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巴基斯坦网民中印战争 【印巴战争简介】印巴战争打了多少次?双方损失多少?

火烧 2021-04-18 05:00:40 1053
【印巴战争简介】印巴战争打了多少次?双方损失多少? 【印巴战争简介】印巴战争打了多少次?双方损失多少?   印巴战争 I do-Paki ta i War ,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3次战争。1947

【印巴战争简介】印巴战争打了多少次?双方损失多少?  

【印巴战争简介】印巴战争打了多少次?双方损失多少?

  印巴战争 (Indo-Pakistani Wars),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3次战争。1947年10月,印度 与巴基斯坦 两国由于克什米尔 的归属 问题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续15个月。1949年1月,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决议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

巴基斯坦网民中印战争 【印巴战争简介】印巴战争打了多少次?双方损失多少?

  历史渊源印

  印巴战争巴冲突的祸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种下的。历史上,印巴同为英属印度,印巴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战后,随着世界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日益高涨,英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向印度人移交政权。但是,为了达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国极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政党对立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充分体现这一政策的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将印度一分为三,即印度教徒的 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规定各王公土邦有权按自愿原则选择加入上述两个国家,或保持同英国的旧有关系。这样一来,印度两大教派政党,即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围绕国家统一还是分治,以及争夺各王公土邦,展开了激烈斗争,两大教派间发生了大规模仇杀事件。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后,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领土等各种矛盾愈益加深。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两次克什米尔战争。这些都为两国爆发更大的战争埋下了火种。在印巴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巴基斯坦内部,主要是东巴与西巴之间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权以及经济、军事大权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资产阶级手中,东巴人几乎处于无权地位。随着东巴经济的发展,东巴资产阶级对此种状况日益不满。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点自治纲领。及至1971年年初,东巴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号。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宣布取缔在东巴占领导地位的政党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领导人。为此,东巴发生兵变。巴基斯坦国家军队随即出动,至5月底基本平息了动乱。折叠编辑本段第一次战争1947年印巴战争或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折叠开战

  印巴战争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是一些名义上依然独立,但实际上依附英国的印度国家之一。印巴战争英国从印度撤军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它们。克什米尔土邦主哈里·辛希望保持其独立地位,因此推迟对这个问题的决定。英国撤军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进入克什米尔。辛仓促逃离克什米尔,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折叠交战入侵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力量称自己为“克什米尔解放军”,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帮助的地方军,它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战前克什米尔本土的军队分散在整个地区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适宜抵抗全面入侵。一些克什米尔本土军队后来加入了印度军队。克什米尔解放军不断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持,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正规军士兵加入克什米尔解放军。有可能英国军官帮助计划巴基斯坦的入侵。因此克什米尔的正规军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击溃。但是入侵军未能尽快利用其优势,印度使用空军加强克什米尔的抵抗。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马拉雅山脉高地地区外入侵军未能继续进军。1948年6月在喜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军在列城外郊也被击退。1948年内双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战线固化。1948年12月3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947年10月22日至26日1947年10月22日一支强大的非正规军从巴基斯坦入侵卡克什米尔,其目标是克什米尔的首都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军队很快被击溃,通向斯里拉嘎的道路敞开了。局部也发生了克什米尔正规军倒向克什米尔解放军的现象。克什米尔土邦主哈里·辛向印度政府求援。印度政府对辛说:只有在辛签署加入印度联邦的情况下印度才能够向克什米尔出兵来保护其联邦领土。辛立刻签署了加入印度的声明。印度立刻出兵克什米尔,抵挡住了克什米尔解放军的进攻,防止了斯利那加被占。巴基斯坦的非正规军纪律败坏,许多士兵在掠夺了被占领的城市后就回家了,因此巴基斯坦也未能及时加强它的进攻。在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朋区谷的克什米尔退入城市,这些城市被包围。1947年10月27日至11月17日印度军队被迅速通过空军投入斯利那加的防御战,很快就击败了市郊的非正规军。在这场防御战中尤其印度的装甲车的侧翼行动起了巨大的作用。克什米尔解放军败退到巴拉穆拉和乌力,这两座城市均被印军收复。在朋区谷克什米尔正规军依然受困。就在此时吉尔吉特的军队倒向巴基斯坦,使得克什米尔解放军获得了克什米尔的最北部地区。吉尔吉特受到了奇特拉尔地区军队的帮助。奇特拉尔在此前就已经决定加入巴基斯坦了。由于奇特拉尔与吉尔吉特之间文化与历史的联系奇特拉尔的首长决定帮助吉尔吉特,出兵克什米尔。1947年11月18日至26日印度军队没有追击被击溃的克什米尔解放军,而是向南试图解朋区的围,但是这个行动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侦探不足,对当地的道路的困难的低估。虽然印军到达了朋区,但是未能达到解围的目的。另一支从南面过来的解围军只到达了克特里,营救了当地的困军返回,米尔布尔被克什米尔解放军占领。1947年11月25日至1948年2月6日克什米尔解放军进攻并占领了江格,并成功地攻击了那奥歇拉,对乌力的进攻未成功。与此同时在南部印度成功地解围尚贝。由于印度军队不断进入克什米尔,战线开始固定化。1948年2月7日至5月1日在南方印军反攻重占江格和拉贾乌里,在克什米尔谷克什米尔解放军继续攻击乌力。在北部克什米尔解放军开始围攻斯卡都。1948年5月1日至19日印军在江格击退多次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加强的克什米尔解放军的进攻,在克什米尔谷印军重新占领底斯威尔。在喜马拉雅山高地上克什米尔进展迅速,其渗入的军队围攻列城,攻破卡吉尔,并击退了一支援救斯卡都的印军。1948年5月19日至8月14日在克什米尔谷印军继续进攻并开始向北扩展,攻克克兰和古拉伊斯,印军还击退了一次向底斯威尔的反攻。在朋区被围的军队得以突围,一都与外交获得联系。克什米尔正规军在斯卡都低档了吉尔吉特军队的进攻,因此吉尔吉特军队无法继续对列城的攻击。8月奇特拉尔军队使用炮兵攻破斯卡都后吉尔吉特军开始向拉达克进攻。1948年8月15日至11月1日此时双方的行动都开始减少。印军进攻德拉斯的企图是唯一的一次大的军事行动,但是失败。朋区依然受困。1948年11月1日至26日此时印度开始占上手,在被围一年后朋区终于解围。吉尔吉特军队在喜马拉雅山高地终于被击溃。印军一直追击到卡吉尔,然后因补给困难停止追击。使用坦克印军克服了祖吉拉山口重占德拉斯。这是第一次在这样的高地上使用坦克,印度的坦克战术是基于1945年在缅甸获得的经验总结出来的。1948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巴基斯坦认识到它无法获得任何进展,因此决定停火。联合国出面调停了一个于1948年12月31日生效的停火协议。但是就在停火前数日巴基斯坦突然进行反击,割断了朋区与乌力之间的道路。在再次协商后双方同意停火。停火条件是联合国于8月13日提出的一个决议,于1949年1月5日生效。巴基斯坦必须撤出所有它的正规和非正规军。印度可以保留小部分军队维持秩序。同时决定由公民投票来决定克什米尔的未来。战争双方共有约1500名士兵阵亡。巴基斯坦获得了克什米尔约2/5的地盘。折叠结果克什米尔丧失了其独立,1948年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占据3/5。印度占据克什米尔比较富饶、繁茂和人口密集的克什米尔谷。1956年这个地区成为印度的查谟-克什米尔邦。折叠编辑本段第二次战争折叠库奇兰恩面积约

双方数量相比,印度空军显然占有5:1的优势。然而, 巴基斯坦的主力战机为当时较为先进的美制F—86F“佩刀”式飞机和F—104“明星”式飞机,其中“佩刀”式飞机上装备有AIM—9“响尾蛇”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而印空军没有装备空空导弹。AIM—9“响尾蛇”导弹能够在3000米外发射,是巴空军的撒手锏。此外,美国人还帮助 巴基斯坦建立了两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预警雷达站,可扫描200千米的空域,为巴军提供有效预警。可见,印巴空军之间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数量型军队与质量型军队的比拼。9月6日,巴空军司令努尔·汗下令出动32架F—86和8架F—104战机对印本土纵深的5个机场和3个雷达站发动突袭。突袭非常成功,仅在帕坦科特基地一处就击毁了未来得及起飞的7架米格—21和5架“神秘”式飞机。而在空战中,F—86又上演好戏,击落了近10架印军战机。遭到重创的印度空军迅速从纵深机场调来200多飞机,对巴空军展开全方位反击。然而经过近两天的激战,巴空军在空中击落印机19架,在地面击毁35架,而自已仅损失6架F—86飞机、1架F—104飞机和1架B—57轰炸机,从此印空军战机再也不敢轻易上天,巴空军在夺取制空权的同时,还为地面部队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转了战局。由于巴空军作战有功,9月7日总统阿尤布·汗通令嘉奖空军,并将这一天定为 巴基斯坦空军节。折叠查温达9月7日,不甘失败的印军将预备队第1装甲师投入战斗,协同3个步兵师,兵力两路,沿锡亚尔科特向拉合尔发起强大攻势。将巴军压缩到查温达地区。查温达是通向查谟和克什米尔的门户,距离克什米尔南部中心查谟仅27千米,巴军以前就是通过这里进入克什米尔参战。如果查温达失守,就等于切断了 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之间最重要的联系通道。印巴战争巴军为了保护战略要地,准备与印军在查温达进行决战。巴陆军司令穆萨上将急令集中所有直升机,以最快速度向查温达输送兵力,同时对全国铁路实施军管,用军列将第6坦克师200辆坦克紧急运至该地。印军为了尽快攻占查温达也在调整部署,不断增调装甲部队,在查温达地区集中了400多辆坦克,准备对巴军发动决定性攻击。印巴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一触即发。在经过几天试探性交锋之后,9月16日,急不可耐的印军出动坦克近400辆,向查温达发起攻击,巴军坦克也倾巢出动。同时,两国空军也在战场上空展开激烈厮杀,印巴双方的战场较量由此进入高潮。此时,巴空军又占了上风,迅速掌握了战场上空的制空权,然后对印军坦克进行攻击。巴军在总结以往飞机打坦克的经验后,改进了飞机上的弹药装置,在每架飞机的机翼下均配有4个可投式吊舱,每个吊舱可带7枚高爆反坦克弹头的折叠式尾翼航箭弹,7枚齐射的命中概率为75%—85%。在巴空军的突袭下,印军在查温达地区的坦克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部队几乎瘫痪。同时,巴第6坦克师在空军的支援下,也越战越勇,查温达成为埋葬印军“百人队长”式坦克的坟场。战至夜幕降临,巴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毁敌坦克近百辆,迫使印军停止了进攻。印巴双方沿亚克尔运河形成对峙。在拉合尔以南地区和印度边境重镇克姆卡兰,巴军通过积极的进攻,也取得重大胜利,巴军不仅在南部击退了攻入 巴基斯坦国境的印军,而且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6千米,共占领了约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国土。折叠塔什干1965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和 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军,并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折叠编辑本段第三次战争

  印巴战争1971年12月3日,印巴爆发第3次战争。无线电测向系统发现巴基斯坦一艘潜艇在印度西海岸第乌港西南大约60公里的海域不时向战舰和港的集结地。印度海军西部舰队认为,巴军潜艇钻到印军家门口潜伏活动,事态很严重,容易造成印军战舰损失。面对巴基斯坦内部动乱的局势,印度决定出兵支持东巴独立。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8月间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战争备战,也进行了相应备战。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巴基斯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个师6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0余艘,约25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在东巴方向,印军占有明显优势,巴军处于劣势;在西巴方向,两军旗鼓相当,印军略占优势。印巴战争(20张)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日,巴总统叶海亚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印度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在东部方向,印军以3个师及8个营加强部队的兵力,分3路发动攻势行动,至12月9日攻占了阿舒甘杰、道德坎迪和昌德普尔3个重镇,打开了通往达卡的门户。在西部方向,印军沿西南和西北两条轴线展开进攻,一路遇到巴军顽强抵抗,但由于印军占有兵力优势,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军攻陷重镇法里德普尔,对达卡构成威胁;西北一路印军则几度破坏巴军防御阵线,并经反复争夺占领了重要城镇波格拉,但未能向北发展进攻,因而没有完全实现作战企图。在北部方向,双方在贾马尔普尔、米门辛格与坦盖尔进行攻防作战,结果,巴军未能守住阵地,丢失贾马尔普尔,退守坦盖尔地区,建立新的防御。在三个作战方向的印军先后完成对达卡合围攻击的作战准备后,印军开始向达卡发起总攻。印军第50伞兵旅首先在距达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镇坦盖尔和距达卡30公里的东北要点纳西格迪实施空降作战,一举切断了巴军退路,向南直逼达卡。12月15日,印军完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