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拾遗是谁 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寄杜二拾遺
原文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譯文
人日這天,我給杜甫寫一首詩寄到成都草堂,我在這兒懷念你,懷念我們共同的故鄉。春天到來,柳葉萌芽,梅花盛開,本該令人愉悅,但飄泊異地的游子卻被撩動了鄉愁。當時國家多難,干戈未息,以高適的文才武略,本應參與朝廷大政,建樹功業,可是偏偏遠離京國,身在南蕃。正承百憂千慮而來,身當亂世,作客他鄉,今年此時,已是相思不見,明年又在何處,難以預料。生活雖困頓,卻也閑散自適,不可能知道此時竟辜負了隨身的書劍,老于宦途風塵之中。這是說自己老邁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國家多事而無所作為,內心有愧于到處飄泊流離的友人。
注釋杜二拾遺:即大詩人杜甫。人日:漢族傳統節日,時在農歷正月初七。農歷正月初七。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南蕃:蜀書劍:喻文武。《史記》“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二千石:漢太守官俸二千石東西南北人:丘曾稱“今丘也,東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頁2、《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頁賞析
高適晚年詩作中最動人的一篇。杜甫看到這首詩時,竟至“淚灑行間,讀終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見寄并序》。懷友思鄉的詩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飽含著特定的歷史內容,把個人遭際與國家命運緊密連結起來了。高適和杜甫早在開元末年就成了意氣相投的朋友,又同樣落魄不偶。安史亂起,高適在玄宗、肅宗面前參預重要謀略,被賞識,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節度使,平定永王璘的叛亂。由于“負氣敢言”,遭到內臣李輔國等的讒毀,被解除兵權,留守東京。
乾元二年(759),出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離轉徙,到達成都,高適立即從彭州寄詩問訊。上元元年(760),高適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慶)刺史,杜甫從成都趕去看望。這時,高適年將六十,杜甫也將五十,他鄉遇故知,短暫的聚會,更加深了別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這天,高適了這詩,寄到成都草堂。

- 上一篇
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呢 见事风生 [jiàn shì fēng shēng]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见事风生 [jià hì fē g hē g]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见事风生 [jià hì fē g hē g][见事风生]成语解释指遇事雷厉
- 下一篇
书边事张乔翻译 张乔《赠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张乔《赠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友人原文:自说安贫归未得,竹边门掩小池冰。典琴赊酒吟过寺,送客思乡上灞陵。待月夜留烟岛客,忆云闲访翠微僧。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 诗词作品:赠友人诗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