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韦参军翻译 高适《别韦参军》原文及翻译赏析
高适《别韦参军》原文及翻译赏析
别韦参军原文: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别韦参军翻译及注释
翻译二十岁便文武精通,向西游历闯荡京城。抬头仰望宫廷大门,指日便可位取公卿。国家风气和洽超过三皇五帝,朝廷的礼乐教化已遍及寰宇。白玉珍宝都说赐给身边近臣,百姓平民就不可能拜见明主。回到了洛阳却没有半垅良田,东行梁宋这也不是我的故土。在兔苑里垦田没有多少收成,在雁池边垂钓内心常常痛苦。世人待我如同众多普通的人,只有您对我来说才最为知心。更欣喜一生相交态度无改变,没有一次推却称说自家清贫。我们一起下棋奏乐从早到晚,纵酒高歌在杨柳青青的早春。欢乐没有尽兴就要分手离去,这让我惆怅不已又黯然伤神。大丈夫不作小儿女那样分别,在路口挥洒热泪打湿了衣巾。
注释1. 解书剑:会读书击剑。谓学文学武。唐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解:一作「辞」。2. 长安:唐代都城,在今陕西西安。3. 君门:犹宫门。亦指京城。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4. 屈指:计算时日。比喻时间短或数量少。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克期而进,屈指可平。」公卿:泛指高官。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5. 冲融:和洽。迈:超过。三五:三皇五帝。6. 欢:一作「礼」。弥:充满,遍及。寰宇:犹天下,指国家全境。7.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墨子·亲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吟。」8. 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干:干谒。明主:贤明的君主。9. 负郭:近城的田,最为肥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10. 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开封和商丘一带。11. 兔苑:园囿名,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县东,汉梁王刘武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岁不登:收成不好。不登: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12. 雁池: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垂钓: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13. 遇:一作「向」。14. 最:一作「情」。15. 见:一作「有」。百年:一生;终身。晋陶潜《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16. 尝:一作「当」。17. 弹棋:古两人对局棋,二十四子,红黑各半。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18. 欢娱:欢乐。汉班固《东都赋》:「于是圣上亲睹万方之欢娱,久沐浴乎膏泽。」19.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20. 丈夫:一作「终当」。21. 临岐(qi):即「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别韦参军创作背景
《别韦参军》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当时高适正处于虽贫困却豪迈的梁宋时期。此诗和《别董大二首》一样,都是送别诗中少见的意气风发之作。高适二十岁入京,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正是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表面上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实际上皇帝已开始倦于政事,统治集团日见腐化,诗人凭「书剑」本领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离京自谋出路,客游梁宋。开元二十三年(735),宋州刺史张九皋荐举诗人就试于「有道科」,这诗便是诗人离梁宋而就试于京师时写的。韦参军是宋州刺史下属官员,与诗人交往很深。

别韦参军赏析
此诗前十二句,写诗人闯荡京师、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两语,写出了诗人聪明、天真、自负的性格特征。但现实遭遇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乐窝里。「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说国家风教鼎盛,超过了三皇五帝,朝廷礼乐遍及四海之内。这两句,貌似颂扬,实含讽意;下两句「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实贬的注脚。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但不能回家,因为「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产业。故诗人不得不带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带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汉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兔苑,开雁池,作为歌舞游冶之所,诗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说自己在这里种田捕鱼,生计艰难。不说「捕鱼」而说「垂钓」,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故事,说明自己苦闷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写与韦参军的离别,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和难舍之情。「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这两句,看似寻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对韦参军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说他们的友谊经过长期考验,韦参军经常接济自己,从未以「家贫」为辞借口推却过。「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的确舍不得分开。「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写出了与朋友相别时的痛楚之状。但为事业、前程计,又不得不别,因而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这首诗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写诗要求语忌直出,脉忌外露。但这绝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为了将实情写得更「真」,二者似迥异而实相通。高适此作直吐深情,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快人快语,肝胆相照,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动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诗基本上采取了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又多用偶句和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诗词作品:别韦参军诗词作者:【唐代】高适诗词归类:【赠别】、【友谊】、【抒怀】、【失意】、【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