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和 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的正牌公主太和公主简介
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的正牌公主太和公主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李氏
别名:太和公主,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金莲公主,定安大长公主
国籍:唐朝
职业:唐朝和亲公主
主要成就:为了唐朝的平安而和亲回鹘
父亲:唐宪宗
第一任丈夫:崇德可汗
第二任丈夫:昭礼可汗
第三任丈夫:彰信可汗
身份: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的正牌公主
太和公主
定安公主李氏(?—?),第十女,母不详。初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封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唐代晚期的公主,为了唐朝的平安而出嫁番邦,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史事。她是第四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尽管西方敦煌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颇高,但是在我国,她的名气却远不及初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太和公主奉命远嫁
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唐穆宗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
唐穆宗初立(公元821年),回鹘嗣立的崇德可汗很快就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婚,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唐穆宗于是将妹妹太和公主册为“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出嫁回鹘崇德可汗。
(历史3xm.com.cn)出嫁时,当时衰弱的唐廷,长安城竟没有足够的设备能够招待所有迎亲的回纥使节团人员,于是有大部分的回纥使者是被安排在边境外,唐朝还得被迫以强势货币来买多馀的贡品(回纥以马匹作为贡品要求唐朝以丝绸来交换),以及公主的嫁妆。
太和公主出嫁的礼仪空前隆重。据记载,临行当天,唐穆宗亲自将妹妹送到通化门,而此前文武百官早已得令,恭立在章敬寺前送别公主,朝廷出动的仪卫非常多。唐朝百姓很久没有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长安城的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出动,观看公主出嫁的仪式。
太和公主途中波折
吐蕃为阻挠两国的和亲,发兵侵扰青塞堡,被盐州刺史李文悦发兵击退。其后,为了安全的将太和公主迎回回鹘,回鹘派一万骑兵出北庭,一万骑兵出安西,以便抗拒吐蕃的侵扰。而唐朝方面,亦诏发兵三千赴蔚州,抗拒吐蕃。
途中,回鹘又派760人领驼马及车,至黄芦泉迎候公主;丰州刺史李祐则在卿泉迎接太和公主以及护送她的三千兵士。
和亲队伍一行人平安的走到距离回鹘牙帐尚有百里之地时,可汗派出使者谒见护送公主出嫁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提出想私下在小路与公主先见面。胡证不同意。回鹘使者争辩说,以前咸安公主出嫁时有此先例。胡证答:“唐朝天子令我送公主见可汗,今未见可汗,公主不可先露面。”回鹘使者只好作罢。

待公主正式到达回鹘牙帐,崇德可汗以隆重的礼仪迎接公主。
数日后唐朝使者胡证等人要返回大唐,公主在自己帐中大开宴席,为之饯行。太和公主不忍故乡的使者离去,失声痛苦、流连眷慕,情景很是悲伤。《旧唐书》列传145记载:“证等将归,可敦宴之帐中,留连号啼者竟日”。但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唐朝使臣最终还是辞别公主,启程回国复命,可汗重重的赏赐了他们。
太和公主坎坷经历
太和公主自长庆元年(821)远嫁和亲,至会昌三年(843年)被唐军夺回,在回鹘生活了22年,至少嫁给三位可汗为后妃。
这一时期,回鹘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交加,可汗彼杀被逐更迭频繁,一些大臣甚至勾引束沙陀、黠戛斯等国家或部族进攻回鹘,终于导致回鹘汗国的灭亡。回鹘族帐被迫迁离本土。黠戛斯夺取回鹘牙帐后,太和公主被送还唐朝途中又被回鹘的乌介可汗劫持,后几经周转才返回了内地。
唐回两国边贸自此和亲之后重新活跃,只是好景不长。回鹘先是发生自然灾难、连年饥荒、瘟疫大做,接着各派势力争权夺位,国内四分五裂:
824年(资治通鉴记其卒于824年,< >则记其卒于825年),崇德可汗病死,弟弟昭礼可汗即位;
832年,昭礼可汗被部下所杀,昭礼可汗的侄子彰信可汗即位;
839年,宰相掘罗勿荐公引沙陀突厥(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族)进攻彰信可汗,彰信可汗兵败自杀身亡,掘罗勿荐公自立为可汗;
840年,回鹘将军名末录贺引黠嘎斯(距离回鹘西面约三千里的一个部族,原为回鹘所辖)十万兵马进攻回鹘,杀死掘罗勿荐公,将牙帐(皇宫)烧了个精光。昭礼可汗的弟弟乌介率残余的13部落南迁至唐朝边境错子山(外蒙古南部),并于841年自立为乌介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