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世界日报周刊 《世界日报》刊载的诗中述说着张恨水与郝耕仁当年怎样的约定?

火烧 2021-06-01 17:31:01 1056
《世界日报》刊载的诗中述说着张恨水与郝耕仁当年怎样的约定?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
世界日报周刊 《世界日报》刊载的诗中述说着张恨水与郝耕仁当年怎样的约定?

《世界日报》刊载的诗中述说着张恨水与郝耕仁当年怎样的约定?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张恨水跟着郝耕仁,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他身上不时流露出来的才子气、名士气倒是一种矫正。郝耕仁是个有抱负的人,很想有所作为,却因那不苟且的脾气,始终都不得志。 >张恨水 >张恨水抗战期间创作《八十一梦》,其中一“梦”,遇到死后升天,做了灶神的郝耕仁,说他“一生革命,穷愁潦倒而死”, 是真知其人的肺腑之言。 >《八十一梦》 >民国六年(1917年),张恨水离开文明话剧团后,一时间找不到事做,郝耕仁曾邀他回自己老家怀宁山区小住,在这里,他们甚至动了隐居青山绿水之间而专事著述的念头,地点就选在安徽贵池县境内,那里离九华山、黄山很近。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刊载了张恨水的三首诗《偶怀兼示郝三》,其中就提到了当年他们的约定: >冻云掩日古城寒,岁月匆匆似指弹。 >好饮不多成醉易,卖文过苦得诗难。 >微名愧自稗官得,慧业原当小道看。 >一个故人终不及,春江回去一渔竿。 >江南家住碧萝村,村外丛山绿到门。 >一别早忘猿鹤约,十年犹忆水云痕。 >风尘只剩贪茶癖,笔砚无从报国恩。 >欲问豪华何处去,半囊故纸葬诗魂。 >斗室围炉岁又阑,盆梅盘果对书摊。 >清贫志趣怜陶令,侥幸功名笑谢安。 >月缺月圆忙里过,花开花落静中看。 >诗心未敛浑闲事,怕向风尘拾坠欢。 >然而,隐居只能存在于他们的梦想之中,现实没有提供给他们隐居的物质条件,他们自己既要吃饭,而且都有家小要他们赡养,所以,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不久,郝耕仁把《皖江报》的职位让给了张恨水,自己到广东去了。不料,他到广州后,邀他来此的粤军旅长季硕夫,已被桂军派人杀害了。他冒险料理了朋友的后事,拿了一笔钱,经香港、海南,下了南洋,直到钱花光了,才回到安庆,先在省公署里谋了一个公务员的职务,以后又转到中学教书,做了老师。 >《皖江报》 >张恨水在《皖江报》干了一年有余,则离开芜湖去了北京。对张恨水来说,这意味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 谢玺璋:《张恨水传》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