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部直属高校1243所 西南大学(中国重庆市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详细资料大全
西南大学 中国重庆市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 详细资料大全 西南大学(Southwe t U iver ity)简称西大,坐落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

西南大学(中国重庆市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详细资料大全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坐落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画、2011计画、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卓越教师培养计画、百校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开办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创始学校之一。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占地9000余亩,建有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拥有11个学部,3个附属医院,下设36个学院,共有105个本科专业;有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任教师2968人;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2000余人。
基本介绍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蓋)4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官网::swu.edu中文名:西南大学外文名: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SWU创办时间:1906年类别:公立大学类型:综合属性:211工程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卓越教师培养计画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
111计画
2011计画
自主招生
国防生
百校工程 现任领导:校长张卫国
党委书记李旭锋专职院士:2人本科专业:1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院系设定:心理学部、农学部、教育学部、生物技术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校训:含弘光大 继往开来校歌:《西南大学校歌》校庆日:4月18日地址: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荣昌校区:重庆市荣昌区学院路160号院校代码:10635知名校友:袁隆平、吴明珠、赵进东、侯光炯、袁道先主要奖项: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数全国第一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办学历史,学校前身,合并组建,学术研究,建设成果,科研平台,学术资源,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合作交流,文化传统,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校区环境,知名校友,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西南师范大学1906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西南大学历史沿革图 1914年(民国二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16年(民国四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 1917年(民国五年)秋,学校迁往巴县文庙。 1920年(民国八年),学校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民国十五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民国十八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建设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民国十九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1932年(民国二十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7月,四川省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34年(民国二十二年)末-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1940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1946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相关系科)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同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10年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10年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 1952年,全国的院系调整过程中,先后又有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重庆大学、川北大学、乐山技艺专科学校、西昌技艺专科学校的农业系科和农业经济管理系科合并到学校。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该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领导。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西南农学院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 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
西南大学 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今之西南大学,并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试点单位。 2017年9月,入围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西南大学校门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二五"期间,学校国家级科研立项数量达9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20.35亿元,获"973"项目、"863"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画项目、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1000余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50个,出版专著800余部,自然科学在SCIE、EI、ISTP三大检索论文数量达5400余篇,人文社会科学在SSCI、A&HCI、CSSCI三大检索论文数量达3600余篇。"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余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套用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超高产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 中国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套用 重庆市度科技进步奖 大足黑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短流程制备大规格铝扁锭及其深加工技术开发 高产广适杂交稻富优1号的选育及套用 超高产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 重庆市自然科学奖 “鱼类发育的形态学和分子机制研究”项目 重要肿瘤标志物蛋白电化学免疫生物感测器研究 中国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套用科研平台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计画“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人文社科类平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中央其他部委研究基地 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逻辑与智慧型研究中心 农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共建平台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 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自然科学类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工程技术中心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部级重点实验室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 发光与实时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蚕桑功能基因组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 农业部柑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 国家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共建) 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蚕桑资源及分子改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柑桔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11”创新引智基地 家蚕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 脊椎动物器官发育与再生创新引智基地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蚕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生化医学分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柑桔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转基因植物与安全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洁净能源材料与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土壤多尺度界面过程与调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能源生物资源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非线性电路与智慧型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蚕桑基因组与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 淡水鱼类新品种繁育工程实验室 智慧型传动和控制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重庆市智慧型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重庆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重庆市草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农业技术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药物过程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蚕丝纤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生物质纤维材料与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疾病快速诊疗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其他平台 重庆柑橘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庆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西南地区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 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 国家柑橘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重庆市柑桔危险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 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 国家柑桔资源圃(重庆) 农业部魔芋研究中心 国家桑树品种改良中心重庆分中心 重庆市合川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重庆涪陵野外基地(国土资源部) 岩溶生态环境-重庆南川野外基地(国土资源部) 共建科研机构 重庆菸草科学研究所 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综合类平台 重庆国学院 西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西南大学统筹城乡发展研究院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三峡库区中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注:本节科研平台列表不包含校级及以下平台,参考资料见:)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西南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舍面积约6.6万平方米,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包括中心图书馆、弘文图书馆(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崇实图书馆(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荣昌校区图书馆以及其它单设学科图书馆(法学图书馆、经济管理分馆、竹园园区阅览室),纸质文献累积462万余册(纸质图书412万余册),电子文献累积800万余册;拥有万方、CNKI、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等中外文资料库153个。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教育学、心理学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馆藏古籍14万余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 学术期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该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是《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全文资料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等的来源期刊。《教师教育学报》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教师教育学报》自2014年1月起正式创刊。该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期刊社编辑出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西南大学拥有11个学部,下设36个学院,共有105个本科专业。 同时,西南大学分别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建“西南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大学附属心理医院”、“西南大学附属公共卫生医院”,共建“西南大学医学研究院”。 部分教学单位本科专业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免费师范)、思想政治教育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 西南大学法学院 法学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特殊教育(免费师范)、教育学(非师范,晏阳初实验班)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心理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心理学、套用心理学、心理学(免费师范)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免费师范)、运动训练 西南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免费师范)、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免费师范)、日语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舞蹈学、音乐学(免费师范)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免费师范)、雕塑、绘画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历史学类、历史学(免费师范)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免费师范)、统计学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化学专业、套用化学专业、化学(免费师范)、化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套用方向)、蚕学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免费师范) 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 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体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免费师范)、教育技术学、软体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类、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工程方向)、土木类、机械类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套用方向)、蚕学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轻化工程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园林、园艺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农学、生物技术、农村区域发展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 西南大学药学院 中医药学院 药学、制药工程、药学类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 经济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西南大学套用技术学院 会计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中兽医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市场行销、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建设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西南大学有53个一级学科,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1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19种专业硕士学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共37个):哲学、套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法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兽医学、中药学“211工程”建设项目: “十一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 昆虫基因组学与现代蚕丝学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心理学科创新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 面向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生态学学科建设 山地农业特色学科创新建设 西南民族社会发展与西南研究特色学科构建 “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 生物学与分子化学 教育与心理学科建设 农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现代农业科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畜牧学、教育学、心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地理学、生物学、园艺学、作物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学、哲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生态学、统计学、统计学、水产、药学。博士点 博士点 序号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 1 哲学 哲学 2 教育学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 3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4 历史学 中国史、世界史 5 理学 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6 工学 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 农学 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养殖、兽医学 8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9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0 经济学 套用经济学 11 医学 药学 硕士点 硕士点 序号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 1 哲学 哲学 2 经济学 套用经济学 3 法学 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4 教育学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 5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6 历史学 中国史、世界史 7 理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8 工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体工程 9 农学 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 10 医学 中药学、药学 11 管理学 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2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 序号门类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1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2 理学 第四纪地质学 3 工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套用化学 博士专业学位点:教育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点: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套用统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套用心理硕士、林业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师资力量
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有专任教师2968人,其中,教授572人、副教授1115人教授,博士生导师331人、硕士生导师139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资深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千人计画"入选者12人、"国家特支计画"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带头人:靳玉乐 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希庭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蓉生 逻辑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何向东 省级教学团队 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希庭 家蚕基因资源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向仲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蓉生 教育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易连云 逻辑、科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带头人:何向东 昆虫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王进军 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孙敏 植物营养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云 英语专业教师教育及发展课程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力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刘明华 食品科学与安全教学团队 带头人:阚建全 植物生理生物化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王三根 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团队 带头人:马学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带头人:靳玉乐 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带头人:卢华语 会计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彭珏 作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加纳 人工智慧前沿技术教学团队 带头人:张自力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团队 带头人:董小玉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蓝勇 动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张耀光 物理教育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廖伯琴 土壤肥料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谢德体 全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长明教学建设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重庆市特色专业33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重庆市精品课程96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套用数学、园艺、历史学、化学、农林经济管理、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比较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学、语言学导论、数学教育学、逻辑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写作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 普通心理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 、有机化学、大学英语、普通昆虫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生态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通史、政治经济学、植物生理学、逻辑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网路、数学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课程与教学论、量子力学、家蚕遗传育种学、土壤肥料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中国古代史、畜产品加工学、实验心理学、植物营养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写作、比较教育学、公共关系学、农业昆虫学、土壤学、高校美育、园艺植物育种学、分析化学、语言学导论、昆虫分类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物理教育学、中国历史地理、财务会计、发展心理学、化学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网球、民法总论、动物学、中国自然地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西南大学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合作交流
据学校2017年3月官网信息显示,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30余个地、市、县和一批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20多个省市的近200个县市开展了科教合作。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得到了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学校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泰国、加拿大合作建立孔子学院2所。 2019年,西南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文化传统
校徽 根据《西南大学章程》规定: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注:20世纪50年代初,郭沫若分别为西南大学的前身“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题写了校名,合并后中文校名沿用该字型。) 徽志释义: 徽志是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校徽主体,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象形大钟。钟的下方是阿拉伯数字“1906”,代表西南大学开始办学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校名(郭沫若字型),下方是“西南大学”的英文大写。 西南大学学校标识 钟通常放置于高处,且声音洪亮,能传千里之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钟的形象有很高的地位,这与西南大学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一致。寓意西南大学的教育理念如黄钟大吕,醒世育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图案古韵高雅,厚重凝练,简洁大气,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力,充分展现了西南大学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特色,预示著西南大学的前途如晨钟浩荡,影响深远。 徽章释义: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黄字,本科生为白底黄字,研究生为蓝底白字。校旗学校校旗为长方形,主色为白底蓝字,长宽比例为3:2。校旗中央印有中文校名(郭沫若字型)和英文校名。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西南大学 校训校训的内涵:“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所题。川东师范学校源于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堂。“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朝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着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作为校训,除含义厚重,寓义深远外,还来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沉淀,可谓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编选出来,又容易变更的文字。对学校而言,要“包含弘厚,光着盛大,继承百年老校优良办学传统,开创西南大学的光辉未来”;对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而言,要“高瞻远瞩,胸襟弘大,秉承百年办学理念,发扬优良传统,肩负发展学校重任,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对教师而言,要“学高身正,为人师表,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而言,要“自强不息,学无止境,诚信做人,承前创新”。 大学精神“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大学精神的内涵: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因此,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西南大学 大学精神 “特立”源于《礼记·儒行》之“特立独行”语,喻君子之高洁品质。用为西南大学精神,“特立”二字应有两解:其一是以西南大学所处西南之天然优势、以西南之独特资源养我学术、育我英才,助我“挺立”于优秀大学之林;其二是西南大学学人素以先贤儒者修身治世、宁静致远,通贯天、地、人三才之品性而“挺立”于世。 “学行”源自《荀子·儒效》“学至于行之而至矣”,扬雄《法言·学行》又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可见,学习知识、教书育人若止于立言著述、传道授业,即属等而下之;其最高境界应为勤于践行,而后方可明辨是非,以所学为社会所用,如此,是为“圣人”。用为西南大学大学精神,“学”之一解应为继承传统、精于学术;二解应为继往开来、致力创新。“行”在此也有两解,一指躬行、推行;二曰德行、操行。因此“学行天下”一方面是指做学问、培养人才,使其所研究成果推行于天下,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天下。另一方面,“学行天下”是指西南大学师生于百年中因受西南自然人文滋养而形成道学兼修、厚德养学之品质,化为兼善天下、普惠大众之行动。 即是,西南大学由其成于西南之“特立”品质升华至大学精神之一般性和普适性,以其“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实践创新英才”所“特立”之成就,“富社会国计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既蕴涵了西南大学时空特征、独特资源之实际,也规定了西南大学的发展路向和价值追求。 校歌 《西南大学校歌》 作词:曹廷华 等、作曲:刘青 缙云苍苍,嘉陵泱泱。山高水长,养育栋梁。代代薪火承传,处处桃李芬芳。
西南大学,我的摇篮,我的殿堂。
崇德尚善,创我荣光! 岁月悠悠,学海茫茫。大成博雅,养育栋梁。
志在五湖四海,铁肩炼而担当。
西南大学,我的青春,我的启航。
求实追梦,成就辉煌! 校赋《西南大学赋》(曹廷华 作) 校花、校树 2010年,经学校师生海选,玉兰被评为校花,樟树当选为校树,并被写入《西南大学章程》。 玉兰花型优美、清香宜人,蕴含“优雅、高洁、报恩、进取”之意。樟树是学校校园的代表性乔木,校内有四片相对集中的樟树林,名曰南樟林、北樟林、芳樟林和香樟林,几片樟树林都居于校园中心地带,日常多有学生活动,堪称青春的集散地。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李旭锋 校长、党委副书记 张卫国 党委副书记 徐晓黎、潘洵、安春元、李华(兼纪委书记) 副校长 陈时见、靳玉乐、崔延强、靳玉乐、崔延强、王进军、温涛历任领导
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时期历任校长 职务姓名任期 第一任校长 杨霖 1906年-1911年 第二任校长 冉献琛 1911年4月-1913年2月 第三任校长 童宪章 1913年2月-1913年8月 第四任校长 刘德华 1913年8月-1913年12月 第五任校长 邱兆熊 1913年12月-1915年3月 第六任校长 杨霖 1915年3月-1915年8月 第七任校长 龚秉权 1915年8月-1918年10月 第八任校长 文伯鲁 1918年10月-1921年7月 第九任校长 张明刚 1921年7月-1922年8月 第十任校长 曾熔 1922年8月-1922年9月 第十一任校长 李孝泌 1922年9月-1923年1月 第十二任校长 龚秉权 1923年1月-1923年4月 第十三任校长 黄吉元 1923年4月-1924年1月 第十四任校长 黄远诚 1924年1月-1925年3月 第十五任校长 萧树尚 1925年3月-1925年6月 第十六任校长 黄秉衡 1925年6月-1925年7月 第十七任校长 龚守贤 1925年7月-1927年4月 第十八任校长 孟学孔 1927年4月-1927年6月 第十九任校长 陈孔荐 1927年6月-1928年2月 第二十任校长 周天治 1928年2月-1928年6月 第二十一任校长 周欲平 不详 第二十二任校长 张方谷 不详 第二十三任校长 黄子裳 不详 第二十四任校长 肖仲文 不详 第二十五任校长 甘绩镛 1928年-1935年 第二十六任校长 聂荣藻 1935年-1949年5月 第二十七任校长 蔡天亲 1949年5月-1949年12月 第二十八任校长 黄继武 1950年-1951年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时期 职务姓名任期 第一任院长 谢立惠 1951年-1954年 第二任院长 张永青 1954年-1964年 第三任院长 徐方庭 1965年-1966年 校方被红卫兵夺权 空缺 1967年-1976年 第五任院长 张永青 1977年-1983年 第六任院长 陈重穆 1984年-1985年 第一任校长 陈重穆 1985年-1986年 第二任校长 钟章成 1986年-1993年 第三任校长 邱玉辉 1994年-2002年 第四任校长 宋乃庆 2002年-2005年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时期 职务姓名任期 西南农学院临时工作委员会 陈让卿主持院务 1950年11月-1951年11月 西南农学院院务委员会 何文俊副主任委员 1950年11月-1953年10月 西南农学院第一任副院长 何文俊(md任命) 1953年10月-1967年 西南农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张一夫 1954年2月-1989年10月 西南农学院第一院长 李世俊 1957年10月-1962年11月 西南农学院第二任党委书记 李世俊 1962年7月-1962年11月 西南农学院第三任党委书记 李兰 1973年12月-1984年4月 西南农学院第二任院长 刘明钊 1979年2月-1984年4月 西南农业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 张郁 1984年4月-1999年 西南农业大学第一任校长 刘鸿仁 1984-1996年 西南农业大学第二任党委书记 戴思锐 1999年-2001年 西南农业大学第二任校长 向仲怀 1997年-2003年 西南农业大学第三任党委书记 华鹏 2001年-2005年 西南农业大学第三任校长 王小佳 2003年-2005年 西南大学时期 任数姓名任期 西南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 黄蓉生 2005年7月-2017年5月 西南大学第二任党委书记 舒立春 2017年5月-2019年1月 西南大学第三任党委书记 李旭锋 2019年1月至今 西南大学第一任校长 王小佳 2005年7月-2011年5月 西南大学第二任校长 张卫国 2011年5月-至今 (以上表格资料参考)校区环境
西南大学由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川农场实验基地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北碚校区是西南大学本部。北碚校区(本部) 北碚校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为西南大学主体(本部),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本部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建有校门8个、教学大楼40余栋、主要图书馆3个、运动场5个、体育馆3个、游泳馆3个(其中恒温1个)、篮球场3处、网球馆2个、食堂10余个、校医院2个、湖泊5个、广场8个、花园10个,还建有博物馆、校史馆、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天文馆、地质馆、光大礼堂、学生活动中心、理科实验大楼、留学生大楼、跆拳道馆、西南大学宾馆、保利万和电影院等。 西南大学校园内历史文化建筑众多,有川东行署旧址、吴宓旧居等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原西南师范学院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原西南农学院第四教学楼,川东行署旧址(行署楼),八一楼,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旧址(侯光炯纪念馆)等6处建筑入选《首批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2016年,学校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三十四教、八一楼、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旧址(侯光炯纪念馆)等5处建筑入选《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 此外,校本部由7条线路的校园交通车(观光车)连线校内各大区域,全范围覆蓋有校园网无线WIFI,学生生活区由桃园、李园、杏园、橘园、梅园、楠园、竹园等区组成。 荣昌校区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学院路160号,占地526亩,为西南大学多学科高水平特色校区,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荣昌校区始建于1938年,抗战时期为中央畜牧实验所、中央血清研究所、中央农业实验所所在地,解放后为国内著名的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1978年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设立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校区更为现名。 截至2016年5月,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45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网路和继续教育学生2800余人。常驻校区在职教职工近5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95人;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兽药审评审员、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等30余人;研究生导师80人。 西塔学院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溪红石支路500号,鸿恩寺森林公园北面,毗邻重庆花卉园,占地105亩,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6年2月,以套用技术学院为基础,经国家教育部认定,设立澳大利亚与中国合作办学的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塔学院。 套用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从事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学院,其前身为原重庆市轻工业局隶属的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于2000年8月并入西南师范大学。西塔学院是由西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同时冠名合作的本科联合培养学院,为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正处级建制,开设经济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专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占地面积1918亩,是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科研机构。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2001年9月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建;2005年7月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南大学共建。研究所以开展柑桔科技创新,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科研工作包括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保护,新品种创新与推广等。研究所内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旧址暨晏阳初旧居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6年3月,研究所有国家级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有在职职工2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9人,研究生导师26人,在读研究生121人,其中博士生19人,在站博士后3人。知名校友
两院院士姓名职务/成就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 吴明珠 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 赵进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安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育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向仲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蚕学专家。 唐华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侯光炯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学家。 冯小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包为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导与控制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曾苏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学者姓名职务/成就 吴宓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和教育家。 张敷荣 教育家,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道先 岩溶地质学家,著名水文地质学专家。 黄希庭 西南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系系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专业和心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孟杰 核物理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向成斌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泽伟 生物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明光 昆虫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正强 小麦遗传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尧德中 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锦矗 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 蒋理 化学家,入选国际化学工业学会董事会,剑桥研究中心科学家。 曾晓渝 语言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禾 舞蹈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个舞蹈学博士。 姚建宗 法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应武 厦门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紫光英力公司董事长。 朱兴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炯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周继勇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赖以庄 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的参与者。 李新 中国人民大学筹建参与者,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民国史研究的开拓者。 向宗鲁 四川大学教授兼系主任。 王利器 国学大师。 邓全意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曾任原渝州大学校长。 政界领导姓名职务 陈晓华 国家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冯海发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局长。 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 洪天云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曾任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 闫小培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曾任深圳市副市长。 温思美 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黄彦蓉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曾任四川省副省长,中共四川省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捷 四川省副省长、党组成员。曾任四川省自贡市委书记,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正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 陆志远 海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 王刚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进河北省委主委。曾任石家庄市副市长。 欧顺清 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党组书记,市政府参事室主任。 龙华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曾任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副书记、区长。 吴康明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曾任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重庆市北碚区区长。 周勇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曾任重庆市长寿区委书记、区长。 刘涛 曾任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际权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曾任重庆市永川区委书记。 李长明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文史馆党组书记。 杜和平 重庆市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曾任重庆市江北区区委书记、忠县县委书记。 王越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书记。 潘毅琴 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曾任中共重庆市渝中区、万盛区委副书记。 辛国荣 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曾任重庆市潼南区委书记、北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李明清 重庆市南川区委书记。曾任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周少政 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曾任兼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朱世宏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曾任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 姜晓亭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曾任四川省乐山市委书记。 王建军 四川省政协秘书长。曾任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 蒋辅义 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曾任四川省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世勇 四川省遂宁市委书记。曾任四川省遂宁市市长、凉山州委副书记、西昌市委书记 杨自力 四川省遂宁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政府代市长。曾任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长。 任晓春 四川省内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曾任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仪陇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 滕久明 曾任中纪委正部级巡视员,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纪委书记。 杜宜瑾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徐世群 曾任四川省副省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杨海清 曾任四川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 张君高 曾任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驻盖亚那大使。 任永昌 曾任四川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兼)。 童小平 曾任重庆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重庆市副市长。 何事忠 曾任重庆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重庆市委宣传部长。 彭智勇 曾任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李科 曾任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区长。 吴建华 曾任重庆市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黄启璪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张浩明 曾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敬正书 曾任国家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 白和金 曾任原国家计画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祖修 曾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兵 曾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 谢世杰 曾任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季周 曾任陕西省副省长。 李铮友 曾任云南省副省长。 陈官权 曾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 冯明光 曾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李林森 曾任四川省万源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电影《雨中的树》、电视连续剧《生命的承诺》原型。 陈夷茁 曾任重庆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汪兴高 曾任四川日报社社长。 学校主帅姓名职务 周旬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曾任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 陶举虎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任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钱永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 温思美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周泽扬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校长。 韩卉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李建军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张学立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彭寿清 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陈兴民 新乡学院党委书记。 戴伟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院长,曾任长江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罗大玉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曾任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郭洪 重庆市巴川中学总校长。 李建军 曾任贵州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简大钧 曾任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赵伐 曾任宁波大学副校长。 贾本干 曾任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傅世放 曾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邓卓明 曾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饶宁华 曾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西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周介铭 曾任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吴应发 曾任原渝州大学党委书记。 刘建生 曾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 刘存绪 曾任成都师范学院院长。 杨晓苏 曾任遵义医学院党委书记。 苏智先 绵阳师范学院首任党委书记、校长。 谭辉旭 曾任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刘玉鲁 曾任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吴万瑜 曾任重庆市铜梁中学校长。 文体商界 李丹阳 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张鲁 国家一级编剧、重庆电视台编导。 刘语熙 CCTV主持人,绰号“乌贼刘”。 至尊玉 万合天宜导演、编剧。代表作品《名侦探狄仁杰》。 施廷懋 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2016年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女子三米板金牌获得者。 赵帅 中国国家队跆拳道运动员,中国男子跆拳道奥运历史首金获得者。 张亚雯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季军。 陈丽莎 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女子接力冠军。 谌利军 2018年举重世界锦标赛男子67公斤级挺举冠军。 别舸 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200米季军。 多布杰 2018雅加达亚运会男子马拉松季军。 陈小艺 中国跆拳道运动员。 李影 中国女子足球队队员。 于元祎 全国软网锦标赛女单冠军。 邹光友 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光友冬粉”创始人。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校友资料根据西南大学官网、西南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风采录》摘录编辑) 很赞哦!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