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抗战历史 安徽抗战详细历史
安徽抗战详细历史
一、安徽的战争历史有哪些
安徽百年大事记 一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道闪光,但留给人们回味的东西却很多很多。
安徽历史的百年,同样值得我们认识与思考。 1907 徐锡麟起义 是年,光复会首领徐锡麟与秋瑾约定,于7月8日趁安徽高等巡警学堂举行学生毕业典礼之机,浙、皖同时发动起义,占领安庆,进攻南京。
后起义失败,徐锡麟就义于抚署东辕门外。 1926 中共支部成立 是年1月,中共安庆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杨兆成,5月,中共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安庆地委)成立,隶属中共中央,书记李竹声(后为郭士杰)。
同年,涡阳、泗县、阜阳等各地的中共支部纷纷成立。 1932 苏家埠战役 是年3月,红四方面军挥师东进皖西,3月22日,苏家埠战役开始,红军包围了六安、霍山之间的苏家埠镇和韩摆渡镇敌军。
这次战役历时48天,共歼敌19个团和2个警备旅,计三万多人。此役取得了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空前的胜利。
1941 皖南事变 是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所率皖南部队九千多人到达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率7个师的伏击。新四军英勇激战8个昼夜,弹尽粮绝,除二千余人突围和一部分人员被俘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ze悲愤地为此事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3 淮南万人坑 日军于1938年侵占淮南煤矿后,大批矿工死于事故、疾病、饥饿、劳累和日军的屠杀。
1943年春,日军强迫矿工在南山脚下挖了3个大坑,集中掩埋尸骨。据敌伪档案记载,仅1943年上半年,抛入坑中的尸骨就有一万三千多具。
人们称之为“万人坑”。 1947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刘伯承、dp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约13万人,突破黄河天堑,渡过淮河,于是年8月29日进入大别山区。

至10月中旬,刘邓大军先后解放了六安、金寨、霍山等11个县,占领了大别山区,并进抵长江北岸,迫使国民党军队处于被动地位,揭开了皖西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安徽历史战争遗址情况
谭家桥战斗遗址--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石门岗
位于今黄山市黄山区谭
家桥石门岗。1934年12月,红军与国民党围剿军展开激战,特别是争夺石门岗制高点的拉锯战最为激烈。战斗持续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千余名指战员伤
亡,年仅22岁的寻淮洲(红10军团19师师长)身负重伤,在转移途中牺牲。粟裕将军曾先后3次来到谭家桥,为纪念与他生前共同战斗而牺牲的战友,生前曾
遗嘱将其部份骨灰安放于谭家桥。遵照将军的遗嘱,1984年4月,在谭家桥白亭建有粟裕将军墓。石门峡现仍存红军当年战斗的战壕和方志敏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指挥台等遗址。
三、抗战时期安徽省被日军占领过么
在有关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有关安徽的军民抗日的英勇事迹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与当时全国各地与日军惨烈激战相比,安徽风平浪静,犹如一避风港。但是任何一个爱安徽的人有理由知道当时2000多万英勇悲壮的安徽军民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
安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位居中原合纵连横数省,厉害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日军顺利占领安徽,就可以作为进攻整个中国命脉的大后方武汉三镇的一个重要踏板,给国军最沉重一击,加速国民政府灭亡,使四万万中国人万劫不复,永不超生。由于地理位置险要,日军对安徽垂延三尺,八年抗战日军之所以未能占据安徽,并非日军对安徽有什么特殊感情,而是实在啃不下这块中原硬骨头。时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二级上将是八年抗战中国军最杰出,最成功的将领之一,整个抗日战争可以用堪称完美来形容。相比于早已名成利就的其他国军抗日名将,如卫立煌,傅作义,张自忠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历史为何对他和2000多万安徽军民抗日功绩总是轻描淡写时,恐怕于他特殊的政治背景有关,他即非国民党嫡系,也非GCD领导的抗日武装,而是第三势力李宗仁手下的一员干将,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和持不同政见的学者的偏见,他和2000多万安徽军民英勇抗日事迹就此作古沉沦。。。李品仙,人品令人不敢恭维,此君曾在蒋中正的默许下,盗了楚怀王的墓,人称孙殿英第二,还2次出卖了自己的上司白崇嬉,气得李宗仁欲将之扫出家门而后快。但是其人品虽然不行,但是打仗却是强项,在八年抗战中,他的军事才华无可挑剔,不但得到老蒋的嘉奖,连日军也对他敬畏三分。在徐州会战,他指挥的国军在津浦铁路南段让增援台儿庄的日军动弹不得,自顾不暇。由于他和张自忠(山东临浠)一南一北完美阻击,使攻打台儿庄的日军2个王牌师团顿成瓮中之鳖,被李宗仁将军领导的杂牌军全歼,这是日本陆军建军有史再惨重的失败,此事惊动日本天皇,原本全国为天皇生日祝寿的PARTY,,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军事复仇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