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妮·马克思:贵族美女与市民阶级马克思不惧“七年之痒”
燕妮·马克思:贵族美女与市民阶级马克思不惧“七年之痒”
燕妮·马克思:燕妮·马克思是谁? 燕妮·马克思原名约翰娜·珍妮·贝尔塔·朱丽叶·冯·威斯特华伦,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燕妮·马克思是卡尔·马克思的妻子。
燕妮·马克思出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法伦是一个商人。后来成了普鲁士政府一名枢密顾问官,负责Salzwedel和特里尔。她不仅是曾经的“特里尔舞会皇后”而且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马克思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马克思,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互相忠诚等待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马克思的父亲的手里。
燕妮·马克思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等待。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
此后即1843年6月19日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冯·威斯特法伦结婚。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马克思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