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脸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 地球上有多少山多少水多少平原
地球上有多少山多少水多少平原
地球上有多少山多少水多少平原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 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大气圈
主词条:大气圈
地球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万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
主词条: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克,约为地球总质量的13600,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蓋。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生物圈
主词条: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岩石圈
主词条:岩石圈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著广阔的海底丘陵。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络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软流圈
主词条:软流圈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1926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即B层。在洋底下面,它位于约60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陆地区,它位于约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约位于60~250公里处。现代观测和研究已经肯定了这个软流圈层的存在。也就是由于这个软流圈的存在,将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区别开来了。
地幔圈
主词条:地幔圈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介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介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曲线在此介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介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介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外核液体圈
主词条:外核液体圈
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它位于地面以下约2900-5120公里深度。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粘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称为E层,完全由液体构成。4980-5120公里深度层称为F层,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核心圈之间一个很簿的过渡层。
固体核心圈
主词条:固体核心圈
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核心圈了,它位于5120-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2.6~3.0克/厘米3。由此,地球内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并随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最近的估计,在100公里深度处温度为1300°C,300公里处为2000°C,在地幔圈与外核液态圈边界处,约为4000°C,地心处温度为5500~6000°C。
地球上有多少水
正如你所知,我们的地球是被水覆蓋的星球,有70%到75%的地球表面覆蓋著水。但是水同样存在在空气中,土壤里。多亏了水回圈的存在,我们星球上的水才可以从这里流到那里,从这种形式转化为那种形式。如果没有水回圈,地球上就会变得肮脏不堪。 当你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周围有河流、小溪和湖泊,你所看到的这些叫做“地表水(surface water)”。但是在地下,储存著更多的水资源,我们叫它“地下水(ground water)”。事实上,你看到的很多河水正是来自渗出的地下水。 在这个星球上一共有32600万立方英里的水,其中大气中含有3100立方英里的水,如果让大气中的水全部降落到地面上来,只能在地球上覆蓋1英寸厚的薄薄一层。每天大约有280立方英里的水蒸发大大气中去。地球上现有的淡水大部分都是由大气降水获得的。目前地球一共有淡水2000万立方英里,可以给地球铺上1.5英里厚的一层。但是,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南北两极和格凌兰岛的冰川上(淡水总量的68.7%,地下水占30.1%),湖泊、河流等的储备量只有6万立方英里。但是并非所有的淡水都适合人类开采和利用,事实上人类可利用水的淡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3%。 以下是估计得出全球水的分布: 水 水量/立方英里 水量/立方公里 在淡水中所占比重 在水总量中的比重 海洋 321,000,000 1,338,000,000 -- 96.5 冰冠、冰川和积雪 5,773,000 24,064,000 68.7 1.74 地下水 5,614,000 23,400,000 -- 1.7 淡水 2,526,000 10,530,000 30.1 0.76 咸水 3,088,000 12,870,000 -- 0.94 土壤水分 3,959 16,500 0.05 0.001 冻土和永久冻土 71,970 300,000 0.86 0.022 湖泊 42,320 176,400 -- 0.013 淡水 21,830 91,000 0.26 0.007 咸水 20,490 85,400 -- 0.006 大气层 3,095 12,900 0.04 0.001 沼泽/溼地 2,752 11,470 0.03 0.0008 河流 509 2,120 0.006 0.0002 生物中的水 269 1,120 0.003 0.0001 总量 332,500,000 1,386,000,000 - 100
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如果将这些水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蓋著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但是十分可惜,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000万立方公里,而这2%的淡水也不能全为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剩下的12%即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可为人类应用,其中绝大多数又为地下水,不开采不能应用,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04%。地球上的水,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海洋和陆地上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再形成雨或雪落回大地,滋养万物,补充河流、湖泊或注入大海。水还会渗入地下,汇入地下蓄水层。极深的地下水不能补充,也不能开采,被称为原生水,因而不能再生。正因为水资源的这种流动性质,因而形成陆地的水涝或干旱,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世界上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10个国家里,而人口共占世界总人口的40%的80个国家(其中9个国家在近东和中东)却严重缺水,另26个国家(共有2.3亿人口)的水资源也很少。我们称这些国家为缺水国家。国际上对缺水国家的标准是依据瑞典水文学家马林、法尔肯马克所下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更新的淡水供应量在每人每年1700吨以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定期或经常处于少水的状况;如果每人每年水供应量在1000吨以下,那就会感到水紧缺。目前平均年每人供应水1000立方米以下的国家有15个。在这些国家中马耳他年人均只有82立方米,其缺水情况位居缺水国家之首。除马耳他外,最缺水的国家还有卡达(年人均占有91立方米)、科威特(95立方米)、利比亚(111立方米)、巴林(162立方米)、新加坡(180立方米)、巴贝多(192立方米)、沙乌地阿拉伯(249立方米)、约旦(318立方米)、叶门(346立方米)、阿尔及利亚(527立方米)、蒲隆地(594立方米)、维德角(777立方米)、阿曼(874立方米)、阿联酋(902立方米)、埃及(936立方米)。预计到21世纪中,这些国家的水将比石油还贵,如马耳他年人均将为68立方米。
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如果将这些水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蓋著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但是十分可惜,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000万立方公里,而这2%的淡水也不能全为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剩下的12%即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可为人类应用,其中绝大多数又为地下水,不开采不能应用,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04%。
把地球上的水分成100桶的话 海水占97 淡水只占3 而且大多的淡水分布 在南北极 以冰的形式存在 不可开采
地球上有多少淡水?地里有多少水?
淡水2/100.
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如果将这些水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蓋著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但是十分可惜,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000万立方公里,而这2%的淡水也不能全为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剩下的12%即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可为人类应用,其中绝大多数又为地下水,不开采不能应用,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04%。地球上的水,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海洋和陆地上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再形成雨或雪落回大地,滋养万物,补充河流、湖泊或注入大海。水还会渗入地下,汇入地下蓄水层。极深的地下水不能补充,也不能开采,被称为原生水,因而不能再生。正因为水资源的这种流动性质,因而形成陆地的水涝或干旱,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世界上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10个国家里,而人口共占世界总人口的40%的80个国家(其中9个国家在近东和中东)却严重缺水,另26个国家(共有2.3亿人口)的水资源也很少。我们称这些国家为缺水国家。国际上对缺水国家的标准是依据瑞典水文学家马林、法尔肯马克所下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更新的淡水供应量在每人每年1700吨以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定期或经常处于少水的状况;如果每人每年水供应量在1000吨以下,那就会感到水紧缺。目前平均年每人供应水1000立方米以下的国家有15个。在这些国家中马耳他年人均只有82立方米,其缺水情况位居缺水国家之首。除马耳他外,最缺水的国家还有卡达(年人均占有91立方米)、科威特(95立方米)、利比亚(111立方米)、巴林(162立方米)、新加坡(180立方米)、巴贝多(192立方米)、沙乌地阿拉伯(249立方米)、约旦(318立方米)、叶门(346立方米)、阿尔及利亚(527立方米)、蒲隆地(594立方米)、维德角(777立方米)、阿曼(874立方米)、阿联酋(902立方米)、埃及(936立方米)。预计到21世纪中,这些国家的水将比石油还贵,如马耳他年人均将为68立方米。
1第1章 地球上有多少水
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蓋著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亿8600万立方千米,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万立方千米左右.若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盐碱湖和内海的水量,陆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 1% .
在地球上有多少水能喝?
地球可以供给陆地上生命的水量不到它的总水量的1%。
地球资源中淡水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地球表面有75%被海水覆蓋,但海水却不能被人饮用或用于灌溉。 地球上的水量是这样分布的:海洋占97.2%, 冰山和冰川占2.15%, 地下水占0.31%,
湖泊占0.009%, 大气中(水蒸气)占0.001%, 而河流与小溪仅占0.0001%。 其中, 只有地下水、湖泊、河流与小溪中的淡水可以被人、动物、植物利用, 这就是说: 地球可以供给陆地上生命的水量不到它的总水量的1%。可见, 淡水资源是有限、珍贵的, 它被污染会更加减少可供动植物和人类使用的淡水量,因而直接会影响到地球上生命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