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简介心得体会 张骞简介100字
张骞简介100字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 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 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 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 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 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 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 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 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 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 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 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 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了重耳,成 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 年,复仇雪恨灭吴国, 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 殚精竭虑。
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 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 “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 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 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 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 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 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 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 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罗江,百姓乘舟寻 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 龙舟、包粽子。
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 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 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 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 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 “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 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 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 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 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 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 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 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 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 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 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100个历史知识(中篇) 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 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 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 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 战局。 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 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 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 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 萧何!” 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 (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 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 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 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 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 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 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 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 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 年,死后, 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 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 23 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1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 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6 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 历时10 余年,共130 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 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 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 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 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 1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 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1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 岁出使西域,71 岁回洛阳,历经31 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 1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 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 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 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1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 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 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 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 余年,使得东汉王 朝奄奄一息。 1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 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 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 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 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1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 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 10 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1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 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 杀。(正史中未有貂蝉的记载,只说是吕布与董卓婢妾私通, 二人终至反目) 20、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i)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 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 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2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 200 年,袁绍派军 10 万进军,先是大将颜 良、文丑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袁绍谋 士许攸(yo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 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 袁绍忧愤而亡。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22、华佗:汉末注明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并模仿“虎、 2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i)知:卧龙、凤雏两人, 11 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 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 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 2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 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 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 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 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 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 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 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 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注:来自《三国演义》, 非正史) 2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 州和襄阳。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 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 州。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 12 又折兵”。(注:来自《三国演义》,非正史) 26、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应玚(yang)、 刘桢(zhen)主导文坛发展。 27、公元220 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洛 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28、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9、关羽因大意失荆州,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 替关羽报仇,出兵三峡,进攻东吴,在彝(yi)陵猇(xiao) 亭被陆逊打败,于次年病逝。
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 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仅 54 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 流芳,他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 31、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32、公元249 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杀曹爽、 何晏(yan)等,司马氏至此专权魏国。 3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孙,公元260 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 13 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a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 揽大权。 34、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ning) 宦官黄皓(hao)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 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 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 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35、公元290 年,晋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马衷即位, 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wei),废太子(后毒杀),赵 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jiong)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 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有:赵王司马伦、齐王 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长沙王司 马乂(yi)、东海王司马越张骞简介,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 16 年,独剩东海王 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chi)为帝,即晋怀 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 100个历史知识(下篇) 1、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 公元316 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赤上身,乘 14 羊车出城请降,西晋灭亡。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rui) 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王导为 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实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亦因 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最终抑郁病死。 2、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
十六 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3、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 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 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 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 年统一了北方。南 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 期叫“南北朝”。 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 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 国的第一人。 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 氏,其王族被匈奴单于杀死了。于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 以“断匈右臂”,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 15 沙漠、雪山、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牧人的炊烟袅袅升起,直接云天,驼铃响过,这片大 地又复天地开辟时的苍凉。这就是古代中国的西域:新疆及 与之山水相连的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直到中亚的 巴尔喀什湖一带。 然而,要越过西域7000 多千米流沙与荒漠,绝非小可, 横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辩舌,又要有探险家的胆魄。宫 廷用招贤榜的方式,想全国招募贤能之士。
张骞义无返顾地 应招了。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肩负出使大月氏的任务。公 元前139 年,张骞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率领100 多人, 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冒险西行。张骞一行一路逐 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乱蹄踪迹张骞简介,提防着随时可能 发生的明攻暗袭。可是即便如此小心,他们还是一出甘肃临 挑就与一队匈奴马队遭遇。除张骞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 无一幸免。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 轻易放过他。张骞和堂邑父被迫分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 人严加管制。他们还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 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逃跑,以完成自 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11 个春秋。一个月黑之夜,张骞带上匈奴妻子 和向导堂邑父,趁匈奴不备,逃离了匈奴。 16 大惊初定,张骞依然初衷不改,又继续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 上只能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堂 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 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神之手。 他们沿天山南麓,经过焉耆、龟兹、疏勒,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 国(今费尔干纳盆地)。
这里是中亚的一个富裕之邦,人口 数十万,有70 余城镇,盛产“天马”。大宛王早有通汉之念, 所以欣然派出向导、翻译,护送张骞来到大月氏国,但是, 此时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大月氏已在大夏建立了 新王朝,改称“小月氏”,事农耕,国富民强,时过境迁,对 匈奴已无图报之志。张骞仔细考察了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 城网市镇和民风民俗。他还来到这一带的大邦大夏国都蓝氏 城,发现这里有高度集权的王室,民多事商贾,兵弱怯战。 这些情况,张骞一一记在心上。 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后启程回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道向南。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 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 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途中又为匈奴 骑兵所获,被扣押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等3 人乘机逃回汉朝。汉 17 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情况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封他 公元前119年,他又率队从四川出发,对中国西南地区进 行了大规模探险活动,但因蛮人阻杀而失败。之后,他又以 中郎将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了外交进展。公元 114 年,也就是二次出使西域后一年,张骞病逝于长安。
人们以 “张骞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贡献和传奇的一生。 张骞出使西域后15年,汉朝军队在西域大败匈奴,控制 了张掖、酒泉等关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线。约公元前105 汉朝派出了一个丝绸商队到达安息,使边境出现了中国与西域间的物产大交流。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篇三:记下这100个文学典故 记下这100个文学典故,立刻让你读懂半个中国! 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 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 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 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 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18 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 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 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 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19 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 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 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 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 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 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后两位也有说 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 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 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 20 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 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 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 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 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 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 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 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 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 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孙膑著有《孙膑兵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 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1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 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 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 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 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图)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 年),战国时期 楚国诗人、政治家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 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 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 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 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 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 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22 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 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 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 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 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 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 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 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 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 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 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 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 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 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 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23 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 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 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 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 萧何!” 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 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 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 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 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 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 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 24 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 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 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 年,死后, 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 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 仅23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 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6 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 历时10 余年,共130 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篇四:100个历史典故 25 读史明志,此文收录了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 宋。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 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 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 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 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 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 26甲)”之典故。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 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 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 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 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 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 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 27 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 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 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 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 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 将军。但 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 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 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 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 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 28 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 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 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 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 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 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 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 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 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 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 29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 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 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 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 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 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 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 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 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 修筑了西起临洮( 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 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 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30 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 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 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