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阎立本阎立德 关于阎立本的介绍

火烧 2022-05-10 00:19:29 1061
关于阎立本的介绍 关于阎立本的介绍阎立本(约 601~673) ,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 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

关于阎立本的介绍  

关于阎立本的介绍阎立本(约 601~673) ,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 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 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 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人物简介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 先承家学, 后师张僧繇、 郑法士。 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 在 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 高水平。阎立本除了擅长绘画外,而且还颇有政治才干,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 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显庆元年(656 年)阎立德殁,他由 将作大将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 年)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以战功擢 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咸亨元年(670 年)迁中书令。 咸亨四年十月壬午(初一)日(673 年 11 月 14 日)卒。 生平 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升工部尚书。

总章元年加 右丞相。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 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 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 受当世推重, 被时人列为 “神品” 。 曾为唐太宗画 《秦府十八学士》 、 《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 , 为当时称誉。 他的作品有有 《步辇图》 、 《古帝王图》 、 《职贡图》 、 《萧翼赚兰亭图》 等传世。 旧 唐书 阎立本传 立本,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总章 元年,迁右相,赐爵博陵县男。立本虽有应务之才,而尤善图画,工于写真。 《秦府十八学士 图》及贞观中《凌烟阁功臣图》 ,并立本之迹也,时人咸称其妙。太宗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 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时阁外传呼云: “画 师阎立本。 ”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粉,瞻望座宾,不胜愧赧。退诫 其子曰: “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 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

”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 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以《千字文》为语曰: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咸亨元年,百司复旧名,改为中书令。四年卒。 墓葬 阎立本墓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城南武安山东北面山坡上,今普宁寺东侧数十米处。坐西南 朝东北,背靠武安山,三面青山环抱,周围林木茂密,溪水横流,环境幽雅,古朴庄严。据 志书记载,武后参政掌权时,阎被贬职来玉山隐居,在冰溪之南武安山下择地建房,在暖水 三山之左设斋读书,在五都购置南庄。总章年间(669-670 年) ,阎立本遇佛教禅宗六祖惠 能弘法后舍住宅为普宁寺; 舍读书之处为智门寺; 将南庄改为普园禅院。 并筑墓于普宁寺后, 委以祭祀。现墓地存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重立的墓碑一块,高 2 米,宽 1.02 米,厚 0.11 米, 园顶, 中央刻着 “大唐相国本寺檀越立本阎公之墓” , 左刻小字 “清乾隆十五年冬月吉旦, 住普宁寺沙门心田同本寺大众重立石。 ”1984 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整 个墓地长 30 米余米,宽 20 余米, 占地面积 700 平方米。

1987 年 12 月列入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艺术风格 特长特点 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能从画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历代帝王图卷》 ,就是古代 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 的重要作品。 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 前汉昭文帝刘弗陵、 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 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蒨、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陈后主叔宝、北 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其中前六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七人则较近。 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 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 宇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 因去世较早, 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阎立本成功地刻画了帝王们的个人性格。画中不仅表现了画家对他们的了解,并且表现 了画家对于他们的评价。据过去史书的记载,魏文帝曹丕是博闻强识,才艺兼备的。晋武帝 司马炎是深沉、 有度量, 而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事业。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粗野强梁, 没有文化, 然而是很有策略、很有能力的人,他从叔父手中夺回了政权,进一步统一了整个北方。隋文 帝杨坚是一个有名的,表面上平和,而心中有计谋多猜忌的人。隋炀帝杨广,据史书上说是 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空想、好享受。

陈文帝陈衍也是美姿容,有学识才干,很干练。 这一切都和阎立本的表现相符合。 阎立本是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这一立场是符合初唐 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要求的。阎立本对于曹丕、司马炎、字文邕、杨坚等统一了天下,或 促成了统一的趋势的帝王,除了表现出他们的个人特点外,也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 概。而陈叔宝是所谓亡国之君,阎立本则处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至 于偏安江南的其他陈朝的帝王们就都缺少英雄气概,但江南的陈荷是一个建立基业的帝王, 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而无办法的帝王,两人也有显著的不同。由于历史上的帝王们作为 历史发展的一个偶然性因素,个人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体现着历史发展的,而经他们之 手所实现的统一与分裂、偏安等不同的政治情势对于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阎立本对 他们的描绘联系着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也就是通过了个人的性格刻划而企图实现概括广阔 生活的目的, 这样的创作是从人物肖像画的最高要求出发的。 阎立本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 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状态,例如曹丕的锐敏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十分精悍, 有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

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具有一种 深沉有计谋的神情。 画家所选择的有特征性的细节,主要的是在面部,特别是眼睛和嘴。眼睛除了天生的尖 圆长宽等不同外,更显然可以看出内心的心理状态经常表现的不同,而筋肉因习惯性的动作 而形成的特点,嘴部表情或用力,或放松,对这些部位都特别着力地加以刻划。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肤也显 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异。 皮肉有松有紧, 有硬有软, 有粗有细。 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 极其明显地表现出面部筋肉的不同, 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 一个是黑而粗糙。 其他, 如侍从有男,有女阎立本简介, 服饰器物中有的跨剑, 有的执如意, 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 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 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阎立本简介,而犹待进一步的发 展。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描绘的生硬感觉也还是存 在的。然而,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勒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纹,如 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耦,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历代帝王图卷》的这一些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 上有着重要地位。 擅长政治题材 阎立本的不少创作活动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据记载,他画过《职贡图》 、 《西域 图》 、 《外国图》 、 《异园斗宝图》 ,都是通过对边远各民族及国家人物形象的描绘,反映唐王朝 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从而歌颂政权的强大。他曾画《魏徵进谏图》则是表现太宗时名臣魏 徵敢于直谏,从而歌颂唐太宗善于听取臣下意见的美德,他曾画《永徽朝臣图》 ,系表现高宗 时的大臣肖像,又画《昭陵列像图》 ,则是树立在太宗陵墓两侧的各族首领石雕像的设计图, 可惜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作品简介 阎立本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善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 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曾 在长安慈恩寺两廊画壁,颇受称誉, 《宣和画谱》所载宋代内府收藏阎氏作品,道释题材占半 数以上。他又工写真,下少肖像画是为了表彰功臣勋业而创作的。武德九年(626)所绘《秦府 十八学士图》系表现秦王李世民属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 18 位文人谋士的肖像,都是按人写 真,图其形貌,画卷中对每个人的身材、相貌、服饰、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有生动而具体的 刻画。

阎立本阎立德 关于阎立本的介绍

贞观十七年(643)又奉诏画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 24 功臣像于 凌烟阁,成为继汉代麒麟阁、云台画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唐代 凌烟阁画像早已不存,北宋元祐五年(1090)游师雄曾据流传粉本摹勒上石,现尚有少部分石 刻画像流存于陕西省麟游县,计存萧璃、魏徵、李绩、秦叔宝 4 像,皆为主身执笏肃立,惜 面部形象残毁,据唐代杜甫《丹青引》中曾咏及凌烟阁肖像为“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 大羽箭,褒公(秦琼)、鄂公(尉迟恭)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可知是非常传神的。阎立本 还曾奉诏为唐太宗画像,后经人传写于长安玄都殿东壁,一时传为名迹。 阎立本的《太宗真容》 、 《秦府十八学士图》 、 《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 , 图绘唐太宗李 世民及众臣,形象逼真传神,是当时名作,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 。北宋宣和年间,御府尚 藏有阎立本作品四十二件,其中有《王右军(羲之)像》 、 《窦建德图》 、 《李思摩像》 、 《凌烟 阁功臣图》 、 《魏徵进谏图》 、 《步辇图》等。现存相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或摹本)有《历代帝 王图》 (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萧翼赚兰亭图》 、 《步辇图》 、 《职贡图》等。

《步辇图》 描绘唐太宗同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臣会见的情景,是反映汉藏和亲的历史画卷。 传为阎立本的作品还有描绘汉至隋代 l3 个不同帝王形象的《古帝王图》(美国波士顿美 术馆)、描绘边远民族及国家使臣去唐王朝通聘的《职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唐太宗 派监察御史萧翼以巧计从和尚辩才处赚取王羲之书法名迹《兰亭序》的《萧翼赚兰亭图》(此 图有两卷,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藏辽宁省博物馆)。虽然这些作品与阎立本的关系如何尚 待进一步研究,但基本上反映了初唐时期绘画的风貌。 人物地位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从传为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铁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 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 则” ,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主要作品 《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唐(唐摹本·部分) 绢本设色 纵五一.三、横五三一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历代帝王图》 ,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有的还记叙其在 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每 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环境命运,成功的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 著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

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 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步辇图》 阎立本步辇图卷唐 绢本设色 纵三八.五、横一三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 东赞的情景。图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 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 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作者不仅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 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身分、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并具有肖像画特征。 此图卷后有宋章友直(伯益)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观款。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 明郭衢阶、吴新宇,清梁清标、纳兰成德、清仁宗顒琰等人收藏印章。经《宣和画谱》 、 《清 河书画舫》 、 《珊瑚网》 、 《式古堂书画汇考》 、 《佩文齐书画谱》等书著录。 《萧翼赚兰亭图》 绢本,横宽 65 厘米,高 28 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作。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故事所作。 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

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索画,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 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野史逸闻阎立本,阎立德的弟弟。唐太宗在位时,官至重位,与哥哥阎立德齐名,曾经奉太宗召 令,亲自为唐太宗画像。后来,有一位高手,在玄都观东殿前间临摹,既可以镇住冈上能产 生天子皇帝的灵气,又可以仰观这些天神们的神武英威。阎立德绘画的《职贡图》 ,画的都是 外域的人物,形像非常怪异。阎立本绘画的国王的速写单本流传在民间。这以前南、北两朝 的绘画高手,没有超过他们兄弟俩的。一次,南山出现一只凶猛的野兽伤害人,太宗皇帝派 遣勇猛的勇士去捕获它, 没有捕到。 虢地的王元凤自报奋勇为民除害, 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 太宗皇帝非常喜爱他的豪壮, 让阎立本将他射杀猛兽的场面画下来, 鞍马仆从, 都栩栩如生, 跟真的一样。 看过这幅画的人, 没有不惊叹和佩服他技艺的高超的。 另外, 阎立本还画有 《秦 府十八学士图》 、 《凌烟阁功臣图》等作品,也是光耀以前历代绘画名家的。只有《职贡图》 、 《卤簿(按:古代帝王将相出行时的仪仗队) 》等画,是跟他哥哥阎立德合作的。民间传说在 慈恩寺画功臣,是很多人画的,看不到阎立本的手迹。

这些功臣画得人物鞍马、冠冕车服, 都非常传神。李嗣真说:"阎立本的画,师承郑法士,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郑法士。在阎 立本之后,还有王知慎,师范的画也很见功夫。阎立本的画是最精妙的艺术品。"唐太 宗有一次同侍臣们乘舟在御苑的池中游玩赏景,看到池中有奇异的怪鸟在水面上随波浮游。 唐太宗手拍船栏杆叫好多次,命令在座陪同的侍臣们当场赋诗赞咏,又命令随侍的宫人宣召 阎立本前来将怪鸟画下来。宫人们当即向岸上传呼道:"召画师阎立本到青苑玉池拜见 皇上!"当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他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立即俯 身池边挥笔绘画起来。而且,满面羞愧不堪。事后,阎立本告戒他的儿子说:"我小时 候爱好读书,值得庆幸的是我还不是个不学无术的蠢材。我都是有感而发才写文章。在同行 中,我的文章写得还是比较不错的。然而,我最知名的是绘画。可是,它却使我象奴仆一样 地去侍奉他人,这是莫大的耻辱。你应该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到唐高宗 在位时,阎立本官为右丞相,姜恪原是守边将领,凭着战功做了左丞相,又遇上饥馑,国子 监里的学生都放假让他们回家去了。

同时又规定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级办事人员必须通 晓一门《经书》 。当时有人赋得打油诗一首言说这件事:左丞相是个威震大漠的骁将,右丞相 是个驰誉画坛的名家。 三馆学生都放羊回家了, 三省、 六部及御史台的办事员却要通晓经书。 阎立本家世代擅长绘画。他有一次去荆州。观看张僧繇的遗画说:"从这画来看,他是 空有虚名啊。"第二天又去看,说:"他还是近代的绘画高手。"过了一宿又 去看,说:"盛名之下没有低手。"在画前或坐或卧,观赏不已,晚上就睡在画旁 边,过了十天了还不离开。梁人张僧繇的《醉僧图》 ,画得唯妙唯肖,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 嘲笑僧人。僧众们感到羞辱,于是大家凑了几十万钱,雇用阎立本画《醉道士图》 ,这两幅画 同时流传下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