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的皇明祖训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一條祖訓: 永遠不許攻打此國, 後世也不準動它

火烧 2023-02-21 23:56:22 1036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一條祖訓: 永遠不許攻打此國, 後世也不準動它 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除了和平合作以外那就是戰爭和衝突了,然而在中國古代卻出現了除此之外的第三種關係。在中國明朝時期,朱元璋就在臨死之前
朱元璋的皇明祖训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一條祖訓: 永遠不許攻打此國, 後世也不準動它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一條祖訓: 永遠不許攻打此國, 後世也不準動它  

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除了和平合作以外那就是戰爭和衝突了,然而在中國古代卻出現了除此之外的第三種關係。在中國明朝時期,朱元璋就在臨死之前留下來一條古訓,那就是:永遠不許攻打此小國,後人也不許動它。而朱元璋口中的小國就是當今的日本。也許大家會覺得十分的疑問,雖說中國近代處於衰微狀態,但是明朝時期的中國國力還是很鼎盛的,為什麼朱元璋會留下這樣的古訓?
當今的日本是亞洲的發達國家之一,在很多方面處於先進水平,全然沒有了二戰之後的頹勢。但是再將日本的歷史往前推,大家就都知道,日本原本就是一個極小的國家,當然與中國的歷史淵源就更深了。
當初明太祖朱元璋登大寶之初,就馬上派使臣去周邊的國家,希望他們能夠每年都向明朝朝貢。日本作為中國的周邊國,朱元璋自然也是派人前去,但是,使臣到達日本後,令朱元璋驚呆的事發生了。因為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南北分裂的局面,於是朱元璋表達了自己希望與日本諸國建立睦鄰友好關係,一起消滅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願望。但當時的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詮卻將朱元璋伸出的和平之手搪塞了回去,也不知道那時候的日本哪來這麼大的膽子。
這只是朱元璋反感日本的一小部分原因。明朝初年,日本常常有倭寇來騷擾明朝當地人民。他們手段狠毒,總是小部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此外,也是因為漢奸太多。為日本人帶路,這令各地的守土官員非常頭疼,因此很難防禦。於是,朱元璋便派人告訴日本國王,要管束好日本人,不要來中國作亂,否則就要大軍壓境,攻打日本。可是,這日本國王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在國書中寫道:你明朝儘管來打吧,我們日本自然有抵禦你們的方法。朱元璋看到這種回復,自然火冒三丈,當即斥退了日本使者。
其實早在朱元璋統治的洪武時期,倭寇就長期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騷擾。據統計,洪武年間有記載的倭寇入侵達44次之多,平均每年超過兩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可謂殫精竭慮,絞盡腦汁。朱元璋原本以為,日本只是一個小小的島上國家,必定會唯唯諾諾地答應。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人的態度十分強硬。堂堂的大明王朝,竟然被一個彈丸之國如此羞辱,他這個皇帝的威嚴還何在。
日本孤懸海外,如果勞師遠征,必然會傷及剛建立的大明的元氣,於是朱元璋改變了以往企圖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為在內部積極設防,在沿海各地加強防守和衛所建設等,盡量減少倭寇造成的損失,最後於1387年果斷地斷絕了跟日本的往來。
然而奇怪的是,對於不攻打其他國家,朱元璋給出的解釋都是這些國家有心朝貢,因此不須攻打,唯獨對日本,朱元璋卻說,這日本國陰險狡詐、「謀為不軌」,因此千萬不要和這個國家有過多的往來。這樣看來,這大概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第三種關係了——因為看不上,所以不想理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