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几位伟人
为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几位伟人
1、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2、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
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
3、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gcdzg,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4、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5、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
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
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6、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7、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8、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
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9、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10、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
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11、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
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12、钱骥(1917.12.27~1983.08.28)江苏金坛人。
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
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扩展资料:
从籍贯看,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人各6人,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云南、辽宁、河北、山东各1人。
钱三强、屠守锷,赵九章同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同为江苏省吴江县人。
“两弹一星”元勋
23位“两弹一星”元勋青少年成长时期所在的省份排序分别是:
上海最多,有杨嘉墀、姚桐斌、钱学森、屠守锷、王淦昌5人。
浙江4人,分别是吴自良、陈芳允、赵九章、程开甲。
北京2人:王大珩、钱三强。
安徽3人:邓稼先、任新民、黄纬禄。
余下的是:天津1人:于敏。
云南1人:王希季。
湖北1人:朱光亚。

辽宁1人:孙家栋。
湖南1人:陈能宽。
四川1人:周光召。
山东1人:郭永怀。
江苏1人:钱骥。
吉林1人:彭桓武。
在南方(淮河以南的)长大的有16人,北方为7人。
如果以东部和西部对比,则来自沿海省份的有14人,来自中部省份的有7人,西部的仅有来自昆明的王希季和重庆的周光召2人。
23位元勋中出自苏南浙北和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就有10人,如果算上长江三角洲接近地安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邓稼先等3人,则为13人。
23位元勋共有18个姓氏,其中只有3个姓出现率在两次以上,即:王姓3人,钱姓3人,陈姓2人,其余姓氏者均各占1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弹一星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