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体的基本结构是 ATX结构详细资料大全
ATX结构详细资料大全 ATX(Adva ced Tech ology Exte ded)主机板规格由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这是多年来第一次计算机机壳与主机板设计的重大改变。ATX取代AT主机板
ATX结构详细资料大全
ATX(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主机板规格由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这是多年来第一次计算机机壳与主机板设计的重大改变。ATX取代AT主机板规格,成为较新计算机系统默认的主机板规格。ATX解决以往AT规格中,令计算机组装人士烦恼的问题。其他派生的主机板规格(包括microATX、FlexATX与mini-ITX)保留ATX基本的背板设定,但主机板的面积减少,扩展槽的数目也有所删减。
自英特尔在1995年发表最初的ATX官方规格后,此规格经历多次变更;最新2.3版本规格于2007年发表。标准的ATX主机版,长12英寸,宽9.6英寸(305毫米×244毫米)。这也容许标准的ATX机箱容纳较小的microATX主机板。

2003年,英特尔发布全新的BTX主机板规格,以其作为ATX的替代规格。但由于兼容性的问题,ATX规格仍为组装计算机最通行的主机板规格,只有大型厂商的零售计算机采用BTX,因此英特尔于2006年放弃BTX的发展。
基本介绍
中文名:ATX结构外文名: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含义:主机板规格制作: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学科:计算机硬体 主机板简介,主机板分类,主机板简介
ATX是一种结构标准,由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这是多年来第一次计算机机壳与主机板设计的重大改变。由于Baby-AT主机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机板结构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机板结构,即ATX(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主机板标准。ATX取代了AT主机板规格,成为较新计算机系统默认的主机板规格。ATX解决了以往AT规格中,令计算机组装人士烦恼的问题。 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机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19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2010年流行的PC机使用的主机板大多数都是ATX板。 2003年,英特尔发布全新的BTX主机板规格,以其作为ATX的替代规格。主机板分类
一般来说大板的用料足,价格高点,一线大厂或主流主机板肯定是大板,而小板集成度高,经济实惠,对于喜欢小机箱不需要太多扩展的用户来说很合适。ATX与Baby-AT区别 首先,Baby-AT主机板在主机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机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越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 其次,Baby-AT主机板上CPU和I/O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记忆体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记忆体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机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记忆体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记忆体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机板,很不方便。记忆体条散热条件也不好。 最后,Baby-AT主机板软硬碟控制器及软硬碟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碟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可靠性。甚至由于硬碟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碟的转速受到影响。 ATX主机板针对Baby-AT主机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首先,ATX主机板外形在Baby-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调整几何尺寸为30.5cm×24.4cm; 其次,ATX主机板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记忆体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最后,ATX主机板最佳化了软硬碟驱动器接口位置;提高了主机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并且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体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举例:ATX(AT eXternal)板型,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机板结构。它的布局是"横"板设计,就象把Baby-AT板型放倒了过来,这样做增加了主机板引出连线埠的空间,使主机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扩展功能。 很赞哦!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