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禾熟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1-10-16 23:18:22 1048
禾熟原文_翻译及赏析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齧草坡头卧夕阳。——宋代·孔平仲《禾熟》禾熟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齧草坡头卧夕阳。 古诗三百首 ,农

禾熟原文_翻译及赏析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齧草坡头卧夕阳。——宋代·孔平仲《禾熟》禾熟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齧草坡头卧夕阳。 古诗三百首 农事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
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著草,沐浴著金色的夕阳。

赏析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薰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齧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齧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创作背景

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孔平仲 北宋诗人。字义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

孔平仲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清代·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禾熟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古诗三百首 访友写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代·袁枚《所见》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三百首 国小古诗儿童早教古诗100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诗三百首 国小古诗励志早教古诗100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