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台词举例 整形心理:整形部位的心理潜台词你听懂了吗?
整形心理:整形部位的心理潜台词你听懂了吗?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美丽,更加关注。我们经常听到人说,我想要有傲人的身材,我想要娇小的脸庞,我想要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梁等等。其实,你想要整形的每个部位后面,都有心理潜台词。整形,只是你提升自我的一个手段,你内心真正悦纳自己才是关键。
眼睛、鼻子、嘴唇,每个部位都有它的潜台词!
部位一:我想要迷人的大眼睛
心理潜台词:好怕被忽视,我想吸引更多注意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神”的器官。我们在看到喜爱的人和物时瞳孔会放大,有魅力的眼神能够“勾魂摄魄”;我们发现两个人在恋爱是因为“他们看彼此的眼神不对了”,也就是说“眼睛会说话”。单眼皮的东方美体现的是一种柔和的神采和含蓄的沟通;如今西式审美盛行,沟通讲究快速高效,所以眼线、眼影、睫毛膏齐备,肆意放电的双眼皮大眼睛更让人羨慕。
如果你经常对你的眼睛耿耿于怀,可能是因为你特别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或是对自己通过言语沟通引人注目的能力不是很自信,内心深处感觉自己在被忽视,因为眼睛是“注目”的工具,你们为什么不看我?

整形态度:
相比起整鼻子,整眼睛的风险略小一些,毕竟眼睛大一些总是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只要手术做得好就行。但配合手术更需要调整的是心态,毕竟眼睛神采更多来自内在,自我够强大,眼小一样聚光,男有孙红雷,女有林忆莲,早是明证。
部位二:我想要性感的嘴唇
心理潜台词:我要做个性解放的新女性!
中国古代喜欢“樱桃小口”,那是来自一种对性以及个性的压抑,而在提倡性感、崇尚个性张扬的今日,大嘴、厚唇则被作为美的标准,从朱莉亚-罗伯茨到安吉丽娜-朱莉一脉相承。 “大嘴巴”常常和口无遮拦有关,这同样是一种不压抑个性的表现。有心理学家认为,它与性爱、亲吻有关。因此想要改变嘴唇的形状,往往意味着想使自己更性感。
整形态度:
希望整唇的人也许更应该反思对嘴唇的不满意背后是否意味着对性感的理解以及对个性表达的态度。毕竟对性感的理解以及一个人的个性魅力更多来自心态而非嘴唇大小厚薄,而性感与个性的体现也更多是在非物质的仪态上。比如你是否自信、乐观,如果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那么不整形也能很开心,整过之后也容易对效果更满意。
部位三:我想要精致的鼻子
心理潜台词:我要更多的自信心
气质的精巧一些,以显示出女性温和、优雅的美,因为她们再也不愿让父鼻子是和自我以及自信关系最为密切的器官,就好像一个人在谈到“我”的时候常常指著自己的鼻子,打牌输了作为惩罚要刮鼻头,京剧小丑要画白鼻梁。而自信往往是来自人性格中的男性成分,给人的感觉会有些阳刚,所以,强烈要求改变自己鼻形,希望把鼻子的线条塑造得柔和、精巧一些的女人,多是希望显示出更多的女性温和、优雅的美。
整形态度:
正是因为鼻子对于自我概念的重要影响,以及在容貌中突出的位置,所以不建议在鼻子上大做文章,因为动鼻子往往会让你的亲人感觉陌生,也会让自己特别难以适应。如果坚持一定要做鼻子整形,还是微调比较好。
部位四:我想要曼妙的身材
心理潜台词:我不想长大!
整形只是手段,自我悦纳才是关键!
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在美味面前纠结一番,吃还是不吃?到底吃多少?在饭后又会自责:今天又吃多了。而在减肥瘦身后依然会有这样的麻烦:又反弹了!瘦身成了女人一项艰苦卓绝、又势在必行的事业。
其实,我们希望永保少女的苗条,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自己还不够自信。于是,我们更相信社会上普遍地对身材的认同。可是,请别忘了,我们总要从少女变成母亲,即便不生孩子,我们也会变老。因此接纳自己的身材可能比去吸脂瘦身更重要一点点。
心理咨询专家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整形美容者的心理、动机进行分析,试图用自我意识理论来解释这一行为。他根据求术者(做整容手术的人)的心理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自我陶醉型”,此类群体客观上无需做整形美容手术,容貌、体型正常,有的在常人眼里看来甚至属于比较漂亮,但他们十分关注自身形象,并希望通过手术使自己变得更完美。
2、“迫于压力型”,他们自身无明确、强烈的手术愿望,但迫于其他个体、组织的要求和压力而选择手术。如亲人、朋友的要求和劝说、同辈群体的对他们体型、容貌的议论、侮辱,这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质疑,有的甚至陷入自卑或痛苦而求助于整形美容手术。
3、“缺陷自卑型”,此类小群体由于先天原因或后天的意外,而造成身体缺陷,心理十分苦恼,常常会感到焦虑、自卑,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来改变自己的形象,提高自我效能感。
根据这三种心理需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整形是因为外在原因,即我们讲的外部动机;希望于通过容貌、体型的改变,从而改善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认同感。如改善人际关系,在恋爱、工作中获得更多机会。还有一部分是内部动力,即通过容貌、体型的改变而改善自身感觉,提升自信,提高自我认同感。外在美很重要,内在美也很重要,内外兼修,才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