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我曾经想一了百了歌词中文版 一了百了

火烧 2021-09-22 01:42:33 1042
一了百了 【成语名字】一了百了 gt 【汉语拼音】yī liǎo ǎi liǎo gt 【成语解释】 gt 原指一样事情明白了解,其它各事亦可类推而明白了解。语本《朱子语类.卷八.学.总论为学之方》。

一了百了  

我曾经想一了百了歌词中文版 一了百了
【成语名字】一了百了>【汉语拼音】yī liǎo bǎi liǎo>【成语解释】> 原指一样事情明白了解,其它各事亦可类推而明白了解。语本《朱子语类.卷八.学.总论为学之方》。后人望文生义,以“了”为“了结”之义,“一了百了”遂指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成语典故】> 《朱子语类.卷八.学.总论为学之方》> 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有资质中下者,不能尽了,却须节节用工。>【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 2、了:了解、明白。> 3、节节:逐次。> 〔参考数据〕>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 古者道:“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我立地待你构去。”……诸佛出世,祖师西来,正为发明这一片田地;从上宗师、天下老宿,千方百计施设方便,无不尽力提持这一片田地。虽然如是,终未有人解当头道着。还构得么?八面坦平,四方清肃,万法不能盖覆,千圣不敢当前。若构得去,一了一切了,一成一切成,一见一切见,一得一切得。>【成语出处】> 1、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圣人只是知几,遇变而通耳。良知无前后,只知得见在的几,便是一了百了。”> 2、清.李颙《二曲集.卷三.两庠汇语》:“此所谓正己而物正,一正百正,一了百了。”> 3、《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倘他这副月貌花容,果然珠沉玉碎,在他算是一了百了。”> 4、《花月痕.第二○回》:“大凡一个人,总是一死为难。当秋痕受饿时,能够同侯氏一死,岂不是一了百了?”> 5、《通俗常言疏证.死丧.一了百了》引《病玉缘剧》:“不如决意自了,转觉一了百了哩!”>【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 使用类别    用在“澈底解决”的表述上。>【一了百了造句】    > 1、他体内肿瘤虽然是良性的,医生还是建议开刀切除,一了百了。> 2、这个问题存在已久,与其让它一再发生,不如想个一了百了的办法。> 3、预防禽流感并非只是扑杀染病鸡只就可一了百了,个人的卫生习惯更是重要。>【一了百了的】> 宋代大儒朱熹在讲述为学方法时说:“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他的意思是:资质高的人,领悟力强,只要一个症结了解了,其它相关问题也就能跟着了解,无须逐次渐进地下功夫。在此,“一了一切了”是用来称赞资质好,领悟力高的人。后来“一了百了”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这个成语中的“了”,原指了悟,后人运用时,则变用为“了结”之义,如清代小说《花月痕.第二○回》:“大凡一个人,总是一死为难。当秋痕受饿时,能够同侯氏一死,岂不是一了百了?”便是只要一死,万事俱休的意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