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 长孙氏(转)【资治通鉴吧】
长孙氏(转)【资治通鉴吧】
长孙皇后的祖先本是鲜卑人,姓“拔拔”,随着北魏的崛起,立有大功的族人不断南迁,来到中原汉地。公元5世纪末,孝文帝迁都洛阳,“拔拔”开始改姓“长孙”,太和十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从北魏至隋唐,好几百年的时间里,长孙家族人才辈出。远的如长孙嵩、长孙道,近的有长孙览、长孙晟等,长孙览深受周武帝信任,周宣帝时,进位上柱国、大司徒。长孙晟是长孙无忌的父亲,性聪敏,射术惊人。杨坚对他高看一眼,认为前途无量:“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长孙氏简介,非此子邪?”后果屡败突厥,封右骁卫将军。
长孙晟去世了,长孙无忌只好带着妹妹投奔舅舅高士廉。
舅舅高士廉也非等闲之辈,他的爷爷高岳,北齐清河王、尚书令、太尉,父亲高励,北齐乐安王、尚书右仆射,隋楚光洮三州刺史,他本人“学富杨班,中书侍郎薛道衡,文繁张左,莫不闻风扼腕,申以忘年之交。”
高士廉发现唐国公次子李世民很有前途,就把外甥女嫁了过去,可谓慧眼识金。
关于嫁到李家,正史还有说法。很久以前,长孙晟的兄弟长孙炽,非常欣赏李世民的母亲,他对长孙晟说:“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这位姓窦的姑娘冰雪聪明,长孙晟听后以为然。

长孙皇后有许多美德,比如俭约,“凡所御服,取给而已”,再比如仁慈,长孙皇后执掌后宫,不会构陷嫔妃,与她们争宠,赏罚有度,不冤枉一个好人。
长孙皇后育有3子4女,而且李世民对嫡子嫡女十分偏爱。
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因为思念长孙氏简介,在宫中搭建了观台,用来眺望埋葬昭陵的亡妻,魏征得知后质问李世民:我以为陛下像望昭陵一样望献陵呢。言下之意:怎么心里只有老婆,没有父亲?
贞观初年,长孙家炙手可热,皇后是皇帝的患难夫妻,深受宠爱,哥哥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左武侯大将军、右仆射、吏部尚书,获准出入皇帝卧室,兄妹二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位极人臣。
但辉煌过眼烟云,数十年后,长孙一党被赶尽杀绝。长孙无忌流放黔州,逼令自杀;其长子长孙冲流放岭南,新城公主丈夫长孙诠,流死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