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全香情探送王郎 近代人物傅全香简介
近代人物傅全香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傅全香
别名:孙泉香
出生地:浙江嵊县后庄村
出生日期:1923年8月30日(七月十九)
职业:越剧演员
主要成就:越剧流派宗师,中国金唱片奖,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代表作品:《梁祝》《情探》《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李娃传》《人比黄花瘦》
傅全香个人资料
艺术成就:1933年进“四季春科班”学艺,工花旦,代表作《梁祝》,越剧傅派创始人
艺术职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傅全香人物经历
家庭背景父亲孙琴文,是业余打鼓佬,后任四季春科班鼓师。
其父在上世纪上叶曾为越剧‘三花一娟’之首的施银花打过鼓,但因为调子出错而被施银花痛斥了一顿,此后郁郁而终。也因此成为傅全香的一段心病,往后每提起此事,傅全香都会潸然泪下。
20世纪20年代1923年8月30日(农历七月十九),傅全香出生在浙江嵊县西乡后庄村一间东倒西歪的破草屋里,取名为孙泉香。当地人封建意识浓厚,生了女儿,称呼起来,都要加一“郎”字,例如袁雪芬就叫“芬郎”,她也叫“香郎”。
20世纪30年代1933年入四季春科班学艺,工花旦,师傅为绍兴文戏男班艺人鲍金龙,同科者有青衣演员袁雪芬、老生演员钱妙花。
1936年到杭州演出,同年秋首次进入上海,演出于老闸大戏院。
1938年春再次进入上海演出。常演《九斤姑娘》一剧而受到观众青睐。
20世纪40年代1940年在新戏《恒娘》中扮演恒娘而声誉鹊起。
1941年与尹桂芳、竺水招搭班演出,同竺水招并立头肩旦,合演了《盘夫索夫》、《白蛇传》、《玉蜻蜓》等剧目。
1943年春,到"四季春"挂头牌,戏班更名为全香剧团,邀范瑞娟初次合作演出《小妹妹临终》、《武家坡》等剧目。
1944年8月与徐玉兰搭档,演出了《浮生六记》、《黄金与美人》、《铁窗红泪》等戏。
(历史3xm.com.cn)1946年与张桂莲搭档演出于龙门大戏院。
1947年参加上海越剧界"十姐妹"为筹办上海越剧学校与实验剧场而举办的联合义演,在《山河恋》剧中扮宫女戴赢。
1947年再与范瑞娟合作,组成东山越艺社,演出了新编古装戏《天涯梦》、《李闯王》和传统剧《梁祝哀史》、《四大美人》等剧目。
1948年参加芳华越剧团,与尹桂芳联袂演出了《桃花扇》、《鲁男子》、《乱世佳人》等戏。
1949年春节,与范瑞娟三度合作,重组东山越艺社,在明星、丽都等戏院演出了《万户更新》、《控诉张春帆》、《孔雀东南飞》等剧目。
20世纪50年代傅全香《梁祝》演出剧照1950年8月,与范瑞娟率团赴京公演,入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md主席首次看了她们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51年8月1日,与东山越艺社部分同仁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
1951年冬去皖北参加“土改”。
1952年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获一等奖。
1954年参加华东地区戏曲演出大会,《西厢记》中的红娘,获一等奖。

1955年随上海越剧院赴民主德国和苏联演出。
傅全香、袁雪芬《西厢记》剧照
1956年赴朝鲜慰问演出。是年,与异地恋多年的“海归”刘健先生修成正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57年主演田汉剧作《情探》。
1958年将《情探》摄制成电影。是年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后为常委。
1959年加入gcdzg。后又主演了《江姐》、《两块六》等现代戏。
20世纪60年代1960年,北京越剧团演出了马少波、陆静岩编剧的《小忽雷》由范瑞娟、傅全香主演。
1961年6月,上海越剧院将传统剧《珍珠塔》修编整改,首演于大众剧场,傅全香饰陈翠娥一角。
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文化大革命后重返舞台,首次在大型组剧《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中扮演高山族姑娘。
20世纪80年代1980年和1983年两次赴香港演出了《孔雀东南飞》和《李娃传》。
1989年赴美国演出。
20世纪90年代傅全香《人比黄花瘦》剧照90年代初,她与昆曲演员计镇华合作,演出了反映古代女诗人李清照生平的戏曲电视剧《人比黄花瘦》,又一次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