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中国有哪些节日
中国有哪些节日
中国有哪些节日
补习班我就是

中国有多少个节日 中国一年中的节日;1`元旦 :(公历)1月1日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4`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5`中国植树节:(公历)3月12日;6`清明节:(公历)4月5日;7`国际劳动节:(公历)5月1日;8`中国青年节:(公历)5月4日;9`端午节:(农历)5月初5;10`国际儿童节:(公历)6月1日;11`gcdzg诞生纪念日:(公历)7月1日; 12`七夕节:(农历)7月初7;1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公历)8月1日;1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15`国庆节:(公历)10月1日;以上只是几个比较传统的节日,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节日,那就太多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1月1日 元旦 2月份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1995 3月份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0 饶有情趣的世界妇女节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1979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中国国医节 1929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月份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6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月份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1889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1939 五四运动纪念日 1919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1990 中国学生营养日 1990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914 救助贫困母亲日 1997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1990 6月份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949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991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7月份 7月1日 gcdzg诞生日 1921 7月1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37 8月份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27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1988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1993 9月份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985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31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1989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 10 月份 10月1日 国庆节 1949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998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911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949 每年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2000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946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12月份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阴历节日◆◆◆ 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九月初九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月二十四 小年 下面的是各个节日和节气的说明: 元旦,正月初一日。 人日: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络起来。 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除不祥,叫做修。但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浴佛节: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 端午(端阳):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大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元:六月十五日。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堕人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教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有施饿鬼等等迷信活动。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 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百月都逢九,所以称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时汝南恒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 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 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疲。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1 月
新年元旦[01/01]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2 月
世界溼地日[02/02] 国际气象节[02/10] 情人节[02/14]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 月
全国爱耳日[03/03] 妇女节[03/08] 植树节[03/12]
国际警察日[03/14] 国际消费日[03/15] 世界森林日[03/21]
世界水日[03/22] 世界气象日[0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03/24]
4 月
愚人节[04/01] 清明[04/05] 世界卫生日[04/07]
世界地球日[04/22]
5 月
国际劳动节[05/01] 中国青年节[05/04] 全国碘缺乏病日[05/05]
世界红十字日[05/08] 国际护士节[05/12] 国际家庭日[05/15]
世界电信日[05/17] 国际博物馆日[05/18] 全国助残日[05/19]
全国学生营养日[05/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05/22] 国际牛奶日[05/23]
世界无烟日[05/31]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母亲节[第二个星期日]
6 月
国际儿童节[06/01] 世界环境日[06/05] 全国爱眼日[06/06]
端午节[06/15] 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06/17]
国际奥林匹克日[06/23] 全国土地日[06/25] 国际反毒品日[06/26]
7 月
香港回归日[07/01]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建党日[07/0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07/07] 世界人口日[07/11]
8 月
八一建军节[08/01]
9 月
劳动节[09/02] 国际扫盲日[09/08] 教师节[09/10]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09/16] 国际和平日[09/17] 国际爱牙日[09/20]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国际聋人节[09/22] 世界旅游日[09/27]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10 月
国庆节[10/01] 国际音乐节[10/0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02]
世界动物日[10/04] 国际住房日[10/07] 全国高血压日[10/08]
世界视觉日[10/08] 世界邮政日[10/09]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节[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万圣节[10/31]
11 月
中国记者日[11/08] 消防宣传日[11/0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国际大学生节[11/17] 感恩节[11/28]
12 月
冬至节[农历12月22日] 世界艾滋病日[12/01] 世界残疾人日[12/03]
世界足球日[12/09] 圣诞节[12/25]
全年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乾乾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溼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络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gcdzg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 传统节日 有 春节、元宵节 、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促进和谐、培育道德等功能 启用传统文化离不开特色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多“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