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收藏沙耆油画 沙耆的生平

火烧 2022-03-24 06:11:51 1085
沙耆的生平 1914年 3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沙村,取名引年,字吉留。1925年 随父亲至上海,就读于宁波同乡会小学。1926年 引年因病休学返家。是年其父从济南南归,帮助竺梅仙先生创办民丰华丰造

沙耆的生平  

1914年 3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沙村,取名引年,字吉留。

1925年 随父亲至上海,就读于宁波同乡会小学。

1926年 引年因病休学返家。

是年其父从济南南归,帮助竺梅仙先生创办民丰华丰造纸厂,并担任华丰厂总务。

次年,父亲将旧宅翻新。

题名“藜斋”。

1929年 引年随家迁居杭州,时沙孟海先生任职于省政府,送引年入中学,后又介绍引年进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

1931年 沙文汉(沙孟海三弟)自俄回国,向引年灌输革命道理。

“九·一八”事变后,引年随上海进步学生队伍赴南京请愿,参加上海的示成游行。

1932年 与沙孟海五弟沙季同一起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3年 以政治原因被捕,并判刑一年。

后由杜月笙出面托病交保。

出狱后,转入杭州西湖艺专求学。

1934年 沙孟海任南京交通部秘书,邀引年父子二人赴南京,为引年取艺名为耆,并推荐从徐悲鸿学画,接纳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生。

1936年 4月在杭州结婚。

1937年 1月,由徐悲鸿先生介绍,自费前往比利时留学,成为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巴斯天(A. Bastien)教授的入室弟子。

同年5月,妻在杭州生下儿子,取名天行。

1938年 获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授予的金质奖章。

1939年 从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毕业,成绩名列前茅,其油画、素描和雕塑均属首选,并获得艺术界不易多得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

授奖典礼在比国美术宫举行,由比京市长马格斯(Max)亲授,引起比利时美术界的惊异与重视。

1940年 与毕加索(Pigasso)等名画家一起参加比京阿特利亚蒙(Atriome)展览会。

6月又与匈牙利画家德立克(Trink)等在督阿崇道(Toisondor)会场举办展览会。

比国大报纷纷载誉介绍。

其后多次在毕底格拉地(PetieGalerie)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1941年 在比国五十周年纪念美术馆举行个展(该馆专事收藏和展览世界名画)。

1942年 在毕底格拉底美术馆再次展览时,其杰作《吹笛女》被热心于祖国文化事业而著名的比国皇后伊丽莎白购藏

1945年 由比国美术学院院长蒂加尼(Decat)主办的一场画展,参加者均为欧洲第一流画家,沙耆的杰作亦列其中。

同年10月,在毕底格拉地美术馆举办个展,所画《雄师》一幅,以中国驻比大使馆及旅比侨胞名义献赠祖国。

年底,沙耆赴英国、荷兰等地旅游作画,长达数月。

1946年 由于种种原因,沙耆得了精神分裂症。

10月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安排下沙耆抱病乘法国邮船桑对号(San Tay)回国。

徐悲鸿闻讯沙耆回国,约聘沙耆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徐当时为该校校长)。

奈沙耆因病魔缠身终未成行。

1947年 沙耆回国后定居于浙江鄞县沙村家,由其母照料养病,秋天,其妻将十岁的儿子由山东解放区通过封锁线送回到沙材与耆团聚。

从此儿子成了他精神上的依托。

1949年 家乡解放,12月沙耆与妻子协议离婚。

1950年 夏天,儿子被母亲接去杭州上中学。

次年又转上海继续学业。

从此,儿子由母亲扶养,随母亲生活。

1952年 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向ze总理称赞沙耆的艺术成就。

周总理未闻其人,转询徐悲鸿,方知其经历与造诣,并知其养病在家,遂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拨给生活津贴。

1954年 进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治疗。

1960年 进南京市精神病医院治疗。

1964年 母亲去世,沙耆生活由其姐夫一家照料。

1967年 文革期间,沙耆也难逃厄运,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家中的珍藏书画被席卷一空。

所幸的是,文革初沙孟海先生将沙耆自国外带回来的百余幅作品,及徐悲鸿的一幅《双猫图》以其母亲的名义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1980年 其子与沙孟海、史永和陈修良商洽为沙耆筹办画展,此举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吴作人院长浙江美术学院莫朴院长、油画系全山石主任和胡善余教授的具体指导和热忱帮助。

并得到浙江省博物馆和鄞县文化局的全力支持,画展筹备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1981年 下半年开始,在儿子的安排下,沙耆由沙村移居鄞县韩岭镇其学生余毅家暂住,并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旺盛时期。

1982年 为筹办画展,应浙江省博物馆邀请赴杭州参与修画。

收藏沙耆油画 沙耆的生平

直到画展开幕。

1983年 5月18日,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共同筹办的“沙耆画展”在杭州隆重揭幕,沙孟海为画展题名。

“沙耆画展”在杭城反响强烈,评价甚高。

浙江省电视台、电台,《浙江日报》均进行了报导。

北京、上海等地艺术界人士亦纷纷前往参观。

中国美术馆也派员观摩,事后并收藏了《自画像》等三幅作品。

画展后,浙江省统战部聘请沙耆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7月7日,“沙耆画展”应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的邀请,赴上海展出。

吴作人为画展题名。

刘海粟等送了花篮祝贺。

法国、日本等驻上海领事参观了画展。

油雕室的领导富华先生和张充仁亲自主持了画展和座谈会。

《解放日报》、《文汇报》均有长篇报导和评论,反响更为强烈。

9月27日,“沙耆画展”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首都博物馆的邀请,赴北京展出。

其时适逢徐悲鸿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廖静文组织赴京与会的代表参观“沙耆画展”。

1984年 在秦基伟的具体关怀下沙耆的户口由浙江转入上海儿子处,并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5年 画展后,沙耆由其学生陪同应邀去莫干山、天台山,天童寺、国清寺等名胜区休养游览,并且作画,直至年底返回鄞县韩岭。

期间创作了不少油画,散落民间。

1988年 应邀去吉林游览作画。

1989年 继续在鄞县韩岭学生家中养病。

由于年事渐高,较少出门,但手中画笔从不停息,画了大量人物、静物和风景画。

1997年 3月,由于脑中风,被儿子接往上海住院治疗。

从此放下了手中画笔。

2005年2月15日10时10分在上海田林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