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智商随爸爸 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周五5点是幼儿园放学时间。金都幼儿园的校门口早已有50多位家长在等候了。“妈妈”、“外婆”、“奶奶”……鲜有听到叫喊“爸爸”的。吴园长告诉记者,来接孩子的家长中父亲只占10%左右,而真正算得上固定班底的也就那么几位老面孔。
杭州行知小学本周二的一场六年级篮球赛家长组有10位爸爸选手。为了动员爸爸们参与,除了孩子回家告知外,老师们提前了近一个礼拜亲自邀请。由于参加亲子游戏是清一色的妈妈,很多幼儿园在游戏中特别策划需要激烈体力的环节,也是为了吸引勇猛的爸爸一起配合。在本报童玩会举行的几次亲子活动中,绝大部分都是妈妈和孩子一起参与,每次活动爸爸的出席率都只有二到三成……

在越来越多的男明星出现在奶粉广告时,又一个父亲节马上到了,在家庭里特别是孩子的养育中老爸们有多重要,他们是怎样尽父亲的责任的?本报联合搜狐进行了千人调查。
1>一个礼拜都说不上几句话3成爸爸与孩子每天相处2小时以下
上周六,小学四年级学生如如都是这样安排的:早上妈妈送到奥数培训班,上课到中午;匆匆吃过饭,下午1点多,母女俩打的从杭州城西赶到城东,参加一个亲子烘焙活动,下午4点多结束,匆匆从城东赶回市中心,吃了点晚饭,6点多,妈妈又把她送某舞蹈学校上芭蕾舞课,8点多才回到家,再做了些功课,妈妈辅导。如如说,平时上培训班上学校都是妈妈送的。
早上6点多往城西赶,晚上回到家往往是9点以后,IT公司的雷先生说,自己常常是一个礼拜都不能跟2岁的女儿说上几句话。“早上起床有时女儿还没醒,晚上回来她早就睡觉了。”
3岁的康康对爸爸有两个印象--“电脑”、“打的”。“周末带孩子我必到场,想要康爸一人带小孩是不可能的任务,他吓都吓死了,手足无措。”康妈说。
调查显示,四成妈妈是家庭照顾孩子的责任,三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仅有二成。“说实话,现在父母都参与孩子生活教育的不多,事业太忙,好多都是老人养的。如果自己养,妈妈参与比较多。”杭州行知小学六年级年级组长周小舜说,班主任们发现,一个班能有1/3的学生爸爸能参与孩子的生活教育,就谢天谢地了。“听说在一些地方,家长会都被称为‘妈姐会’。”
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很多为事业打拼的爸爸的写照。当然,还有爸爸即使回家也是只顾自己上网和休息,有人认为哄孩子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就应该归老婆干。爸爸在孩子的视线里变成了可望不可及、逐渐模糊的影子。调查显示,三成的爸爸每天与孩子相处时间在2小时以下。
“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鲁迅曾这样认为,上世纪20年代,中国一批有识之士提出要办“父范学堂”。而今年3月一份由中日韩美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却显示,中国的孩子比其他三国的孩子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而在选择倾诉对像时,父亲在中国孩子心目中排在第6位,是四个国家中排名最低的,甚至还低于“看不见影”的网友。
2> “男主外,女掌内”有弊端心理学家不建议严格划分父母职责
“父亲更能教育孩子独立、果断,具冒险精神。母亲总想保护孩子,担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方忠告诉记者,“现在有越来越多‘父爱不到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