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陇西行的翻译 相和歌辞·陇西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火烧 2021-09-04 01:26:15 1055
相和歌辞·陇西行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相和歌辞·陇西行 [作者] 耿湋 [朝代] 唐代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封狐犹未翦,边将岂无羞。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相和

相和歌辞·陇西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相和歌辞·陇西行

[作者] 耿湋   [朝代] 唐代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翦,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相和歌辞·陇西行》赏析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著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像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关山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历史https://WWW.3xm.com.cn)

《相和歌辞·陇西行》作者耿湋简介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号大历十才子。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耿湋的其它作品

○ 凉州词

○ 秋日

○ 登鹳雀楼

○ 送李端

陇西行的翻译 相和歌辞·陇西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横吹曲辞·出塞

○ 耿湋更多作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