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生平及简介 毛远新简介及详细资料
毛远新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简介
姓名:毛远新(md之侄)
化名:李实
毛远新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1年2月14日
出生地点:新疆乌鲁木齐
毕业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曾任职务:文革时期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等;文革结束后被免职。
重大事件
1975年,海城避震,功德无量。
1976年,因文革时期与qj等关系被逮捕。
1986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判处17年有期徒刑,从1976年起算。1989年3月保外就医。
1993年10月刑满释放,腿瘸。
2012年 md侄子李实向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有关领导了解渠首工程进展情况。
生平经历
早年生涯
1941年2月14日,毛远新在新疆省迪化(今乌鲁木齐)出生,父亲毛泽民、母亲朱旦华,取名来自毛氏族谱中“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的牒序,当时,其父亲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厅长。
1942年9月中旬,新疆省主席盛世才下令把中共派驻新疆的党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百多人逮捕,最初分开软禁,随后羁押监狱,陈潭秋、毛泽民最终被盛世才处决,当时毛远新才2岁。毛远新和母亲朱旦华则被羁押在监狱一直到1946年。
毛远新和md1946年,毛远新以及被羁押未遭杀害的共产党获得营救,并且被护送到延安。7月中旬,毛远新和母亲朱旦华第一次见到md。
1949年夏季,蔡畅做媒,毛远新的母亲朱旦华和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结婚,他们曾都在新疆坐牢。7月,毛远新随着母亲朱旦华、继父方志纯从北京到南昌的八一保育院,毛远新在附近的国小读书,毛远新经常和母亲吵着要回北京。
1951年9月,朱旦华带着毛远新到北京参加国妇联工作会议,朱旦华和md提及毛远新在北京读书的问题,md询问过毛远新后,欣然同意,qj也表示赞同。毛远新在md身边一呆就是9年,md给其取了个外号“小豆豆”。
1954年,毛远新在育英国小毕业,保送到北京101中学,他在班级担任班长、少先队大队长,高三就成为gcdzg预备党员。
1960年,毛远新尚未高中毕业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毛远新向md报喜时,md告诉其是被保送的,毛远新不服气,就没有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校长陈赓则表示遗憾。随后,他考取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1961年,毛远新跟着md到广州,见到了陈赓,于是,毛远新在清华无线电系读了一个学期,镟即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64年暑假,毛远新和md呆在一起,两人经常谈话,毛远新把谈话录写出书《谈话纪要》,高中教育部把其书出版成为《md与毛远新谈话纪要》。
1965年7月,md给毛远新取名“李实”,12月,毛远新在黑龙江巴彦参加了社教运动,并且回到学校提前毕业。回到北京后,md叫其去当兵,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把毛远新分配到了空军部队,空军司令吴法宪镟即把毛远新定位参谋,md听说后对毛远新说参谋吃不到苦,吴法宪就把毛远新分配到了空军高射炮兵某师当战士。

文革生涯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开始进行,毛远新回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且组织了“红色造反团”,不久,他又组织了更大规模的“黑龙江红色造反革命委员会”。
1967年5月,md和毛远新在北京谈话,红卫兵镟即出版《md与侄子毛远新的谈话》。
1968年5月14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qj扶助其担任了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区政委。此时,毛远新和qj在家中时,毛远新喊qj做“妈妈”,qj喊毛远新“小豆子”。
197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中,毛远新配合qj以“张铁生交白卷事件”向ze发难,获得qj的深度赏识,升职沈阳空军部队政委、第一书记。毛远新封张铁生为“反潮流英雄”,并且开门办学朝阳农学院,创造出“朝农经验”,被誉为“全国教育革命的先进典型”。
1973年,召开了gcdzg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毛远新不是十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也不是候补委员。这直接排除了毛远新接班的可能。
海城避震
1974年,辽宁省营口、海城开始陆续爆发了100多次小型地震,1975年地震开始增强,辽宁省地震办汇报情况后,辽宁省省委把任务交给省委常务书记李伯秋。
1975年2月4日凌晨,李伯秋和毛远新在听取辽宁省省委办公厅主任尹灿贞的情况汇报后,毛远新果断做出决定:“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地震预报。”,辽宁省省委做出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民众。” 当日19点36分,海城地区爆发7.3级强烈地震,由于发布讯息及时,海城伤亡人数为:伤一万余人,死一千三百余人,损失较小,挽救了10多万人的生命。
张志新冤案
1975年2月26日,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审批张志新案,毛远新最后说:“在服刑期间,这么嚣张,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多活一天多搞一天反革命活动,杀了算了。”并且在行刑时下令将张志新割喉,防止张志新喊出声。因此可以说他也是杀害张志新的主犯。
毛邓矛盾
1974年,毛远新配合qj在“批林批孔”中以“华北农大搬迁事件”再度向ze发难,又在辽宁省搞了“哈尔套赶大集”,被md点评为“远新还是有一些理论功底的,虽然比不上春桥、文元、但是,比起有些人来是强多了。他在基层很有一套宝贵的经验,这正是我们中央的某些老爷们最缺乏的。”。
1975年,毛远新被md指定为中央政治局联络员,在政治局会议上代表md发表“最高指示”。此时,dp开始上台进行“全面整顿”,四人帮和毛远新联合起来开始对dp发难。md追问毛远新社会上是否在谈论文化大革命,毛远新在md耳边吹枕边风:“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批判lq的修正主义路线。”
md回复:“有两种态度,要特别注意: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8月,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给md写信,诉说靠文革起家的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党委副书记谢敬宜在清华大学搞左倾主义,刘冻的信由dp转交给md,md心中不悦,没有回信。10月,刘冰又给md写了一封信,dp转交给md后,md看后大怒,对ln、汪东兴说:“现在有一股风,说我批了qj。批是批了,但qj不觉悟。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迟群是反革命吗?有错误,批评是要批评的。批评就要打倒,一棍子打死?小谢是带三万工人进清华大学的。迟群我还不认识哩。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写给我,还要经小平转。你们告诉小平注意,不要上当。小平偏袒刘冰。你们六人先开会研究处理。此两封信印发中央政治局在京各同志。清华大学可以辩论,出大字报”。随后,md对毛远新说:“清华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你找小平、东兴、锡联谈一下,把你的意见全讲,开门见山,不要吞吞吐吐。你要帮助他(dp)提高。”
11月2日,毛远新找dp、汪东兴、陈锡联开会,在会上,毛远新提到“中央搞了个修正主义路线”,矛头直指dp,而dp则据理力争,汪东兴、陈锡联两人则谈些其他话题,会议中止,不欢而散。11月3日,md指示毛远新,要求将会议人数扩大,增加ln、纪登奎、hg、张春桥。
11月4日,毛远新召集8人开会,只有张春桥一个人谈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其他人都不谈,dp则谈生产建设、安定团结,会议再次中止。毛远新对md作报告,md回答:“对dp不是打倒,而是让他改正错误,团结起来,搞好工作。我批qj也是这样。会议还要开,要逐步扩大几个人,开会就是帮助dp及大家,互相帮助,搞好团结,搞好工作。”毛远新再度召集人马召开会议,并且迫使dp写了检讨书,但dp的检讨书没谈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毛远新汇报时,md对毛远新说:“dp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对dp批还是要批的,但不应一棍子打死,dp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得好,可以不走到对抗方面去”,并且指示毛远新到政治局会议上帮助dp转过来,dp被迫第二次书面检讨,但是依旧没有谈文化大革命对与错的问题md得知情况后,决心发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在此之前,让dp自己主持召开批评自己的“打招呼”会议。
11月21日,dp写好报告,由毛远新转交给md:“遵照主席指示,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免犯错误。现拟了一个一百三十六人的名单,并拟了一个打招呼的谈话要点,都是由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了的。现送上,请审阅批示。打招呼的方法是,把大家召集到一块谈,政治局同志都出席。政治局商量,准备把谈话要点发给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以及省、市委第一书记,也给他们打个招呼。此点也请主席批准。”md看后说,“很好”11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打招呼”会议,dp宣读《讲话要点》,其他人仍然随随便便讲些无关紧要的话,md得到讯息后大怒,11月26日,中共中央镟即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档案,dp被闲置。
1976年清明节,北京爆发天安门事件,毛远新对md作报告:“dp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由于多种因素,md决定撤销dp一切职务:“撤销dp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9月9日,md去世,qj要毛远新留在北京。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上,yj、ln等人主张要毛远新回辽宁,qj、张春桥等人主张毛远新留北京,理由是“只有他熟悉md临终前说的话”,双方争吵不休。hg不表态。10月6日20点30分,汪东兴选派李连庆、张耀祠等拘捕毛远新,李连庆假装去聊家常,稳定毛远新后,张耀祠等拥入,毛远新被捕,张耀祠宣布:“根据中央的决定,对他实行‘保护审查’”并且要求毛远新交出手枪,毛远新回复:“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
文革结束
1986年,毛远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判处17年徒刑,从1976年起算,一直到1993年。
1989年3月17日,毛远新在南昌“保外就医”居住。
晚年生涯
1993年10月,毛远新刑满释放后,在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使用名字为“李实”,毛远新担任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199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给毛远新全家分配新居入住,毛远新的工资也从最初1993年的600元逐渐长到了2001年的1600元。
2001年2月,毛远新退休,按《高级技术职称标准》每月领取养老金1080元,并因为父亲为革命牺牲的关系而享受烈属待遇。
2012年10月,以md侄子李实的身份,来到河南省淅川县参观南水北调工程,淅川县委的多名官员陪同参观。
谈论文革
积极参与了“四人帮”集团阴谋活动的、特别是在“文革”后期担负著中央政治局与md沟通的联络员重要角色的人物毛远新,社会上曾有一些关于他在讯问谈话期间态度挺不好,尽把责任往md身上推,自己什么责任都不担的传闻,但这不够准确。经过一段时间做工作,毛远新的态度是比较好的,若不是他的配合,许多问题查起来就很麻烦,且要耗去更多的时间。
毛远新“文化大革命”之初,毛远新在黑龙江省的伊春市,当时他还是主张对干部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反对怀疑一切,及打、砸、抢、抄、抓的做法。后来,他发现自己的认识,同md基本错误估计形势而形成的思想有矛盾。在和md交谈时,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受到了md的批评,他的观点随之有所改变。
这以后,他去吉林省延边地区,就指挥造反派和军队,血腥围剿和镇压了持不同观点的民众,狠整朝鲜族的各级干部,成为“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罪魁祸首之一。他当上了沈阳军区政委、辽宁省革委会负责人后,实际上成了东北地区的太上皇,甚至陈锡联、曾绍山等人,也要唯毛远新的马首是瞻。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已经开始对毛远新进行保护审查。由于当时的特侦组在审查中袭用了“文革”中的某些做法,大哄大嗡,硬挤硬压,严厉斥责等,尽管毛远新搞这套名堂也是老手,但别人用类似这些他熟悉的手段对付他,他也受不了。在那段时间里,他一言不发,采取了硬顶的态度。
我们接办这个案子后,严格遵照审理领导小组的指示,采取党内审查的谈话方式。对清查的问题,一律从他们犯错误和罪行时的特定环境、条件出发,实事求是,不强加于人;在与之谈话的过程中,采用探讨的方式,说理的方法,既耐心听取他的意见,也说出我们的看法;我们与他有了不同的观点,宁可等待下次、以后再继续谈清楚,也不顶牛,不争吵。
经过若干次交锋,毛远新不仅开口说了话,而且动笔写了交代材料,他自己得出的结论:“文化大革命错了,完全错了,彻底错了。”
他在谈论自己的实际感受时说:“文化大革命,自始至终,贯穿着以ze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民众所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与完全脱离实际的错误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有时是公开讲话中就有差异,更多的时候采用各人都引用md的话,但引用的内容不同,说出的道理不同,结果是以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大革命’把一切都搞颠倒了,使国家落后的15年到20年,使广大干部、民众受害遭殃,使党和国家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相关文章
- 鲁迅作品 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坎坷人生:鲁迅讽为“拟寡妇”
- 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 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代文豪;更是中国最早的设计师可谓鼻祖
-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 鲁迅先生简介 一向刻薄的鲁迅为何见过袁世凯后,评价却如此高!
- 鲁迅先生简介 鲁迅只见过袁世凯一面,他对袁世凯是如何评价的?答案令人意外
- 鲁迅作品和简介 鲁迅曾批摄影师的这种行为,引众人反思!这种照片最终退出舞台
- 亲朋好友心目中的鲁迅 鲁迅最好的朋友:许寿裳
- 沈剑龙简介 瞿秋白简介 瞿秋白怎么死的?
- 鲁迅先生简介 《故鄉》:1919年,回鄉的魯迅讓人心疼
- 鲁迅先生简介 魯迅一生愛煙,戒煙15年,直到去世也沒能成功,最後死於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