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陶侃的文言文 陶侃惜谷

火烧 2022-02-26 18:04:40 1038
陶侃惜谷 原文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⑺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譯文  陶侃曾經外出游玩,看

陶侃惜谷  

原文

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⑺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外出游玩,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你為什么用這個呢?”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姑且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了,還隨意戲弄別人的莊稼!”陶侃把那人抓起來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地耕地,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注釋⑴嘗:曾經。(1)出:外出。⑵持:拿著。⑶何為:即“為何”,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指干什么。⑷云:說。⑸聊:姑且。⑹耳:罷了。⑺汝:你.⑻不田:不種田。田:名詞作動詞,種田。⑼賊:毀害,毀壞,損害,傷害。⑽執:抓住。⑾鞭:名詞作動詞,抽打。⑿是以:因此。⒀勤于農植:即“于農植勤”,對農業肯下苦力。⒁給:富裕,足,豐足。⒂足:足夠。⒃聊取之耳:隨便取來玩玩罷了。⒄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種田。⒅戲賊人稻:為了游戲破壞農民的莊稼。(19)陶侃:史稱陶侃為荊州刺史,在所轄的長江中游地區,甚至“道不拾遺”。這顯然與他的愛惜民力,重視生產有關。(20)出:外出(21)持而鞭之 ,而:表轉折。

賞析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品質。

关于陶侃的文言文 陶侃惜谷

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并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珍惜糧食。

作者對陶侃態度是贊揚,表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