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借款合同违约金规定 人民法院报:借款合同罚息与违约金并存应如何处理

火烧 2022-08-20 13:11:02 1087
人民法院报:借款合同罚息与违约金并存应如何处理 人民法院报:借款合同罚息与违约金并存应如何处理, 贷款 罚息 违约金 可以同时主张吗 最高人民法院您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

人民法院报:借款合同罚息与违约金并存应如何处理  

借款合同违约金规定 人民法院报:借款合同罚息与违约金并存应如何处理

人民法院报:借款合同罚息与违约金并存应如何处理, 贷款 罚息 违约金 可以同时主张吗 最高人民法院

您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企业拆借合同期限届满后借款方不归还本金是否计算逾期利息及如
何判决的请示》(川高法〔1995〕223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对于合同期限届满后,借款方
逾期不归还本金,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
经)发〔1990〕27号《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
第二项的有关规定判决外,对自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还款期满之日起,至法院判决确
定借款人返还本金期满期间内的利息,应当收缴,该利息按借贷双方原约定的利率
计算,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借款利息未约定,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借款人未按
判决确定的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
二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人民法院报如何订阅

《人民法院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主管,是集中反映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惟一一张全国大型报刊,是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及所有关心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人士的重要舆论阵地。 《人民法院报》于1992年10月1日创刊,jm亲题报名。2000年元月改版为日报。《人民法院报》立足法院,面向社会,融党性、法律性、知识性、群众性于一体,导向正确,特色鲜明。通过对审判工作的权威报道和重大案件的独家披露,已成为公民法人的法律顾问,政法干警的良师益友。
个人订阅人民法院报,可以直接去当地邮局办理订报手续,或者直接和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联系,邮寄订阅。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理,并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有关规定,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处罚。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规定: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帐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执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