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 十八大报告对医疗卫生提出的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对医疗卫生提出的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对医疗卫生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注意到,在报告的第三个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到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
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
物件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在报告的第七个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
会建设的专门列举了第五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
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
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
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路和城市社群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
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
长期均衡发展。
这让我们卫生人明白,我们的长远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卫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我们更应积极的支援和配合。而要实现这一
巨集伟的目标,对卫生事业又是巨大的挑战,身为基层医疗机构,面对的是最广大、最需要基础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人群,我们的任务就是基础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我们要从最基础的做起、做实事,做好健康宣教、居民的健康档案、慢病的管理、妇幼保健、儿童预防接种、公共突发疫情的控制等等,同时,不断提高医疗服
务能力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将能在社群解决的小病就在社群中心诊治完成,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也减轻国家保障系统和病人的压力,使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看得
了病,并能得到很好的医治,这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哪些新要求?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援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回圈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回圈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溼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引申一点,
1 这次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巨集伟目标,
2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3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什么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新目标
新思路:科学发展观等15条
新举措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可以概括为全面改革、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城乡一体、扩大开放。全面改革,是要全面深化四个方面改革,即所有制改革、市场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创新驱动,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和完善两大体系即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结构调整,是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四个方面的调整与优化升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城乡一体,是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扩大开放,是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二是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创新开放发展模式,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新要求:
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 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 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新目标
从三步走,奔小康”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全面建成小康社,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
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
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小康社会目标。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的伟大成就,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了我们党有决心、有底气的高度
自信,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资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物件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回圈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
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依靠节约资源和回圈经济推动,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智慧财产权战略,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整合,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党的十八大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实施好这一战略,当前最紧迫的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释放出来,把科技投入的绩效发挥出来。中央把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列为当前着力推进的改革任务,就是要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从体制机制上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一个好的生态系统。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是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的重要载体,对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体现著国家在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国家意志、政策取向、战略布局和发展重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否真正落实好,推进好。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领导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勒紧腰带搞出了“两弹一星”,成为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改革开放以来,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取得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成果,如天河系列高效能运算机、嫦娥登月工程、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超级水稻等,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全面提升了我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强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程序。 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计划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这些年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产出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很多重要领域都亟需真正具有标志性、带动性,能够解决制约发展“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执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技专案取向聚焦不够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反映出科技巨集观管理体制和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不相适应。必须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下决心从政府自身的改革做起,真正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五个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的核心内容与重大创新:一个主题,五大创新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体点说,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力求实现中国现代化起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集大目标。
第一大创新,就是比以往更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作为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
第二大创新,就是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新时期统摄全域性的指导方针。
第三大创新,就是把民主政治、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重大举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有机体指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第四大创新,就是更加鲜明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的统一性、协调性、整体性: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台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第五大创新,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清目标是什么
十八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败标杆。“‘三清’理念是我们党根据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战略性目标,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党战胜腐败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