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历史文化简介 上饶朝阳的历史文化
上饶朝阳的历史文化
信州:得名于“诚信之州”;上饶得名于“上乘富饶”。
上饶古属“扬州”称”信州”。
秦始、唐为郡,吴属江东、宋、元为江南东道、江浙行省。
明后,“朱家王朝”为还“鄱阳湖之战”而欠老表之情,残忍地将“信州”从母体分离,送给了江西,为日后上饶人文、历史的定位埋下了祸根。
上饶与江西只有区区的几百年历史。
与上饶漫长历史相比也只不过是短短的一节。
虽然人为地将上饶从母体上割离了,但千百年来,在民间,上饶人的文化传承上从未脱离过,在农村、在乡间,每逢时节,他们仍然按吴越风俗进行着,说吴语、看社戏、听越剧。
从感情上我们也从未脱离母亲的怀抱.在国家困难时期,浙江也一样,百姓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
当时信州可谓丰衣足食的地域。
那时的上饶到处可以看见吴越故土的来人穿梭在这块游离母体的土地上。
由于语言、习惯相通,故土来人与上饶相交甚为融洽。
现在寻找机会,吴越区也是上饶人的首先。
常言道“亲不亲,听乡音”,这就是人为无法割裂的事实。
由于发生在上饶的人文历史众多、文化内涵深厚,有些还是历史事件的根源所在;本应属于江浙行省的历史文化,却由于地理的变迁。

而今要生硬地对接与赣文化对接,实在有些牵强和为难。
要发掘上饶的人文、历史,又要盖上江西的烙印,实在是为难了上饶,同时也为难了江西。
例如:
唐代江西中进士共60人,上饶就占了25 人。
宋代江西中进士5400多名,而上饶却多达862人,占了江西的六分之一。
上饶历代中状元13人,历代为宰相的23人。
在上饶的铅山民间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 ”之说;
上饶的婺源则有“兄弟三进士 ”、“三代四进士 ”、“一门十一进士”、“六部四尚书”的传说。
等等这些文化内涵以及荣誉归属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因此发掘上饶的历史、文化内涵便成了一件当今江西不太愿意做的事了。
与母体文化分割了的上饶历史、文化、城市内涵的发掘尤为艰难。
原上饶(包含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丰、弋阳、贵溪、鹰潭)日常方言均为吴语(严格地说婺源的方言也属于吴语),其中以信州区、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丰、弋阳等县,吴语方言为最,是地道的吴语区域,所以吴语区域的人来上饶后听到乡音,不要感到惊奇。
这不是部分江西人说上饶是什么“方言岛”之类。
其实江西应该正视历史,承认吴越风俗、语言在江西存在的事实。
不要片面的夸大赣风俗、赣语言在江西的作用。
吴越风俗不是“洪水猛兽”。
吴越风俗在江西的扎根不是上饶人的错,而是历史的阴差阳错,是历史强加给上饶人民的结果。
近年来,尽管江西对上饶有那么多的不公,一次次将上饶的优良资源吞占、划拨,将上饶的历史与江西的历史混淆。
但上饶发展依然强劲。
在江西几乎为零投入情况下,江西的8强县、市上饶占两。
这也是江西其它地市无法做到的。
这是上饶人民勤劳的结果,也是上饶人民的骄傲。
可以骄傲地说,上饶的成绩与江西无关。
在此也请江西考虑,将湖区剥离上饶。
上饶是个美丽的地方,民风淳朴,吴音袅袅。
是山的儿子,云的故乡。
周边70公里左右云集众多名山.其中以武夷、三清、龟峰开发最早、也最为著名。
但还有大家所不太熟悉的但同样精彩、美丽,甚至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的名山;如:“鹅湖书院”所在地鹅湖山;佛、道相兼、中国道教“洞天福地”之一的灵山、葛仙山等等~等等!这些美丽的群山将上饶装扮的纷外的秀气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