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徒弟小说 《狄仁杰获免》全文翻译
《狄仁杰获免》全文翻译
《狄仁杰获免》 原文: (来俊臣)又与其徒侯思止、卫遂忠等,招集告事者数百人,造《告密罗织经》一卷,其意网罗平人,织成反状。每讯囚,先布枷棒于地,召囚前曰:「此是作具。」见者魂魄飞越,罕不自诬,由是破家者已千数。则天不下阶序,潜移六合矣。 天授中春官尚书狄仁杰天官侍郎任令晖文昌左丞卢献等五人并为所告俊臣既以族人为功苟引之承反乃奏请一问即承同首例得减死。乃胁仁杰等令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维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 其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事已尔,且得免死。德寿今业已受驱策,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仁杰曰:「若之何?」德寿曰:「尚书昔在春官,执柔任其司员外,引可也。」仁杰曰:「皇天后土,遣仁杰自行此事。」以头触柱,血流被面,德寿惧而谢焉。 仁杰既承反,所司但待日刑,不复严备。仁杰求守者得笔砚,拆被头帛,书之叙冤,匿置于绵衣中,谓德寿曰:「时方热,请付家人去其绵。」德寿不之虑。 仁杰子光远得衣中书,持以称变,得召见。则天览之悯然,问俊臣曰:「卿言仁杰等反,今子弟诉冤何多也?」俊臣曰:「此等何能自伏其罪,臣寝处甚安,亦不去巾带。」则天使人视之,俊臣遽命仁杰巾带。使者将覆命,俊臣乃令德寿代仁杰等作《谢死表》,代署,附使者进之。则天召仁杰等谓曰:「卿承反何也?」仁杰等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枷棒矣。」则天曰:「何为作《谢死表》?」仁杰等曰:「无之。」出《表》示之,乃知代署。仁杰等五人获免。 (《大唐新语·酷忍第二十七》)
译文: (来俊臣)又和他的门徒侯思止、卫遂忠等人,召集告密者几百人,炮制《告密罗织经》一本,其内容就是如何给平民罗织罪名,编造出他们谋反的罪状。每次审讯囚犯时,就先把大枷刑棒摆放在地上,叫囚犯前来并说:「这就是要给你上的刑具。」看到这些刑具的囚犯吓得魂飞魄散,很少有不被迫承认自己有罪的,因为这个缘故而家破人亡的已经有好几千人了。这样武则天不出皇宫,就暗中改换了天下的形势。 天授年间,礼部尚书狄仁杰、天官侍郎任令晖、文昌左丞卢献等五人,一起被人告发。来俊臣既然(打算)以灭族来显示自己的功劳,就先随意引诱别人承认谋反,再上奏章请求朝廷,对一审问就承认罪行的视同自首,按惯例能够减轻刑罚免除死罪。(这次)就威胁狄仁杰等五人,让他们承认谋反罪行。狄仁杰叹息说:「如今大周改朝换代,一切事物都要重新开始。像我这种唐朝旧臣,就应该心甘情愿被诛杀。(我招就是了,)谋反是实。」于是来俊臣就对他稍加宽缓优待。 他手下的判官王德寿却对狄仁杰说:「尚书你的事情已经这样了(即你已经承认谋反),并且得到了免死的待遇。我王德寿现在已经受到了别人行为的驱使,也想稍微提升一下官阶,借尚书之手牵连出杨执柔,可以吗?」狄仁杰问:「为什么(要我这样做)呢?」王德寿说:「尚书你从前在礼部任职时,杨执柔担任礼部司员外一职,(你们二人同僚,)你把他牵连出来就行了。」狄仁杰说:「皇天后土明鉴,让我狄仁杰自己承担这些事得了,(和别人无关)。」(狄仁杰)于是用头撞到柱子上,血流满面,王德寿害怕了,就向他道歉。 狄仁杰承认谋反后,狱中官员就只等著日后上面给狄仁杰判刑,不再对他严加防备。狄仁杰请求狱卒给他笔墨盒和砚台,(趁人不备时)他拆掉被头上的布,把自己的冤屈写在上面,并把它藏在了棉衣里面。他对王德寿说:「现在天气正炎热,请允许我把棉衣交给我的家人,让他们去掉里面的棉花。」王德寿也没有怀疑(就同意了)。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发现了棉衣中的申诉状,就拿着它到朝廷说父亲的案情出现了变化,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看了申诉状动了恻隐之心,就问来俊臣说:「你说狄仁杰等人谋反,现在他们的子女来喊冤的为什么这么多啊?」来俊臣回答说:「这些人怎么会自己认罪呢?我给他们的生活条件很是安好,连他们的衣服帽子也没有去掉。」武则天就派人去察看,来俊臣急忙命令狄仁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应付使者的检查)。使者快要回去覆命时,来俊臣就命令王德寿代替狄仁杰等人写了一篇《谢死表》,并代替他们署了名,交给使者带回去献给皇上。武则天召见狄仁杰等人,问他们:「你们承认自己谋反,是为什么呢?」狄仁杰等人回答说:「如果我们不承认谋反,早就死在大枷刑棒之下了。」武则天又问:「你们为什么要写《谢死表》呢?」狄仁杰等人回答说:「没有这事儿。」武则天就拿出《谢死表》给他们看,才知道是别人代写的。于是狄仁杰等五人得以免除死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