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同什么什么忾成语 同仇敌忾(汉语成语,成语典故)详细资料大全
同仇敌忾 汉语成语,成语典故 详细资料大全 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ó g chóu dí kài。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基本介绍中文名:同仇敌忾出处:《诗经·秦风·无衣
同仇敌忾(汉语成语,成语典故)详细资料大全

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 chóu dí kài。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同仇敌忾出处:《诗经·秦风·无衣》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类型:汉语成语释义: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一致对付敌人 解释,典故,用法,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典故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 很赞哦! (103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