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庄子创始人 老子简介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生平介绍
老子简介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生平介绍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 古时「老」和「李」同音 「聃」和「耳」同义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 。曾做过周朝「守藏
老子简介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生平介绍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老聃长寿,一百零一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胜。老聃好友秦佚来吊唁,至老子灵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号三声即止。待其欲转身回去时,邻人拦住问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当然。」邻人道:「既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礼,可乎?」> 秦佚道;「有何不可?」邻人闻言,由怒转,大声责问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闻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放生时贵生,死时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强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时而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而背自然、违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动、顺于道而行者也。吾既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邻人闻之,似有所悟,又问:「汝既不悲,何以哭号三声?」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非因悲也,是与老聃辞别也。一号,言其生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二号,言其死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三号,言其在世传自然无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举足而应时,动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众邻闻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为主葬之人。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很赞哦!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