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原文 泊秦淮
泊秦淮
原文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
英譯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注釋①選自馮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發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ì)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②[泊]停泊。③[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④[后庭花]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后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賞析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后庭花》,綺艷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后主長期沉迷于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于丟了江山。陳國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陳后主的后塵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后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般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相关文章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寡妇头上冒紫烟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长安送友人之黔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红紫树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這兩句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邱寿安 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張彭州前與緱氏馮少府各惠寄一篇多故未答…兼遠簡馮生
- 送友人游吴越杜荀鹤 送友人游梅湖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李早年同居此观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