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固城湖退圩还湖 固城湖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1-08-18 13:56:37 1065
固城湖详细资料大全 固城湖,长江支流水阳江水系。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中南部,因湖滨古“固城”而得名,俗称小南湖,是水阳江下游一座天然滞蓄山洪的调节湖泊,为江苏省饮用水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主要进水河流为胥河

固城湖详细资料大全  

固城湖,长江支流水阳江水系。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中南部,因湖滨古“固城”而得名,俗称小南湖,是水阳江下游一座天然滞蓄山洪的调节湖泊,为江苏省饮用水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主要进水河流为胥河,具有丰富的自然饵料,适宜养殖中华绒螯蟹,成为高淳农业的支柱产业。

固城湖的前身原为海滨的一个泻湖,可在湖之东岩和花山一带的石灰岩上发现和采集到当时的珊瑚化石,史称丹阳大泽。后经江河泥沙长年累月的冲积,出现了一处处的湖滩;再经历代人们的围垦,便将大泽分割成了丹阳、石臼、固城三湖。其中唯有固城湖为高淳区所拥有的湖泊,现存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水质清纯,盛产鱼虾、菱角。

固城湖退圩还湖 固城湖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名:固城湖别称:小南湖地理位置:南京市高淳区中南部面积:81平方公里容积:0.7-0.95亿立方米所属水系:长江支流水阳江下游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门票预订,位置境域,湖泊成因,水文特征,主要支流,圩堤建设,联圩并圩,固城湖控制,围垦,灌溉,水产,流域概况,历史文化,历史沿革,生态特征,形态描述,生物资源,驰名商标,旅游价值,

位置境域

固城湖又名小南湖,在高淳县境内,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来。湖长9.5公里,最大宽度4.9公里,湖水面积24.3平方公里(相应于水位7.37米),平均水深1.6米,蓄水量0.39亿立方米。1975年在官溪河杨家湾建节制闸以控制湖泊水位。有航运、灌溉、蓄洪和养殖等多种功能。 固城湖,位于北纬31度14分-31度18分,东经118度53分-11857分之间。在南京市的南部。湖区分属南京市的高淳县和安徽省的宣城县,又名小南湖。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入湖河流有牛耳河、胥溪河、漆桥河等。出湖河流以官溪河为主。湖泊呈三角形,北宽南窄,南北长10.4公里,东西间最大宽8.2公里。1949年前,湖区面积76平方公里。1990年代,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3.67米。常水位7.27米时,容积0.7-0.95亿立方米。 固城湖区地势低洼,亦是天然的滞洪区和行洪走廊。其湖区面积缩小,基本原因是围湖开垦所致。1978年高淳县在固城湖区筑永胜圩,围湖造田面积达41400亩。一次围垦就缩小湖区面积27.4平方公里。加上安徽省对固城湖的围垦,1949年-1990年代,固城湖面积缩小了50%左右,形成洪水来量未减洪水出路未增,却人为减少了湖区的蓄洪能力,使洪涝灾害更为频繁。1983年大水时,虽降水量未达到1954年的降水量,但固城湖洪水位却高出1954年洪水位0.12米,因此,解决洪水出路,是固城湖地区治水 首要任务。

湖泊成因

固城湖和石臼湖位于南京凹陷的边缘地带,由于中生代燕山运动后期的断裂作用,溧高背斜西北翼断裂下沉,产生了包括固城湖、石臼湖、丹阳湖及其西部圩田区的广大洼地,从而奠定了湖盆的基本雏形。全新世初期洼地西部通江缺口受堵,泄流不畅,遂潴水成湖,为古丹阳湖。古丹阳湖范围很大,不仅包括固城湖、石臼湖和丹阳湖,连西部圩区也在其内。此后洼地西部三角洲逐渐发展,湖泊日益淤浅,湖面缩小并分为固城、石臼及丹阳三湖。由于泥沙继续淤积,加上大规模围湖垦殖,使湖泊变化更大,丹阳湖已消亡,固城湖仅剩原湖面的十分之二,石臼湖水面也大为缩小。

水文特征

1954年,皖南山区洪水压境,长江江水倒灌,固城湖最高水位12.45米,超过东坝坝顶1.26米。1983年汛期从6月23日至7月24日,水阳江全流域连降暴雨,高淳县同期降雨527毫米,山洪下泄,江水顶托,形成特大洪水。固城湖出现建国后最高洪水位12.57米,超过1954年洪水位0.12米,高淳县81个圩子破圩43个,淹没农田5.9万亩,倒房屋1.4万多间。

主要支流

入湖河流有水阳江支流牛儿港及胥河、漆桥河等,出湖河流为官溪河。 牛耳港,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北部,系水阳江自然分洪进固城湖的河道之一。自卫东乡小河口起,经狸桥镇于太保圩入固城湖,全长11公里。 胥河 , 在南京市高淳区、溧阳市交界处,西起高淳区固城湖、经东坝,下坝、定埠至溧阳市朱家桥桠溪河口接南河。又名淳溪河、古名胥溪河、胥溪。春秋时吴王阖闾伐楚,用伍子胥计,开运粮河,东通太湖,西入长江,因以得名。其后湮废。唐景福二年(893),杨行密部将台濛筑五堰运粮。北宋五堰渐废,更筑东、西两坝,以御高淳境内湖水东侵。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复浚胥河,建石闸启闭,以通苏、浙漕粮。明永乐初废运道,再筑东坝。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更筑下坝,自是高淳诸湖水不复东行。1958年拓浚胥河,拆东坝引水,建封口坝和茅东闸等控制工程。全长30.6公里,河宽20~160米,是高淳、溧阳间引水灌溉和通航河道。 官溪河,南起固城湖西北岸,北流至湖阳乡,与运粮河相接,与石臼湖连通。河长8.7公里,河床高度3.5-4.5米。运粮河,在丹阳湖畔,昔为漕运航道,故名。自南向北流,南接水阳江,经江苏高淳县境西北部,北到小花津,全长22.5公里。河床宽50米左右,最高水位大陇站12.41米(1983·7·14)。 治理开发

圩堤建设

永胜圩是一个新圩,历史很短,成圩只有四十年不到的时间,但它却是高淳境内的一个大圩,见证了高淳人民改造自然,造福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是高淳的又一个人间奇蹟。永胜圩总面积有27.1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1397亩,水面积9100亩,圩堤总长19.68千米。它位于高淳的西南部,东临固城湖,南邻宣城新保圩、泰丰圩,西与保胜圩、仙圩、秦家圩、永丰圩相连,北依固城湖(一部分)与淳溪镇相望。分属于砖墙、阳江两镇,因北起永丰圩,南至保胜圩,所以选取永丰、保胜两圩的首尾二字合并,名“永胜圩”。 永胜圩所在的地方本是固城湖湖滩,以及被水淹没的废圩。夏秋季节被水浸没,春冬时节露出水面。早在六十年代,这片湖滩上就曾经围筑过一些小圩。原保胜人民公社港口、魏王、樟南三个大队兴筑三联圩;数年后,又加上春梁、四元,五个大队兴筑五联圩;又数年后,再加上夹沟、木樨、洪户、杨新,九个大队兴筑九联圩。但想永久成圩,终未如愿。至多只能抢收一点大麦和油菜,夏水一发,圩围尽淹。无独有偶,原狮树人民公社也在此兴筑过双丰圩,原沧溪人民公社也在此兴筑过三保圩, 一九七七年三月,高淳县委决定,启动固城湖围垦工程,初定新圩面积三万亩。经过一个月的苦战,东南北三边外框基本形成,堤高7.5米。四月十九日夜,圩堤决口,圩围淹没,围垦暂停。十二月,县委重新规划,决定围垦4万亩。一九七八年一月三日,高淳县委成立“高淳县固城湖工程总指挥部”,指挥部决定,此次围垦由沧溪、狮树、砖墙、保胜四个公社协作进行。随即,四个公社的精壮劳力,利用冬季枯水期,冒严寒,踩碎冰,连续作战。用芦席,竹棍,草袋在湖滩上固定烂泥,筑挡水埂外框。数日奋战,挡水埂外框形成。四个公社立即组装抽水机108台,日夜排水。当时曾流传过一个笑话:“宣城人在家扎龙灯,高淳人在家绕芦茎”。那时,临近过年,高淳相邻的宣城,很多地方兴龙灯,准备迎接新年。而高淳保胜、砖墙、狮树、沧溪的老百姓却在家编制芦茎(用草缠绕在芦苇或细竹棍上,用于固定淤泥,做挡水埂。)一月二十四日,15000千多名劳力开赴湖滩,挑土加固挡水堤。二月二十二日,四地数万男女劳力在湖滩安营扎寨,正式动工围筑新圩。二月二十六日,高淳县委决定,凤山、古柏、丹湖、薛城、永宁、顾陇、定埠、下坝、东坝、漕塘、漆桥、固城等14个公社派出民工,支援围筑。到六月初,新圩基本形成。 围筑当年夏季,永胜圩安全度过汛期。是年冬春两季,四地百姓继续奋战,加高增宽圩埂。此后连续几年,四地百姓不断加固增强圩埂,终成现在的规模。砖墙分得耕地9781亩,保胜分得耕地5000亩。围筑当年,四地老百姓就有了收益。本是缺饭吃,缺柴烧的四乡老百姓,一下子变得粮食满仓,柴草富足。 今天的永胜圩早已转变了经营模式,调整了产业结构。昔日数万亩粮田,如今变成了固城湖螃蟹养殖基地。粮农成了蟹农,农民因此发家致富。广袤古老的固城湖湖滩,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卫东联圩 位于境北边缘,跨皖、苏两省。东临固城湖,西傍水阳江,南依大山北麓,北接江苏省高淳县。
圩口沿革 1975年由保丰圩、太保圩、新保圩以及10余个小圩联并而成。1987年,全圩有3个乡(卫东乡、狸桥镇及江苏省高淳县的保胜乡),辖11个行政村,共有3854户(其中农业户3744户)、16814人,有农村劳动力4000个;总面积34.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9平方公里(约合20200亩)、水面3.54平方公里、村庄道路5.6平方公里;堤总长28000米(全属外河堤),堤顶高程平均为12.8米,堤顶宽平均为3.5米,内坡1∶2、外坡1∶1.5,沿河有水牮5处;圩内地势南高北低。圩堤管理机构“宣城县卫东乡联圩圩堤管理委员会”,有5名专职管理人员。
溃破纪略 联圩前诸小圩焊多有溃决。联圩后,1983年7月1日曾破圩1次。
防洪治涝 联圩后逐年对圩堤加高培厚、消除隐患,修建排灌设施。到1987年,圩堤块石护坡长3470米,新建改建涵闸陡门4处,建起电力排灌站8座、装机975千瓦。1987年,全圩防洪标准为——水阳江水位达12.6米时不破,排涝标准遇3天连续雨量231毫米(7年1遇)时能及时排出不涝。 狸桥联圩 位于境东北边缘,与江苏省高淳县接壤。东连蒋山,西接慈谿,南靠狸桥镇,北临固城湖。
圩口沿革 1976年,四合圩、蒋山圩、狸桥圩联并成狸桥联圩。1987年,全圩1个镇(狸桥镇)、共有2770户(其中农业户2121户)、11041人,有农村劳动力4330个;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平方公里(折合10898亩)、村庄道路和水面4.3平方公里;堤总长16000米(其中外河堤长7700米、内河堤长8300米,堤顶高程平均为13.5米,堤顶宽平均为5米,内坡1∶1.5——1∶2、外坡1∶1——1∶1.5;圩内地势南高北低;管理机构“宣城县狸桥镇联圩管理委员会”有专职管理人员7人。
溃破纪略 1983年7月5日凌晨,特大洪水冲决圩堤。
防洪治涝 联圩形成后,圩堤逐年加高培厚,修建排灌设施。至1987年,全圩块石护岸长5700米,修建水闸1座、电力排灌站2座(装机550千瓦)。1987年,全圩防洪标准遇1983年水位时不破,排涝能力遇3天连续雨量231毫米能及时排出不涝。 牛耳港改道 牛耳港由小河口到新保、太保入固城湖,全长11公里,是水阳江自然分洪入固城湖的4条河道之一。牛耳港流域小圩多、堤线长、堤身单薄、排涝设备差,上有洪水威胁、下有江湖倒灌。1972年,江苏省高淳县又在下游杨家湾建节制闸和船闸,致固城湖水位抬高,影响我县泄洪,加重了该区域防洪排涝的负担。为了根治洪灾,缩短防洪堤线,保障排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确保农田高产稳产,1976年1月,中共宣城县委调集12个公社的民工开展牛耳港改道工程。不久,江苏省高淳县的保胜、砖墙、固城、双塔4个公社聚集5000余人,过境前来阻扰施工,与安徽宣城市卫东、狸桥2个公社民众发生冲突,后升级到双方持枪武斗,各有伤人;4月,安徽宣城政府为平息事端,遵国家水电部电令停办牛耳港改道工程。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120万立方米,仅占原计画的50%;工程最大分洪量为40立方米/秒,未达到设计效益。

联圩并圩

这一地区圩区的圩子,历史悠久,历来是防洪的阵地,但圩子小、标准低。建国后,高淳、溧水两县在圩区实行联圩并圩、固堤防洪,修筑块石护坡,加强圩内排水条件。高淳县将建国前134个圩子联并成18个大圩,缩短防洪战线54公里。堤防高程达13.5~14.5米,超高1.5米,堤顶宽6~8米,边坡1∶2~1∶3米,堤脚扩宽到40~50米。临水阳江、固城湖等主要堤段,修筑块石护坡61.36公里。建排涝站101处。共完成土方1.35亿立方米、石方119万立方米,投资1789万元。溧水县将73个圩子并为8个大圩,缩短防洪战线20.75公里。堤防超高一般达2米,顶宽5~6米,迎水坡1∶3,背水坡1∶2,全部用抛石或干砌块石护坡,裁并涵闸22座,建排涝站4处。共完成土方1000万立方米、石方32万立方米,投资约300万元。

固城湖控制

控制工程是在联圩并圩以后,为拦蓄径流,调节湖、河水位,防御汛期洪水而建的。主要工程从1972年陆续开工兴建,到1982年完成,包括杨家湾节制闸、蛇山闸、漆桥港闸、槽塘闸、永红闸等,其中杨家湾节制闸和船闸规模较大。 杨家湾节制闸建在官溪河北段杨家村圩埂外滩,与东边船闸下闸首、西边的桥闸西大坝成一线,7孔,每孔宽3.3米,1972年初开工,1973年初完工。后经1973年、1981年两次维修加固,至1982年地基沉陷渐趋稳定,共投资226万元。 30多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水情、雨情的变化,两湖地区广大民众兴建了大量的防洪排涝工程,抗御了多次洪水灾害。到1987年,累计完成土方1.45亿立方米、石方151万立方米,投资20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06万元)。其201公里长的主要堤防标准,堤顶高程达13.91~14.41米,超高1.5~2米,顶宽3~10米,坡比1∶3~1∶2。但是,由于两湖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历史遗留水利问题较多,而水阳江流域规划尚未审定,历史性的占滩圈圩,使湖泊面积逐年缩小,“文化大革命”期间,两省民众又一次任意围垦,丹阳湖已全部废湖为田,固城湖、石臼湖也大大缩小,洪水来量未减,洪水出路仍未解决,洪水威胁严重存在。

围垦

【固城湖、丹阳湖围垦纠纷】 固城湖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城区南部,隶属于南京市高淳区;丹阳湖地处当涂、高淳、宣州3区县交界。两湖自古以来吞吐调节水阳江洪水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建国以来,高淳、当涂2县曾多次在两湖筑堤围垦,直接影响上游泄洪,致发水利纠纷。1974年,高淳县在丹阳湖围垦造田1.4万余亩,并取名“胜利圩”;同年,高淳县又在固城湖南侧越境新筑串湖大堤,虽经国家水电部委派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多次到现场,并与江苏省水电局协商调解,然均未果。为此,水电部于1975年3月向江苏省革委会等发出档案并呈报国务院,批评这种错误做法并要求改正(详见附文)。事犹未竟,1978年高淳县又在固城湖筑堤围垦4万余亩,取名“永胜圩”;再加上70年代围垦的永联圩、跃进圩等,使固城湖蓄洪面积缩小,水位升高。至1985年,固城湖总面积已从原有的81平方公里减至30.9平方公里,容积也相应减小到0.4亿立方米(原湖容量为1.2亿立方米)。丹阳湖历经多次大面积围垦,1985年已名存实亡,仅留一条运粮河道入长江、面积18平方公里(古丹阳湖面积约有3000平方公里,1949年尚有161平方公里)。致使位处上游的汛期泄洪严重受阻,大片农田常受洪涝威胁。因而邻省、县水利纠纷时有发生。

灌溉

1975年后又修建了漆桥闸、槽塘闸、永红闸,基本形成固城湖控制工程,蓄水灌溉。1975年在胥溪河上建淳东北站,设计流量5立方米每秒,1978年投入抗旱。1979年又建成淳东南站,设计流量3.5立方米每秒。两站灌溉面积12.8万亩(北站7.3万亩、南站5.5万亩)。

水产

水面资源 境内江河湖泊水面辽阔,内圩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面资源丰富。据1982年全县水产资源调查,境内水面总面积为53973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4.2%。其中:江河水面90980亩,占总水面的16.9%;湖泊水面264000亩,占总水面的48.9%;内圩沟塘水面98544亩,占总水面的18.2%;山丘塘坝水面78300亩,占总水面的14.5%;水库水面7900亩,占总水面的1.5%。在总水面中可养鱼水面119939.7亩,占总水面的22.2%。其中:内圩沟塘87615亩,占可养鱼水面的73%;山丘塘坝244247亩,占可养鱼水面的20.4%;水库7900亩,占可养鱼水面的6.6%。全县水田中,可进行稻田养鱼的有181300亩。
水产品资源 境内的江河、湖泊均与长江相通;沿岸线迂回曲折,水深流缓,滩涂、沟汊众多,淤泥厚、水质肥,天然饵料丰富;适宜温水性鱼类洄游、栖息、越冬、生长、繁殖以及多种水生生物的生存。据1981年春调查,境内所产鱼类约有62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青、草、鲢、鳙、鳊、鲂、鲴、鲇、鲌、鳡、鳜、乌鳢、刀鲚、鳗鲡、黄鳝、银鱼等。本县鱼类区系主要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是来自长江的洄游性鱼类,如青、草、鲢、鳙、刀鲚、鳗鲡、河鲀等;二是江湖定居性鱼类,如鲤、鲫、鲌、鳜、乌鳢、黄、银鱼、短颌鲚、鲇等;三是山溪鱼类,如月鳢等。
浮游动物约有39种,平均每升水体中含湿重3.0345克,主要种类有晶囊轮虫、叶轮虫、秀体蚤、象鼻蚤、单眼蚤、裸腹蚤等。浮游植物约有53种,平均每升水体含湿重0.68025克,主要种类有兰藻、甲藻、金藻、团藻等。高等水生植物约有38种,年产约14万吨,主要种类有菱、芡实、莲、茭瓜、芦苇、席草、蒲草、苫草、聚草等。水生底栖软体动物约有22种,平均每平方米含湿重151.56克,主要种类有螺、蚌、蛤、蚬等。
▲资源变动
变向 建国后鱼类资源总的变化趋势为:50年代发展较快,产量逐年提高;60年代发展缓慢,产量不稳;70年代的渔获产量下降。进入80年代,入境的洄游性鱼类种群数量减少,天然之青、草、鲢、鳙、鳗鲡、刀鲚等均不多见;天然水域的大型定居性鱼类——鲤、鲌、乌鳢、鲇、鳜等的数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个体小、性成熟早的小型鱼类——鳑鲏、毛刀、鲦、泥鳅、鲫鱼、银鱼等,使天然鱼类资源的规格降低,渔获物中小鱼、小虾等低质水产品约占70%,规格较大的经济鱼类约占30%左右。此外,鱼产品天然捕获量的变化与当年的水情有关,一般表现为水大则渔获产量较高。据统计,全县水产品天然捕捞量1980年为900吨、1984年为775吨、1986年为900吨、1987年增至1500吨。

流域概况

高淳历史文化悠久,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今高淳区城东面15 千米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即今固城街道,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阳”,这是高淳置县开始。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出置高淳县至今,县治为淳溪镇,属应天府。县因高淳古镇而得名。高淳镇即今淳溪镇。1914年,于省、县两级间设道,高淳属江苏省金陵道。1927年,废道,县隶于江苏省。1934年,江苏省实行行政区督察制,高淳县属溧阳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2日,属于苏南行政公署镇江地区专员公署领导。1953年1月,撤销苏南行政区,成立江苏省,高淳县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高淳县由镇江专区划归南京市管辖。2013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以原高淳县的行政区域为高淳区行政区域。2013年3月28日,南京市高淳区正式成立。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0.30亿元,比上年上升2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17亿元,上升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54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2元,增长9.2%。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219.3亿元、增长16.4%。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增长15%,完成技改投资172.91亿元、增长7.2%。“百企升级”行动计画深入推进,126家“百企升级”企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00亿元、增长19.1%。完成外贸出口额5.84亿元,新增备案登记外贸企业64家。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考核,实现旅游总收入99.8亿元、增长20.4%,接待游客新增100万人次。Zber全球供应链交易平台入选全国制造业与网际网路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世界村健康电商产业园建成投用,整合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77 个,固城湖螃蟹网上销售额近3亿元、增长150%,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6.3亿元、增长26.3%。高淳旅游资源丰富,明清第一古街高淳老街与桠溪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3A级景区,并拥有迎湖桃源、生态之旅、银林山庄等国家2A级景区3个;建有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等五大特色专业市场,是江苏省商贸十强县(市)。

历史文化

【始知今日是端阳】 1938年5月中旬,陈毅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由歙县岩寺出发,挺进苏南茅山,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5月底,东进部队抵达南陵。6月1日,陈毅率部从南陵出发,于当日午夜,到达宣城西北境内。在风雨交加中兵分三路,从湾沚(现属芜湖县辖)附近穿过被日军封锁的铁道,凌晨到达东门渡镇,宿营在老百姓家里。这天正好是农历端阳节,房东拿出粽子,捧出雄黄酒,热情款待抗日子弟兵。陈毅见此情景,随口笑吟一句:“始知今日是端阳!”在场的同志和房东都开心地笑了起来。第2天(6月3日),陈毅告别房东,率部直达狸头桥,听取了前来迎接他的栗裕汇报后,当夜由狸头桥经固城湖直达江苏高淳。
一年后的7月6日,陈毅撰写一篇回忆文章中,对在宣城东门渡过端阳节的情景,作了这样的记叙:“去年6月1日,我们离开南陵,晚上通过铁道,向敌人侧背进军。记得那一夜,我们分3个纵队行动。……回宿营地,房东为欢迎我们,就请吃饭。因为那天恰恰是端阳节,粽子和雄黄酒的味道,虽隔一年,还有余味!” 由宣城泛湖东下
现代·陈毅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注:“湖”指市北固城湖。作于1939年夏)

历史沿革

固城湖还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吴楚相争,为了运粮运兵的需要,吴国大将军伍子胥开挖了这条运河,从高淳开始,经过溧阳、宜兴、无锡到苏州,最后注入太湖。在固城湖南岸的固城遗址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之一,比南京的石头城还早二百多年,泛舟湖上,观自然风光,凭吊古人古蹟,别有一番情趣。固城湖畔湖东有花山,九龙山依衬,西有永丰圩、相国圩拱卫,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岸风光旖旎。“固城烟雨”历来为高淳胜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颂咏,唐代新罗国(今韩国)著名学者诗人崔致远曾专程到此游览,下榻在湖畔的招贤驿馆,而南宋时著名诗人范成大也曾泛舟于此湖,且留有不少诗篇。

生态特征

固城湖最大深度12米,平均深度7米,容积达4.6亿立方立米,成因类型为冲击淤积湖,属典型的草型湖泊,具有丰富的自然饵料,为江苏省饮用水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特别适宜养殖中华绒螯蟹,现螃蟹围网养殖已成为高淳农业的支柱产业,2005全区养殖面积达20万亩,产量可望突破650万公斤,湖中养殖的品种还有青虾、黄鳝、甲鱼、鲈鱼、珍珠等20多个特种水产品。 湖东有花山,九龙山依衬,西有永丰圩、相国圩拱卫,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岸风光旖旎。“固城烟雨”历来为高淳胜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颂咏,唐代新罗国(今韩国)著名学者诗人崔致远曾专程到此游览,下榻在湖畔的招贤驿馆,而南宋时著名诗人范成大也曾泛舟于此湖,且留有不少诗篇。

形态描述

固城湖是水阳江下游一座天然滞蓄山洪的调节湖泊,但自1971年以后墙港、狮树河、撑龙港三条河的迸出口被筑坝堵死,水阳江洪水不能分泄入湖,加大了干流压力和宣州市沿湖圩区的洪涝问题。原系湖泊洼地,由于长期洪水挟带泥沙沉积和围垦,后分割为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金钱湖、路西湖等诸小湖,其余形成河网圩区。固城湖位于高淳区境内,湖形近似一个三角形,北宽南窄。该湖原有面积65km2,长10.4km,最大宽度8.2km,平均宽度5km,最大水深7m,一般湖底高程5.0m,最低为3.5m。由于围垦,固城湖所保留的湖泊面积仅有39km2,正常蓄水位7.8m,蓄水容积0.65亿m3,设计洪水位13.0m,相应容积为2.65亿m3。固城湖系长江水系,为江苏省饮用水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主要进水河流为胥河。

生物资源

固城湖是南京高淳的一个内湖,大体呈三角形。湖的前身原为海滨的一个泻湖,可在湖之东岩和花山一带的石灰岩上发现和采集到当时的珊瑚化石,古称丹阳大泽。后经江河泥沙长年累月的冲积,出现了一处处的湖滩;再经历代围垦,便将大泽分割成了丹阳、石臼、固城三湖。其中唯有固城湖为高淳一区所拥有的湖泊,水质清纯,水产丰富,有“日出斗金”的美称。 固城湖周围山水风光优美,同时也是大面积水产养殖基地和滞洪蓄水的天然水库。由于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条件得天独厚,固城湖属典型的草型湖泊,具有丰富的自然饵料,为江苏省饮用水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特别适宜养殖中华绒螯蟹,湖中养殖的品种还有青虾、黄鳝、甲鱼、鲈鱼、珍珠等20多个特种水产品。

驰名商标

2009年4月,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告,高淳县“固城湖GUCHENGHU及图商标”被确认为第一个螃蟹“中国驰名商标”。注册人为高淳区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南京固城湖水产实业有限公司。

旅游价值

固城湖东有花山,九龙山依衬,西有永丰圩、相国圩拱卫,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岸风光旖旎。“固城烟雨”历来为高淳胜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颂咏,唐代新罗国(今韩国)著名学者诗人崔致远曾专程到此游览,下榻在湖畔的招贤驿馆,而南宋时著名诗人范成大也曾泛舟于此湖,且留有不少诗篇。固城湖还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吴楚相争,为了运粮运兵的需要,吴国大将军伍子胥开挖了这条运河,从高淳开始,经过溧阳、宜兴、无锡到苏州,最后注入太湖。在固城湖南岸的固城遗址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之一,比南京的石头城还早二百多年,泛舟湖上,观自然风光,凭吊古人古蹟,别有一番情趣。固城湖大桥 固城湖旅游资源以自然湖泊风景取胜,具有较强的审美与生态价值,已达到国家三级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可成为南京市高淳区较有影响的亲水旅游胜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