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籍华人可以在中国吗 美籍华人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3-02-19 14:11:19 1109
美籍华人详细资料大全 美籍华人即华裔美国人。美籍华人是指原来具有中国国籍的由于历史、生活等原因而加入美国国籍(放弃中国国籍)的人或指具有华人血统的美国公民。美籍华人是全球华人群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美国

美籍华人详细资料大全  

美籍华人即华裔美国人。美籍华人是指原来具有中国国籍的由于历史、生活等原因而加入美国国籍(放弃中国国籍)的人或指具有华人血统的美国公民。美籍华人是全球华人群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美国籍中国台湾人、美国籍华裔新加坡人以及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移民到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的华裔。2007年美籍华人总数有3,538,407,占亚裔美国人口的23.3%,美国总人口的1%,截止到2015年5月,根据美国最新人口普查显示:美籍华人数量已达452万,占美国总人口数量的1.4%,高于其他亚裔在美国所占的比例。

美籍华人可以在中国吗 美籍华人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名:美籍华人别名:华裔美国人国籍:美国民族:中华民族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等主要分布: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人数:452万(2015年)代表人物:赵小兰、骆家辉、朱棣文 公民身份,移民历史,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海归回流,地位,政治,种族歧视,分布地区,使用语言,代表人物,

公民身份

按照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 Fourteenth Amendment)和1898年美国最高法庭法案( 1898 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任何在美国出生的华人皆是美国公民。归入美国籍时,移民并不需要放弃原有的国籍。
台湾当局并不公开承认双重国籍,但是同时也不视“归入美国籍时所发的誓词”为 正式的放弃国籍之宣示,所以台湾公民并不会失去国籍;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 不承认双重国籍,一旦归入美籍,移民便视为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之身份。

移民历史

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曾造成数次移民潮。

第一波

据美国联邦政府记载,首次的移民潮大约发生在1820年左右。从1820年代到1840年代末的中国移民以男性为主,
每次数量很少。不过,由于移民地区只有少数的中国女性,很多移民都选择与当地的欧洲移民的女性后裔结婚(包括一些爱尔兰裔)。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华人移民是举世闻名的暹罗双胞胎.
较大的潮流始于1850年代。当时北美西岸在加州淘金潮期间得以迅速开发,时值华南遭受由于满清政府腐败,造成严峻的政治与经济动荡不隐;内忧有太平天国叛乱,外患又有鸦片战争。早期的移民包括革命家孙中山。 他入了美国国籍,获得美利坚合众国公民身份,使用了美国护照,受到了美国政府的保护。
结果,许多贫困、操台山话和粤语的华人移民从广东省来到美国修建铁路。他们不愿再忍受家乡贫困的生活景况,情愿为预付金签下往美国长期劳动的契约。许多人把挣来的钱全寄回家,不再期望能活着回家。他们的实况就有如“卖猪仔”。这些华人聚居于唐人街,旧金山的唐人街人口最多。这些早期移民,一半以上来自台山。这些移民曾受到1868年蒲安臣条约的鼓励 ,但1882年《排华法案》却使从中国移民成为非法,直到1943年。许多西部州也开始生效了一些有种族歧视的法律,使得中国和日本移民很难拥有自己的土地或者找到工作。这些法律直到1950年代民权运动开始时才被废止。

第二波

随着1952年至1965年美国移民法的放宽,第二次中国移民潮开始。中国大陆的专业人士的移民逐渐增多,于是1977年美国政府开始允许移民定居。这群华人倾向集中在市郊地区,并且远离市区的唐人街。这些华人说带有家乡口音的国语。纽约街头的林则徐雕像

第三波

最近的第三次移民潮,包括无正式档案的外国侨民,主要来自福建省,赴美寻找下层手工职业。这些外国侨民倾向集中于诸如纽约市等大都会地区。这些华人与高学历专业人士接触较少。他们有些说官话,大部分说闽东方言(福州话),尽管接近闽南话,却无法与美籍台湾人产生密切联系。由于福建经济情况改善,这类的移民数量开始减少。一般而言,一个福建移民需予付蛇头数万美元,偷渡往美国,以及支付食宿。路费从家里和村里借来。这些移民通常工作四年,前三年还债,第四年才赚到钱。
自从1965年,华裔移民美国受到援助,美国分别予以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个别的配额。
基于移民法,香港移民不被列入美籍华人名单,因而他们倾向移民加拿大。

海归回流

1990年代后期,大量美籍华裔专业人士开始返回中国,形成人才回流。典型的事业模式如下:中国毕业学生会移居美国,投入当地工作市场,遭遇玻璃天花板后再返国;在反歧视行动(鼓励雇用和录取少数民族、弱势民族、女性等防止种族与性别歧视的积极行动)措施下,中国留学生受到优待,但1990年后情况不复见。2000年后,美国工作前景恶化,加上高科技企业(尤其是网际网路公司)的发展和膨胀,返国的中国毕业生急剧增加,这些人常被称为“海归派”(海龟派)。
根据美国国安部发布的移民报告显示,2008年共有4万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加入了美国籍,占当年加入美国籍移民的百分之三点八;而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大陆人士则有8万人。

地位

有大量华人的美国城市包括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西雅图和波特兰。从1960到1970年代,这些城市大多有唐人街,新旧住有移民。在一些地区,美籍华人和其他亚裔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是美籍越南人。这些联系是有帮助的,事实上许多美籍越南人在人种上是海外华人,因此大部分华裔美籍越南人并不将自己归入美籍越南人。
美国的华裔人口主要来自三个地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占60%,台湾的占16%,香港来的约占9.4%。来自台湾的华裔大多从事专业和管理工作,大陆来的华裔则占华人蓝领工作的绝大多数,来自香港的华裔,其所从事的行业技术等级,介于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
除了大城市,小部分美籍华人散居遍及美国的乡村小镇,特别是一些大学城。2000年,美籍华人占加州人口接近3%,东北部占超过1%。在夏威夷这个历史上亚裔比重较高的州,占接近10%。
整体上,美籍华人由于移民继续高速增长,而平均出生率低于美国白人,人口相对迅速老化。近年来,从中国收养小孩,尤其是女孩,也增加了美籍华人的数量,尽管大部分收养者是白人父母。
美籍华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很广泛。尽管许多住在大城市唐人街的华裔是贫穷的,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上层人士住在诸如库珀蒂诺、帕罗奥多、奇诺岗、钻石吧、圣马利诺这样的地方。上层和下层华人的社会地位区别很大。下层华人常常被上层歧视,看成未受教育的工人,非法移民。例如在圣盖博山谷,尽管蒙特利公园和圣马利诺两座城市都是美籍华人社区,地理上彼此靠近,却被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收入差异区别开。美国华人组织大规模游行推动移民改革

政治

美籍华人的小群是根据世代、籍贯、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划分的。而且,美籍华人的小群在政治上的优先考虑、目标截然不同,有时甚至对立。因此,美籍华人没有统一的政治社团或政治观点、乃至自己的政治利益倾向,客观上也是华人不及海外犹太人团结的原因。
第二代美籍华人,即美国出生华人(通常被称作ABC,American Born Chinese),通常被看作有点异国情调。美籍华人对于本国的政治也有强大的影响。例如宋楚瑜的儿子宋镇远就是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ABC”。 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

种族歧视

近年有两宗事件激励了美籍华人和美籍亚裔人,尤其是美国出生华人──1982年,陈果仁(Vincent Chin)被白种人汽车工人谋杀;1999年,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文和(Wen Ho Lee)因未经证实的行为被指控为间谍,不少人认为他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在中国国内,文化大革命期间,美籍华人和所有海外华人一样,一般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资产阶级叛国者。在美国有亲属的中国公民,遭受到特别的猜疑与监视。及至1970年代,dp改革,这种态度才得以彻底改变。美籍华人逐渐被视为商业与专业技术的来源,他们的投资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及其他方面发展。华人神探李昌钰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波士顿、檀香山、纽约
美国华人较多的州:
加利福尼亚州
纽约州旧金山唐人街夏威夷州
麻萨诸塞州
马里兰州
新泽西州
德克萨斯州
伊利诺州
华盛顿州
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华人大多聚居于州内大城市的唐人街,与同乡一起生活,但是也有例外。

使用语言

国语/国语(即现代标准汉语)
粤语台山话(主要流行于旧金山和纽约)
其他语言:客家话、福州话(闽东语)、闽南话、吴语
美国英语(即美国官方语言)

代表人物

政治界:赵小兰、骆家辉、朱棣文、卢沛宁、傅履仁、陈李琬若、江俊辉、吴仙标 警 界:李昌钰 科学界:李文和、李政道、丁肇中、叶乃裳、金芳蓉、丘成桐、崔琦、朱经武、钱永健、陈省身、何大一、高锟(英美双国籍) 商业界:杨致远、陈士骏、薛蛮子、陈启宗、陈耀昌、程守宗、徐旭东、张亚勤、谢青、陈丕宏、黄仁勋、高民环、徐大麟 体育界:关颖珊、张德培、金久慈、高军 、林书豪、冯一君 演艺界:李小龙、吴彦祖、安志杰、何润东、胡宇崴、陈宇风、刘亦菲、刘玉玲、陈冲、应采儿、邬君梅、杨雅慧、陈红、陈慧珊、郑嘉颖、陈法拉、吴大维、黄柏钧、许绍洋、吴大维、 文化界:刘墉、刘轩、刘宜良(江南)、谭恩美、聂华苓、张纯如 歌唱界:范玮琪、王力宏、潘玮柏、李玟、曹铮、罗百吉、陶喆、王大文、黄立行、黄立成、刘逸云、许慧欣、欧阳靖、段宜恩、黄一、刘伟男、张怀秋、吴建豪、许慧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