课本桥PPT 桥的历史ppt
桥的历史ppt
桥的发展史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
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 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北宋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
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
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9世纪)就建造了多跨的木桥。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木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桥长达183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早在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就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 7米尖拱桥。
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
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
五年级下册《桥》历史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
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目前,我国1/10的国土面积、5亿人口、5亿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
时间上,除了黄河凌汛外,我国的洪水大都发生在7、8、9月三个月;地区上,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1998年中国的“世纪洪水”,在中国大地到处肆虐,29个省受灾,农田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千多人,房屋倒塌497万间,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
德国电影桥-电影《桥》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是什么?反映二战期间
片名:桂河??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公司:ERA,Columbia Tristar 片长:162 mins 请注意:是二次大??r,一群英?勘?槿哲?所俘, 本片荣获第三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剧本、最佳剪辑七项大奖。
?热荽笠أ? 二次大??r,一群英?勘?槿哲?所俘,?淼揭?鸱隣I,??r营?鹊?鸱椭皇O???美?勘搬t生。日???迫英??鸱ㄔ煲?鹇孕裕?M跨桂河的??牛Ó??官不肯服?娜哲?,?官被关进茅屋?龋勘?虻倪M度也很慢。
及后英??榱俗C明他??比日?超卓,与日?达成?f议建?颍@事更成?橛??鸱?衣?誉??题。另一方面,一名美??鸱 谔与x?鸱隣I后,率领突?絷犚?⒐鸷?蛘?В?絷?T要步行至桂河,他??的行程非常艰辛,?常攀山越?X。
最后他??终於?淼焦鸷?颍?K?⒄??安装在??派希晒?⒐鸷?蛘?А? 感评: 《桂河?颉氛媸且积i很好看的?影,?∏槭志o??,每分?都有?人透不过?獾母杏X,虽然播放的?r间很长,但我?K不觉得??,反而想追看下去。 它不但精彩地描述了英?合作的精神,?把二次大??r,各???鸺?过你死我活的??r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我?Ξ??r二次大?鸬那?r更?榍宄⒘私狻6移溲u作?大,演?T的演技又十分出色,特?e是扮演日本斋藤上校的演?T,音?酚峙浜系们〉胶锰?,怪不得它可?s获?W斯卡多?提名及??,包括:最佳?影、最佳?а荨⒆罴涯兄鹘恰⒆罴?”镜鹊取? 在整出?影中,我尤其喜?g桂河?蚪ǔ舍幔??官与斋藤上校在?蛏系?υ?情?,斋藤上校他像是很感慨似的,亦不禁??@英?勘ǖ墓鸷?蚴置利?。
但我就不太喜?g最后的结局,因?樗皇侵v述了突?絷牫晒φ?Я斯鸷?颍?K?]有交待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使我不太明白,若再描述更多定?雍谩2贿^?o?如何,我都很喜?g这出?影,我一定??⑺榻B给其他同?W欣赏。 。
关于 做介绍桥梁的PPT
1、首先从桥梁工程的概况入手,介绍此座桥梁为什么要被建造出来,解决了江两岸怎样的交通状况2、然后从桥梁的设计概况入手,着重介绍此座桥梁经过某设计院历时多长时间设计,考虑到什么因素怎样设计,尺寸,功能等都要详细,用专业术语。3、介绍桥梁开工为什么时间,施工过程如何,遇到哪些问题,艰难险阻,然后怎样克服,怎样最终走向成功。
这个部分应该作为大部分进行介绍,配合桥梁过程施工的照片最好。这个过程要保持在15分钟左右,这样才能让大家有个细致的了解,具体时间自己拟定。
4、做总结,对领导的赞许,对员工的辛苦努力进行评价,给出领导视察的艰苦相片,然后对桥梁总体施工进行总结性评价,最后感谢所有人光临,这个地方一定要煽情,很重要。希望能够帮助你,呵呵。
。
有关于武汉的景点和历史的ppt吗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
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点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后,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
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 黄鹤楼从而武汉成为中国当时重要的贸易及物流中心。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主要城区休闲及人文景观 东湖风景区[9](听涛景区-九女墩-行吟阁-寓言雕塑园-梨园、磨山景区-楚天台-梅园-樱园、落雁景区、白马景区、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珞洪景区、东湖鸟语林、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九峰山森林公园、关公卓刀泉、放鹰台、东湖海洋世界、东湖梅岭) 琴台周围景点(琴台大剧院、龟山-龟山电视塔-龟山三国城、月湖-古琴台、晴川饭店、归元寺、墨水湖-武汉动物园、晴川阁、琴台大剧院、汉阳江滩、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黄鹤楼周围景点(蛇山、黄鹤楼公园(武汉唯一的5A级景区)、首义广场-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起义门、长春观、黄兴拜将台、紫阳湖公园、武昌江滩、武汉长江大桥、、洪山公园-施洋烈士陵园、宝通禅寺、莲溪寺) 汉口城市景点(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武汉市博物馆、龙王庙观江台、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汉口江滩、武汉美术馆、八七会议会址、堤角公园、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武汉二七纪念馆、上海路天主教堂、古德寺) 其他景点(万里长江第一隧道、张公堤、洪山广场、光谷广场、青山公园、中山舰博物馆) 主要郊区休闲及人文景观 龙泉山、道观河风景区、盘龙城遗址、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汤逊湖度假区、龙阳湖度假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位于武汉)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1-7)、八七会议会址(2-5)、盘龙城遗址(3-199)、武汉国民政府旧址(4-229)、湖泗瓷窑址群(5-89)、明楚王墓(5-175)、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5-494)、大智门火车站(5-495)、江汉关大楼(5-496)、武汉大学早期建筑(5-497)、詹天佑故居(5-498)、汉口近代建筑群(6-994)、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6-997) 主要特色街区 武汉最古老的街道分别为:武昌长街(今解放路)、汉口汉正街(始建于1525年)和汉阳的显正街。 汉口地区: 汉正街商贸街(武汉最古老的商圈)、江汉路商贸街(武汉首条商业步行街)、兰陵路酒吧一条街、吉庆街小吃街(武汉最大的大排挡街区)、精武路饮食街、香港路餐饮街、武汉文物市场一条街(位于香港路)、硚口路美食街、万松园餐饮街、台北路风情餐厅街、前进路电子产品街、大智路手机街、武广商贸 武汉已建成城区街、中山大道-汉口租界建筑街区、新民众乐园购物街区、扬子街婚纱一条街、花楼街小吃一条街、解放公园林荫路(武汉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林荫路)、宝成路夜市街(武汉最古老的夜市)、汉口江滩江景街、民意街烧烤小吃街、解放大道-新华鲜花一条街、友谊南路皮件一条街、建设大道-武汉金融一条街 武昌地区: 司门口商贸街、户部巷小吃街(武汉早点第一街)、首义园小吃街、徐东路商贸街、武汉光谷商贸街、昙华林历史街区、华师文化街、广埠屯科技一条街(武汉最大的电脑城)、黄家湖高校一条街、街道口商贸街、中南路商贸街、小东门建材一条街 汉阳地区: 汉阳法国风情街、钟家村商贸街 非物质文化景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武汉): 木兰传说(1-50)、龙舞(3-4)、汉剧(4—30)、楚剧(4—58)、湖北评书(5-58)、湖北大鼓(5-61)、湖北小曲(5-70)、木雕船模(7-58)、汉绣(6-75)[10] 其他非物质景观: 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武汉特色方言、武汉绢花、贱三爷民俗故事、黄陂泥塑
简单介绍钱塘江大桥的历史背景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1935年4月6日正式开工,1937年8月14日就遭遇了第一次敌机的空袭,但在一个月后,9月26日大桥铁路通车,11月17日,公路通车。
同年12月23日为抵御侵华日军而炸桥,1944年10月日军修通铁路桥(公路桥一直未通),同年2月4日游击队又一次炸桥,1946年6月桥工处回杭州修复大桥,1947年3月大桥临时通车,1949年5月3日国民党败退时应付炸桥且桥工处当天临时修通,1950年4月大桥临时修复,1953年9月大桥六号墩修复,从此大桥全面修复完工。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
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扩展资料: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的故事 1937年11月11日,日军的战火逼近杭州。
在16日下午,茅以升正在桥工处工作,突然有位客人来访,说是南京方面的,有机密要事,必须面见茅以升。 来者为南京工兵学院的丁教官,他向茅以升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的绝密文件后,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并十分严肃地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奉上级命令,因敌军逼近杭州,要在明日炸毁钱塘江桥,以防敌人过江。”
丁教官还透露,炸桥所需炸药及爆炸器材都已经直接由南京运来了,就在外边的汽车上。说完,便拿出军方命令,要桥工处协同办理炸桥事宜,限明日完成。
茅以升闻言,大吃一惊,想不到战事演变会如此之快!集两年半心血好不容易建成的大桥,铁路刚刚通车,就要自己亲手去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对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心爱之物作迫不得已的举动,这种“忍痛割爱”的滋味,是谁都能想见的。
但军令如山倒,茅以升对丁教官说:“我们建造大桥时,已经考虑到毁桥问题,有意在靠南岸的第二个桥墩里,准备了一个放炸药的长方形空洞。”丁教官非常惊讶,连连称赞:“你们想得真周到!真有远见!”丁教官估计,炸一座桥墩和五孔钢梁,需要将100多根引线接到放炸药的地方,而完成这项工程至少需要12个小时,如果等到兵临城下再来施工,就来不及了。
大家考虑再三,决定先把炸药放进要炸的桥墩的那个长方形空洞内,以及五孔钢梁应炸的杆件上,然后将100多根引线从每个放炸药的地方,统统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等到要炸桥时,再把每根引线接通雷管,最后当听到爆炸令下,就将爆炸器的雷管通电点火,这样大桥的五孔一墩就能立刻同时被炸毁了。方案得到南京方面许可后,丁教官便带人行动起来,桥工处派人协助,忙了一个通宵,17日凌晨,埋放炸药的工作全部完毕。
丁教官在大桥南岸设了前沿指挥所。与此同时,通知凡过桥的火车司机和司炉,过桥时不得捅炉,严防漏下火星。
安放炸药的事,对外严格保密。然而,形势瞬息万变。
正在这时,茅以升突然接到浙江省政府命令,因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公路部分必须于当天全面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装置了炸药,因为此事是高度保密的。
大桥公路的路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竣工了,只因为预防敌机空袭,所以才没有开放通车。现在鉴于情况特殊,11月17日,公路桥便通车了。
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等地来到大桥两端的江边。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场面十分感人。
也就是这天,茅以升和总工程师罗英,乘坐12号小汽车,才第一次在大桥公路上驶过。 兴奋的人流随后涌向公路桥,挤得水泄不通。
有些人脱下鞋,在桥面的人行道上走来走去,嘴里还念叨着:“几辈子人都说两脚跨过钱塘江是办不到的,你们看,这不是做到了吗!”“两脚跨过钱塘江”这话被人们用来讽刺说大话的人,眼下每个从桥上走过的人,都实现了“两脚跨过钱塘江”的愿望。 但有几人知道,数百公斤炸药此时就安置在桥身上,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桥在落成之日,竟然就已面临着被炸毁的命运?战事越逼越紧,日军进攻武康,窥视富阳,杭州已经是危在旦夕了。
此时钱江大桥上南渡的行人更多,自不必说,在铁路方面,上海和南京之间已不能通车,钱江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据当时的铁路局估计,炸桥前的12月22日这一天,撤退过桥的机车有300多辆,客货车2000多辆,逃难的难民有10万之多。 有人估算,仅抢运出来的物资的价值,就超过建桥花费的500多万银元。
钱塘江大桥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二天即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气势汹汹地攻打杭州。
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但过桥的难民仍如潮涌。
3点整。
关于桥的手抄报主题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
《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
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
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
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
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
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
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
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
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
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
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
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
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
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
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
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搭配;8。.
道县爱莲桥的历史背景
——道县是《爱莲说》的作者、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别号濂溪)的诞生地,故以此命名。
但是,桥本身历史不长,在建造过程中颇有波折: 在1992年,道县县委、县政府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道县城区发展规划并经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4月1日,当时的零陵地委、行署批准成立“道县濂溪山庄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划定范围是当时尚属水淹区的濂溪两岸荒滩。
濂溪上西有沟通207国道的濂溪桥以及东与潇水汇聚处的西关桥(又名东风桥)。为便利濂溪两岸人民生活,道具有关部门领导决定在濂溪中部修建一条壮观的爱莲路,路两侧建筑以仿古为基调,外形似莲。
爱莲路沟通濂溪北岸,在濂溪中部修建一座仿古的人行桥,桥宽定为16米,不过车。 1996年11月28日,濂溪山庄管委会与县建委组成“招标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招标方式发包工程。

计划邀请了6支队伍,到位投标的是5家,工程标底为83万元,最后永州路桥建设总公司以79万元中标。遗憾的是,管理方只注重投标的外形式,没有对中标方的资格进行认真审查,造成工程事实上落入个人手中。
1996年12月下旬,承包方清基后发现河床地质情况与省地矿厅409队的地质勘测资料不符,原定的“扩大基础”不得不变更为“桩柱基础”。原定2月7日双牌水库关闸前完成桥拱的计划不得不搁浅下来,工期也只好延误下去,为后来的水毁与倒塌埋下了偶然和必然的因素。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1998年春汛提前,往年在4月中旬才爆发的山洪,一夜之间让濂溪变成了一条地面河。3月6日夜,咆哮的洪水将仅仅作了基本固定但尚未浇注混凝土的模板冲走了,附带将模板下行洪孔间填埋的沙石全部冲走。
爱莲桥到3月7日早晨时仅剩下了一个双曲桥拱和几个孤零零的行洪拱圈。晨起的道州城百姓看到这凄凉的一幕后,便纷纷传言:“爱莲桥垮了!” 山洪过后,爱莲桥的修复、建设工作在当年4月又全面展开。
经施工单位检查,桥拱尚完好。工程进行到9月27日时,施工方开始进行卸架施工,因北岸加上部分横墙,爱莲桥桥拱圈已处于不良受力状态。
但是,施工管理人员黄明道仅是永州市路桥总公司的一位普通技工,他没有发现这种隐患的能力。此后的施工进程,继续朝危险的一侧滑了过去。
没有按合理施工顺序进行两侧匀衡对称填料的爱莲桥,其主拱圈在黄明道坚持先北岸、后南岸施工的违章操作中已严重倾斜。 11月6日12时38分,严重偏载的爱莲桥发出一声巨响,垮倒在濂溪水中。
——直到1999年7月9日,两次垮塌的爱莲桥才终于成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