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沙家浜阿庆嫂唱段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火烧 2022-10-19 04:55:21 1093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是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剧。在众多现代戏中,北京京剧团根据沪剧移植演出的《芦荡火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和好评,后来,根据各方意见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是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剧。

在众多现代戏中,北京京剧团根据沪剧移植演出的《芦荡火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和好评,后来,根据各方意见,对剧本进一步修改,剧名改为《沙家浜》。

历史中真实的“沙家浜”也是这样磨练出来的。

郭建光原型叫夏光

戏中,郭建光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

那么,这个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是谁呢?

这里不能不提起革命前辈夏光。

夏老是湖南省武冈县人,1926年刚满17岁,就在家乡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7年进入md同志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gcdzg。

土地革命时期,他在湖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因被捕,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新四军,1938年重新加入党的组织。

沙家浜阿庆嫂唱段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抗战初期,曾任陈毅同志率领下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第三支队第6团作战参谋、江抗五路参谋长等职,1984年从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休。

1982年5月,曾任江南抗日救国军司令员的谭震林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7省市党史工作会上说:“《沙家浜》的斗争是真实的,郭建光也确有此人,他的名字叫夏光。

”沪剧《芦荡火种》的原作者文牧也说,革命前辈夏光同志就是剧中郭建光的生活原型。

谁是阿庆嫂

《沙家浜》中“智斗”这场戏,深受人们喜爱,常演不衰。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阿庆嫂其人呢?

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芦苇荡是“沙家浜”的原型,常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群众。

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就是一个,而且也是开茶馆的。

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中,董浜镇上的涵芬阁茶馆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交通联络点,茶馆老板陈关林是当地人,有胆有识,他和妻子陈二妹一起,为新四军接头联络,传送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

1941年7月,陈关林不幸被捕,同年11月被日寇装进麻袋用刺刀戳死。

今年88岁的陈二妹,仍然住在常熟市董浜镇,如今正幸福地安度晚年。

“胡传魁”其人

在《沙家浜》中,胡传魁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个草包司令。

现实中的胡传魁是不是这样呢?胡传魁的生活原型叫胡肇汉,和戏剧中的人物性格正好相反。

胡肇汉是一个身材矮小,目如鹰隼、阴险刁钻的杀人魔王。

他是湖南岳阳人,兵痞出身,1926年担任国民党保安特务团团长。

1939年春,新四军东进江南,袭击虹桥机场日军,炸毁鬼子飞机,声威大振。

胡肇汉脚踩两只船,连忙与新四军联合。

1940年春,阳澄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胡肇汉发生动摇,他在投靠国民党军的同时,又与汪伪政权搞得火热,并与日寇达成默契,一同袭击我新四军后方医院。

胡肇汉的便衣短枪队经常幽灵似地出没于阳澄湖水域,对我新四军不断骚扰,成了东路抗日部队的心腹之患。

这时的胡肇汉已堕落成为与人民为敌的政治土匪。

1950年9月15日深夜,匪首胡肇汉等28名顽匪潜伏到上海准备进行破坏活动时,被我公安机关一网打尽。

1950年11月28日,苏南苏州行政区人民法院宣判胡肇汉、王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