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秦汉到魏晋的时间轴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简介

火烧 2021-09-16 15:16:33 1055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简介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 作者:张宏 系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博士论文系列 出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书号:9787802541115 《秦汉魏晋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简介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

作者:张宏 系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博士论文系列 出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书号:9787802541115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为张宏所著,是一部专门研究游仙诗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论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属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博士论文系列。

内容简介

游仙诗表现了中国人的神仙思想观念及其审美情趣,同时也是道教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然而,从题材分类史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学术界尚无一本完整且有关游仙诗产生和发展历史的研究著述。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张宏遂在其硕士论著《道骨仙风》(1997)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秦汉魏晋游仙诗的历史发展脉络、主要创作旨趣和艺术表现方式。由于神仙思想涉及宗教、巫术、哲学、神话等众多方面,游仙诗的产生渊源及发展脉络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形态。为了把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晰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全书逐分为上、下两篇。

秦汉到魏晋的时间轴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简介

上篇「渊源篇」的一至五章,力图从求仙思想的缘起、游仙与老庄哲学的关系、及游仙与《楚辞》的浪漫精神这三个方面作出分析,以探讨形成游仙诗的主要创作旨趣及其发展线索的渊源。而上篇的最后一章亦重点分析了被誉为「后世游仙之祖」的《楚辞.远游》遁世游仙的神祕宗教境界。至于「流变篇」则主要论述秦汉魏晋游仙诗的发展历史。

下篇开首,先是对《仙真人诗》作出考论,指出其与《楚辞.远游》的回异奇趣,以及由此形成的两大不同类型的游仙诗传统;同时,探讨汉乐府游仙诗在表现世俗生活中的游仙诗情趣方面的多彩画卷。接续的第八章通过梳理汉武帝(约前156年—前87年)重用神仙方士、制定郊祀之礼的活动过程,全面且有系统地分析了《郊祀歌》十九章;并从宗教体验及艺术灵感的角度,重点分析了《郊祀歌》在表现祀神迎仙、天人感应的神秘境界,以及歌咏祥瑞灵物上的艺术特色。第九章则论述辞赋,这一汉代主要文学样式,如何受着当时天人感应的神秘哲学,与及神仙思想弥漫的氛围的影响,而发展出一套「通灵感物,写神喻意」的夸诞象征艺术手法。而第十章则是肯定了王逸《楚辞章句》所收的汉代拟骚之作是对《离骚》艺术思维模式和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人格原型的延续。其后的十一至十九章分别是作者对个别游仙诗作家及其游仙情事的诗句所作的专题研究。

缘起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文提要 上篇〈渊源篇〉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神仙思想的产生和昆仑蓬莱仙境神话的流传 -- 求仙思想的缘起 第三章: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与乱世生命哲学 第四章:庄子的方外之游与真人境界 -- 借游仙以表游玄游道旨趣的源泉 第五章:楚辞的神游幻境和浪漫精神 -- 借游仙以表象征寄托的渊薮 第六章: 「后世游仙之祖」 -- 《楚辞.远游》遁世游仙的神秘宗教境界 下篇〈流变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续后记 蓬瀛仙馆简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