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歌手文章故乡的云 歌手陈美龄介绍文章(转载)
歌手陈美龄介绍文章(转载)
SwallowAgnes Chan【图文版】 2012-09-11 22:25:19 【全文转载自:】 (先推荐美美靓歌:430 穿梭机、雨中康乃馨、原野牧歌、假如、爱的咒语、爱的 harmony、 愿你继续醉、想你想你、少壮愿努力…) -------------------开场白---------------------- 美龄出生前的故事 0.1 美龄的父亲 陈燧堂(译注:美龄的父亲,以下简称陈父)的祖籍是广东省东莞,在香港的北部。陈父 亲由广东来到香港作生意,开了一家腊味店。陈父生于香港(1920 年?)是家中第三个男孩子。 在香港上初中和高中,在校是个好学生,在那学习英语。他初中读的是有名的英皇书院,建校于 1926 年。英皇书院的前身是历史上的西营盘中英学校,建校于 1879 院的第一届毕业生。约在1938 年,陈父在高中毕业后到了中国内地。当时中日战争已开始,蒋介石将当时的国民政 府从南京迁移到重庆。之后,陈父到了贵州遵义,在那遇见了一位年轻女孩,名叫彭端淑(译注: 美龄的母亲,以下简称陈母) 。遵义是以md的遵义会议而出名。 0.2 美龄的母亲 陈母生于1926 年的11 月25 日,在现在的贵州贵定县沿山镇。
她父亲是政府官员,家境良好。 陈母是家中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小学时成绩优异,之后到贵阳上初中。贵阳是贵州省会。到 遵义上护校时遇见陈父。一开始只是普通朋友,是到了贵阳之后,两人才坠入了爱河。 当中日战争进行到一半时,陈父搬到重庆当起移民官员。那时的重庆并不安定陈美简介,但陈母还是搬了 过去,为要与陈父在一起。之后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要知道,谈恋爱的女人往往是不顾一切的。 0.3 陈父陈母结婚 不久,日军开始攻打重庆。然而战略计划因着南方前线而有所改变,重庆因而保住,否则这对情 侣的未来不知会如何。当中日战争结束的第二年(1946 年),这对情侣便结婚了。新郎是26 岁,新娘19 0.4婚后生活 日军一撤退,陈父便回到香港,不久又被派往中国内地,陈母也跟着陈父前往。那时,长子柏龄, 长女依龄可能已经出生了(大约 1951 年)。当时的政治局面是蒋介石于1949 年撤离中国内地, 共产党已把持中国内地政权。在中国内地,这对夫妇备尝生活的艰辛。陈父是国民党员,但也明 白共产党的信条。由于他不赞同md的政治方案,至终并没有加入共产党。1954 年,他们全 家人由中国内地逃往香港,二姐曦龄已出生。
带着这么小的孩子逃难实在不容易。 陈父在香港找到邮局的工作,之后升迁到相当不错的职位。就在那时,他开始在家中作起家用产 品的小生意,象是沸水几。在香港,陈父与父母亲和兄弟们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当时在香港是常 见的情形。 0.5 美龄的出生 那时,道教和儒家的思想在中国南方(包括香港)的影响相当大。家族观念深厚,传宗接代的传 统和重男轻女的想法深植人心。妇女的地位低落,即使嫁入夫家,除非生了男孩,在夫家的地位 方能稳固。 陈父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盼望陈母能生男孩子。陈父的老大是个男孩,但第二胎的女婴,在一 个月大时,便死于心脏衰竭。之后,又连生了两个女孩。当陈母怀第五胎时,家人都觉得这胎会 是个男孩子,虽然陈母还是担心万一不是。结果,在赞育医院生的是个女孩。 就是陈美龄,未来的雅格丽诗(Agnes) ,生于1955 -------------------第一章----------------------美龄的童年和青少年 陈父的双亲对美龄的出生大失所望,因她是个女孩。尤其是陈父的母亲相当气愤,甚至提议他儿 子娶个姨太太。娶姨太太在当时的香港是很平常的事,这是从清朝留下来的传统(译注:应比清 朝更久以前)。
如果家境还过得去,大房又没生男孩,通常作丈夫的会再娶个二房来传后。当时香港殖民地政府 为要尊重中国民间的习俗和传统,并不干涉这种事。 直到1971 年,一夫一妻的制度才正式立法,来禁止一夫多妻的情形。 1.1 美龄的名字 美龄一岁 中文美龄的“美”发音和“尾”同,意即“最后”或“结束”之意 (译注:是粤语发音) 。他们希望美龄是 家中最后一个女孩子。幸亏老五和老六都是男孩子, 娶姨太太的念头便打消了,陈母也松了一口 美龄的小名叫“美美”,是个早产婴,但长得很快。十六个月大时开始牙牙学语,十八个月大时,话就说得很流利了。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两岁大时,在圣玛格丽特教堂(St. Margaret Church 作者不确定地点)受洗礼。美龄小时候,常常去那个教堂。她的英文名叫雅格丽诗(美龄)。由 于受英国的影响, 一般香港人即使不是教友,除了中文名之外,都会取个英文名, 特别是上学之 后,学校要求一定要有英文名。以下是美龄家人的英文名: 陈父叫亨利(Henry),陈母叫瑞达 (Rita),大哥柏龄是保罗(Paul ),大姐依龄是爱玲(Irene),二姐曦龄是海伦(Hel en),五弟康 龄是约瑟(Joseph), 六弟宇龄是亚伯拉罕(Abraham) 1.2美龄学前的故事 美龄三岁时,她家和叔叔(伯伯),姑姑三家人住在一起。
家中十分热闹,总共有十一个孩子, 其中美龄是最调皮的一个。 一天,美龄一头栽到用来作冰箱的大水缸里,差一点儿溺毙。一说是她很好奇看见自己小脸蛋儿 的水中投影,而且越看越入迷。另一说是,她想从水缸中把西瓜拿起来。还好她堂姐(妹)正好 在旁边,赶紧跑去跟陈母说,有鞋浮在水上。也亏了她这位堂姐(妹),不然,美龄差点儿丧命 了。之后,她就常留在家里玩,不常到外面去了。 1.3 美龄幼儿园的故事 美龄三岁 美龄四岁时进了教会办的圣安当幼稚园,每天和她的堂兄弟姐妹一同上下学。因她个子矮小,按 不到电铃,尤其是她和他们吵架后,一个人独自跑回家时。 美龄在校成绩优异,还当了模范生。她参加诗班并当上了诗班的指挥,这是她与歌唱结缘的开始。 幼儿园毕业时还代表学生在台上致辞。美龄上幼儿园之后,就乖多了,除了有时后还玩些小把戏。 有一回,她为了报复朋友推她一把,把人家推倒在地,结果给狠狠地骂了一顿。这事留给她深刻 的印象。“决不报复”成了她日后做人处事的原则。但从小开始,就可看出她是个不轻易让步的人。 1.4 美龄小学的故事 玛利诺女子学校 美龄六岁时进天主教办的玛利诺女子学校。玛利诺是一所著名的学校,现已改名叫玛利曼中学。
上了小学之后,她个子仍旧矮小,老坐在教室的前排,且常被老师点名。因她这样引人注意,所 以上学不能迟到。但她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倒是玩的时间多些。 小学四年级时,和朋友去海边游泳,因腿抽筋,又差一点儿溺毙。她后来还是常跟家人去游泳, 游得还不错。她到加拿大学习后,也经常去游泳池游泳。 她常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玩,特别是她哥哥,但常被逗哭。美龄是个固执爱哭的孩子,而且一哭就不可收拾。作为排行居中的孩子,她无法得到父母或兄姐弟(译注:美龄没有妹妹)特别的关 照,每次她想引起他们注意,就被挨骂。她跑去跟父亲告状,结果继续挨他们的骂。 美龄会跟兄姐弟吵的很凶,有回还被姐姐用衣架揍她。尽管如此,她还是很固执,且从不道歉。 为了要跟兄姐弟玩在一起,美龄努力作一个好孩子。她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从小就一直伴随着 她。后来美龄回忆她的童年说,排行居中的孩子是挺可怜的。 但美龄在外面却是个害羞的孩子,不善与人交谈,所以交不到什么朋友。可能是这样,没听说 她谈过恋爱。好象有那么一回,她似乎喜欢上大姐依龄的一位男性朋友。 美龄小学一二年级时,是全班前五名。 到了三四年级,成绩就变得中等。 六年级时,因着老师常称赞她,她变得很用功,又名列前茅了。
1.5 美龄中学的故事 美龄七年级时开始玩篮球,盼能有助于她的身高。她动作灵敏又迅速,被选为篮球队的中锋和接 力赛的队员。她的运动天份到中学时才得以发挥。除了运动之外,美龄在校也成绩优异。在一次 智商测验中,只有四个学生通过,她是其中之一。然而,正值青春期的美龄,她对什么都反叛, 都不服。 美龄十岁时 1.5.1 美龄的义工活动 借着参加义工活动,让美龄有了 180 度的大转变,也影响了她的一生。因她在教会学校读书的 缘故,认识了救主耶稣基督。通过义工活动,帮助她能真正了解到基督教义,并不是理论上的, 而是能身体力行的。这是后来美龄自己在书中提到的。 后来美龄当上了基督教青年会(Young Christians Student YCS)的领导,经常访问一些机构, 像是癌症儿童医院,孤儿院,智障中心等等。她利用周末下午读圣经给他们听,或花时间来安慰 他们。上了十年级后,她还访问了女子监狱和收容所,专门收容年轻的未婚妈妈们(十二到十九 岁间)。她深信自己能为这班可怜的人付出,来实践无私之爱的理想。同时,她又十分沮丧,因 为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小了。无论如何,她还是盼望为这班人作点什么。
正如前面所提,美龄基本上是个害羞的女孩,不善与人交谈。作义工去看望孩子们时,常被他们 嘲笑。她给孩子们讲故事,他们一下子就不耐烦,开始吵起来。她改变方式,决定唱歌给他们听, 结果效果还不错。孩子们要求她再唱,她唱也教他们一起唱。美龄这才明白歌唱的魅力是不容忽 1.5.2修女箩莎丽 谈到唱歌,得先从学校的合唱团说起。美龄八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美国修女,名叫箩莎丽。她 金发碧眼,美丽动人。在一次学校的民歌演唱会上,美龄被修女甜美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住了。次 日,她还打听到修女是学校民歌社团的顾问。为了能再听见修女的歌声,美龄要求进社团。她在 修女面前试唱一首英文歌曲“在阳光处” (直译 Sun”)后,便入了社团。进社团后,美龄尝试唱各类的歌曲,也迷上吉他优美的旋律。那年圣诞节,借了依龄的吉他,开始自学。 美龄十四岁时 美龄喜欢西洋歌曲,常听的英美歌手有the Everly Brothers, Peter Gordon,Rick Nelson, Paul Anka, Cliff Richard Elvis Presley(猫王), Beatles(披头四),Bob Dylan JoanBaez. 1978 年从加拿大回来之后,又加了以下几位歌手: Carly Simon, Joni Mitchell, Melanie, James Taylor 和Rod Stewart. 1.5.3 第一次上台演唱 美龄九年级时在箩莎丽修女的指导下,第一次在民歌演唱会上独唱。
她表演了两首歌曲,一是“在 阳光处”,另一首是”耶稣,祢来!“(直译-“Come Lord Jesus 那时,她已经拥有自己的吉他了。吉他是她的宝贝。观众很喜欢她的歌曲,唱毕,安可声不止息。“我的感觉真的传达给他们了!”美龄心想。 She appeared guestperformer boy'sschool party 观众的反应对她是一种把握和确据。通过这次临场经验,她认定歌曲是一种沟通的途径,而她就 象一个使者一般,借着歌唱将爱带给观众。“歌曲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陈美简介,成了美龄日后对歌曲铨释 的方式。 1.5.4 业余歌手 第一次演唱之后,美龄便常在学校的活动和演唱会中出现。不久,就有传言说,她在别的学校也 客串演出。但她当时表演的曲目只限于几首歌而已。除了演唱之外,美龄并没有忘记作学生的本 分。十二年级时,在全校一百二十个学生中,她的成绩名列第二,在香港全国会考中也成绩优异。 她最喜欢的科目是英美文学,地理和历史。数学是较弱的一个科目。 -------------------第二章---------------------- 在香港掘起 1970 15岁时,她业余歌手的活动吸引了电视台主播的注意,便以陈依龄妹妹的身份在 电视上露面。
依龄当时在香港是有名的电影明星。电视观众对美龄的反应相当不错,要求她再上 电视演唱。 2.1 灌录唱片 当时,乐风唱片公司正在制作一张由十二位业余歌手所组合的唱片,十一位歌手都已安排就绪, 就只差一位。为这张唱片伴奏的吉他手叫陈约翰 译注:JohnChen 中文名无可考 的介绍,推荐美龄成为唱片的第十二位歌手。约翰试听她演唱后,同意将她引见给唱片制作人。 从众多歌曲当中,美龄选出琼妮米歇儿 JoniMitchell CircleGame 来录制。但这件事遭到美龄父母亲,特别是父亲强烈的反对。陈父认为歌手生涯上上下下,而且这种行业 低贱,没什么价值。他认为女孩子就该好好用功学习,拿好成绩比较要紧。陈父这么反对的原因 也是由于依龄辍学进入演艺圈,他对此事相当气愤。美龄一再向父母亲保证, 决不会因演唱而落 掉学校的功课,至终得到父母的同意来录制唱片。当她成为歌手后,成绩反而比从前更好了。 2.2 排行榜第一 一年之后,就是 1971 年的一月份,美龄的 “旋转游戏” 以单曲发行。结果,这首歌竟然一炮而 这就是歌手陈美龄的诞生。当时的香港只有两个 FM 的广播机构,香港电台 RTHK 和商业电台 CRHK 。
他们各有粤语和 英语两个频道。美龄的 “旋转游戏” 这首歌在四个频道上都是排行榜第一名。这在香港的歌坛上 是史无前例的,至今还无人能打破这个纪录。美龄当时是排行榜上最年轻的歌手,她的单曲唱片 销售量达一万八千份。 现在回头来说依龄。那年的春天,依龄在日本初次登台,带回一首由 Saori Yuki (译注:由紀さ 唱的日文歌曲“Ikigai SweetDreams ”(直译: 蜜的梦)。这首歌也一炮而红。她便名声大噪,有“香港之后”的头衔。2.3 电视节目 TVprogram HongKong 美龄最初在 TVB StarShow 和“欢乐今宵”中露面。之后,她与RTV [现已改名 ATV 约负责主持“美龄晚会”(Agnes Chan Show 这是她出道后四个月就拥有自己的节目。“美龄晚会”在每周的八点档播出三十分钟。节目里介绍杰出学生,义工团体,焦点人物和当地学 校。美龄在节目的开始和结束时,唱些新的歌曲。 这节目持续了约有两年之久 那年的圣诞节,依龄,曦龄和美龄一同出现在“美龄晚会”的特别节目中。顿时,“陈家三姐妹”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成为医生的曦龄 至终,曦龄没有进入演艺圈,反而上了香港大学的医学院。
现在是名小儿科医生 (译注:儿科敏 感专科医生)。 1971 年底,美龄得了亚洲最佳歌手奖,并选为香港十大明星。一个默默无闻的高中生,一夕之 间成了大明星,在香港和东南亚的知名度都相当高。 2.4 盛名之累 陈家三姐妹 然而成名的背后,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美龄的朋友离开她,欺负她并与她绝交。他们说,美龄 受名气的影响了。朋友对她的态度让她内心十分震惊,愤怒并煎熬。 美龄觉得她自己根本没有因盛名而改变,还是跟从前一样。另一方面,她义工的活动也渐渐减少 了。那么,美龄如何看待她自己走红的情形呢?她后来回忆说,我知道我是青年人心目中的偶像, 但同时我又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只知道按着时间表的安排来工作就是了。 2.5 演电影和个人专栏 除了上述她个人的情形外,美龄盛名依然不减。唱片一张张的录,后来也演起电影来了。她与香 港邵氏电影公司签约,处女作是 1972 月份的“叛逆”。 这三部电影的主题都是有关青少年的爱情故事。邵氏并不要求她的演技,他们认为只要美龄人出 现在电影里,就能有利于票房,事实也果真如此。后来,她承认背台词是件苦差事,因为电影是 用普通话发音的,而当时她的普通话并不流利。此外,她还为电影“叛逆”写了两首英文插曲“原 直译:Original 和“你二十一岁,我十六”(直译 am16 ,都是她自己作词作曲的。
拍电影外,她在英文虎报 原名:Hong Kong Standard 有个人专栏,刊登她写的歌词和插画。当然,这个专栏是有专人编辑和润笔过才刊登的。美龄后来承认,专栏内容有时是取材自美国, 英国和日本的插图。 2.6 插入的一段话 走笔至此,似乎美龄当时在香港走红的情形和日后到日本发展的情形没有多大的差别,事实不然。 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是,语言障碍对她在日本发展有极大的冲击。那时香港演艺人员没有经纪人 的制度,美龄必需自个儿作宣传和策划的工作,但有父母亲和姐姐的帮忙,还能应付自如,语言 沟通问题根本不存在。但到了日本就截然不同了(译注:后面几章有详尽的描述)。 2.6.1 邓丽君 1972 年,美龄再次得到亚洲最佳歌手奖,并选为香港十大明星。那年得奖的还有主演电影 的李小龙和台湾歌手邓丽君。邓丽君和美龄是同时代的人,她在东南亚和日本颇有名气。在美龄去日本之前,邓丽君在香港已经发行了六首单曲和两张唱片了。但谁也没料到,三十年后,美龄 会唱原为邓丽君编的歌曲。 2.6.2 泰国皇太子 本章最后,以一段小故事来结束。故事发生在 1973 年的夏天,美龄还不到十八岁的时候,她 第一次由日本回香港的事。
那时,美龄应邀到泰国为电影“叛逆”作宣传。当时,香港电影在泰国 很受欢迎,她也人气旺盛。泰国公主想要接见她本人。后来决定让她先晋见泰国皇太子,熟悉一 下皇室应对的礼节,再晋见公主。美龄见过皇太子后,觉得他人非常好,不知不觉对他产生了爱 慕。这个故事传到日本后,一个电视节目便应邀泰国皇太子作为美龄的初恋情人来日本访问。之 后,美龄收到皇太子的来信,但她不敢回,怕自己真的会爱上他。传言皇太子曾送她一枚戒指, 还为她写了首歌,但歌一直没寄出去。 ---------------------第三章---------------------- 在日本掘起 现在回头谈谈1971 年的夏天。美龄出道后不久,接到依龄从日本来的消息,说平尾先生不久要 来香港访问,希望你能见见他。依龄那时在日本已拜平尾为师学习歌唱。 3.1 平尾昌晃先生 从五零年底到六零年初,平尾是当时狂热爵士乐的歌手之一,与山下敬二郎和平尾昌章齐名。他 因主唱两首英文歌曲而走红,一首是 “通往忧郁的单程票”(直译:One Way Ticket Blue),另一首是 “戴安娜”(直译:“Diana”)。平尾同时也唱些日文歌曲,像是 “星星知晓一切”(直译: 星はなんでも知っている”)。
后来,他就专心作曲,写了不少流行歌。美龄得知平尾会搭乘 “欧里安娜” 号船(Oriana) 由长崎启程到香港,便应邀他上 “美龄晚会” 节目,他也欣然地接受她的邀请。平尾一到香港,就直接前往RTV “美龄晚会”作特别来宾。 平尾在节目中演唱日文歌曲,还与美龄二重唱英文歌。多年后,美龄与平尾又携手二重唱一首日 文歌,曲名是 “香港国际空港”,不过这是后话了。当晚,美龄还用粤语演唱了木匠兄妹的歌曲 Carpenters--美国七零和八零年代有名的乡村音乐兄妹合唱团) 平尾对美龄的印象是聪明又可爱,对她歌声的评语是,音质和音色在日本歌坛上是前所未闻的。为了答谢平尾上节目,美龄以她的出道唱片 “难道旋转不间断”(直译:Will Unbroken)相赠作为留念。万万没想到,这张唱片竟成了美龄进军日本歌坛的“通行证”。平尾 深信美龄一定会成为日本的青春偶像,所以一回日本就为她 “宣传” 说,有位香港歌手叫雅格丽 诗,是依龄的妹妹。话一传开,唱片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开始对她感兴趣。不久,许多家公司准备 与美龄签合同,包括日本演艺界最大的渡边和依龄所属的”All Staff”公司。 3.2 日本歌坛的外籍歌手 当时日本歌坛开始有外籍歌手的出现,像是意大利的 Rosanna Zanbon Hide Vidal,美国的Jane Shepard, 韩国的 Jun 直到台湾来的欧阳菲菲在日本大大走红之后,才大力引进外籍歌手。
与欧阳菲菲同时的有加拿大的 Marika Kovacs ,阿根廷的 Graciela Susana ,美国的 Barbara Faure 和意大利的 Ada Mori 等等。美龄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大部分的外籍歌手在他们本国都 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当时的日本歌坛并不见得知道这些情形,歌手们必需在日本另起炉灶。 3.3 渡边公司 渡边公司是由渡边普和渡边佐美两人在 1959 年创立,起初只是个资产一百万日币的小公司,随 着当时狂热爵士乐和乐团的盛行,很快的发展成一家大公司。在七零年代公司旗下代表的艺人有 天地真理,Anne Lewis,太田裕美,欧阳菲菲,Candis,小柳ルミ子,邓丽君,沢田研二,The Dri fters,The Crazy Cats,布施明,森进一,还有其他许多无法一一提及。 渡边拥有自己的音乐学院来训练艺人,也有试听歌手的电视节目。公司的政策是,如果艺人有相 当的潜力,并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么公司会帮助他们出道成为歌手。最好的例子就是演日间连续 “正是时候”(直译:時間ですよ)一剧的天地真理。当时公司经常要先投资两千万到三千万日币来捧红一个歌手。因着投资庞大,公司要新手一出道,就一炮而红。
但 美龄的情况不太相同,她是个多才多艺的外籍歌手,且在香港走红。这已远远超过渡边的基本要 3.4第一次访问日本 1972 月,渡边公司邀请美龄和她父母到日本商谈是否让美龄在日本登台一事。对美龄而言,出国到日本令她大开眼界。当然,基于礼貌,她也到渡边公司拜访。她后来回忆对渡边的第一印 象并不是太好。公司的人说美龄是个拉着长脸的女孩,一点也不可爱。其实这也难为她了。因她 不谙日本演艺界的规矩,新人一定要笑脸迎人,加上一眼望去乱糟糟的渡边办公室,工作人员用 她听不懂的日语在交谈,搞得她挺紧张的。在这种情况下,谁都无法笑脸迎人。 尽管如此,美龄觉得五天四夜的日本之行还不错,有点想在日本发展。然而香港演艺界和她父母 都反对她这种想法。他们觉得要放弃在香港和东南亚走红的情形,在日本重新起头,此举不值得 一试。但是,谁也无法动摇美龄的决定。最后,美龄与渡边公司签了合同,华纳先锋是她的唱片 公司。那时,渡边公司在华纳有投资股份,总裁是渡边普。当初平尾准备捧红美龄,让她跟 CBS Sony 签约。但渡边和华纳抢先了一步,他只好放弃。也许是这个原因,平尾并没有为美龄的第 一张日语唱片作词作曲。 3.5 第一张日语唱片 两个月之后,美龄于 13号再次到日本。
在东京的黑目区灌录她的第一张日语唱片。在灌录 唱片时,不断地与工作人员起冲突,使得录音工作进行困难,这对大家的耐性都是个很大的考验。 3.5.1 风格回异 美龄当时已建立了自己的音乐风格,她定意要成为一个民谣歌手,用歌曲来表达她自己的信息。 然而对所要录制的日文歌曲,却是十分的陌生,一点儿也不是她所想象的。歌曲的意境是“梦幻 世界”。 不可否认,十七岁的美龄还怀有少女的梦想。但她亲眼目睹中国文革带给香港社会的动乱,也在 义工活动中,看见被现实社会遗忘的一班人。她满怀对歌唱的热爱和基督的信仰,坚信歌曲是唯 一神圣的媒介,用来安慰人,解人忧伤,赐人盼望的。这是她一个弱小女子所能带给这个无情的 社会,因此她坚持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歌曲。 然而,美龄这崇高的理想,不知不觉在香港商业气息浓厚的演艺圈中渐渐地被“腐蚀”了。但在香 港,她至少还有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到了日本,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另一方面,这个“梦 幻世界”也可能让她想起“另一个美龄”,就是一个对爱情满了憧憬的女孩。这种憧憬因着进入演艺 圈而被迫隐藏在她心中的最深处,虽然她一直试着在抵挡这种想法。 3.5.2 录音过程 整个录音过程,工作人员对她颇严厉,一直指正她的唱腔,因她唱歌的风格与歌曲格格不入。
虽 然工作人员认为歌曲和她的歌声应该相当吻合这“梦幻世界”的境界,美龄却一再地拒绝和否认, 这让他们十分为难。唱片公司计划要把她“包装”成一个青春偶像,而不是所谓的民谣歌手,要观 众一听她的歌,一看她的人,就能进入这“梦幻世界”。因此,美龄的清纯,可爱和甜美一定要在 歌曲中表达出来。加上美龄刚刚开始学日文,日语发音实在是“无可救药”,工作人员不停地纠正 她,她也拼命地一试在试,却不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美龄又气又恼,常常哭起来,态度也变得 强硬了。既然不能按着自己以往的风格来诠释歌曲,只好听从工作人员的指示了。这是美龄第一 次离乡背井,独自一人勇敢的来面对这个新挑战。 3.5.3 语言沟通问题 事实上,问题最大的症结是在于语言的沟通。工作人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当有意见不合时,他 们并没有让美龄参与整个讨论的过程,让她了解工作人员的想法,因此这不断地带来一些反效果。 如果他们能一起商讨的话,或许能得到美龄的谅解。最后,美龄和工作人员被迫达成协议,但整 个录音过程对双方压力都相当大。无论如何,至终还是完满的结束了,且没花很长的时间。美龄 回香港后,便准备开学。 3.6 赴日前的准备 Her last student life HongKong 九月开学后,美龄依旧忙碌,试着要在学业和工作中取得一个平衡点。
她不仅忙香港的事,还得 应付为她在日本作宣传的日本媒体。那时,华纳先锋唱片公司决定以 “虞美人之花” “初恋”作为她出道的两首日文歌曲。唱片订在 1972 11月25 日发行。此举在日 本歌坛是很不寻常的,就是先录制唱片,再 “打歌”。除此之外,美龄还完成了转学到东京美国 学校的手续,剩下就是等公司通知前往日本的时间。 陈父知道女儿不久就要离开,便跟美龄约法三章,第一,保重身体,不要生病,第二,努力学 习,一定要毕业,第三,一旦决定要作的事,就得坚持到底。同时,陈父跟渡边强调美龄还是个 学生,一定要以功课为重。他让渡边同意负责美龄在日本的学费(美国学校和上智大学),但要 求他自己还是美龄的监护人。公司也安排她住在渡边总裁在东京广尾别馆的一楼。 herhouse HongKong 12 月21 日,美龄从早到晚忙着电影“叛逆”的事,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进了录音室,一直待到第二 天的清晨七点。当她拖着疲累的身体回家时,才发觉依龄急着等她搭机前往日本。 【就在 1972 22号,美龄启程,正式进军日本歌坛。】 ---------------------第四章---------------------- 在日本发展 4.1 首次记者会 1972年12 月22 日抵达日本羽田机场后,随即前往东京芝的王子大饭店举行了首次记者 会与媒体见面。
到会人数约有300 人(包括摄影师),盛况并不亚于其他的大牌外籍明星。她 被封为“杰出的香港艺人”和“欧阳菲菲第二”。十七岁的美龄,清纯,长发,带着可爱的小虎牙, 用蹩脚的日文说,来日本演唱对我而言是个梦想。在香港时,常听说贵国的流行乐界是很有规划 的。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大家所喜爱的歌手,盼与各位合作愉快!被记者问及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时, 她回答说,我觉得日本是个大国,乍看之下,和香港一样热闹,希望能在贵国久留。我喜欢的日 本歌手有天地真理, 日本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后,美龄留在饭店的中庭里让记者们拍照。她在日本 12 月的寒风中冷得直打哆嗦,却没 有半句怨言。随后她便住进了事先安排好的渡边总裁别馆里。当天的记者会分别在第二天(12 月23 日)的报知新闻和日刊体育皆有详尽的报导,并刊登她的照片。 4.2 杂志介绍 在美龄到日本之前,日本的平凡月刊分别在11 月和12 月以她作为封面人物来报导。这是她第 一次在日本的偶像杂志上被介绍,虽然当时还不确定她来日的行程。这对一个外籍歌手而言,是 相当的礼遇了。11 月时,刊登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她在弹吉他,另一张是她微笑着含着饮料的 吸管。12 月又以“香港学生歌手 雅格丽诗陈”为标题,介绍她在香港生活的点点滴滴。
文中还宣 称她每天会收到三十位日本粉丝的来信,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4.3 节目录制 华纳先锋唱片公司已在11 月25 日发行了美龄的第一张日语唱片,并准备安排她从明年(1973 月份起,在一连串的电视节目中露面。第一个节目就是富士电台的“晚间流行歌坊”(直译:夜のヒットスタジオ)。然而,她第一个“任务”却是给“最佳十大红白歌曲”(直译:紅白歌のベ )录制新年的特别节目。对美龄来说是个相当难忘的经验。通过录影,她第一次看见日本人制作节目的过程,也遇见了许多歌手。 节目是在东京浅草的国际剧场录制。美龄和麻丘めぐみ,Gol den Hal f,加上唱 Toi et Moi(译 注:法文- 你和我)的山室英美子一同挤在十三平方米大的后台里。 对这些老歌手来说,美龄完全是个新面孔。当时,日本演艺界的阶级观念还相当深厚。按规矩, 新歌手必需主动自我介绍,跟老歌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美龄的经纪人向她交待过多次有关 日本演艺界见面的礼节,老歌手们也等着她向他们打招呼。出乎意料的是,美龄从头到尾一言不 发,除了有时在大姐依龄身边用粤语交谈之外。结果把在场的气氛搞得有些尴尬。 美龄自己也很困惑于这种节目的录制。
她从早到晚被“绑”在剧场那儿,而且只唱了半首歌而已, 分给她的饭盒也凉了。这种“款待”的方式是她在香港不曾见过的,她对日本的印象渐渐的开始变 后台是如此,前台也不怎么样。她完全不能理解台下这样吵杂的观众,能有心情来欣赏歌曲。虽然她只唱了半首歌,却无法将感情投入好好的发挥,她很担心从今以后在日本演唱就是这种情形 4.4改变形象 当美龄一到日本,渡边就使劲地将她“推销”给观众们,不管是在电视上或杂志上。但与其他新歌 手相较之下,效果并不理想。起先公司把她打扮成灰姑娘里的“仙杜丽拉”,穿着及地的长群,坐 着弹吉他,就是她在第一张日语唱片上的造型。但因着一件小小的“意外”,让她改变了整个形象。 “意外”发生在渡边公司 1973 日的新年年会上,与会来宾约有1000人,其中包括了电 视界和出版业的名人,大家都是盛装赴宴。公司准备借此机会,将新人美龄介绍给来宾认识。因 她可能对年会没什么概念,美龄竟穿着毛衣,小短群和半筒袜,一副轻松休闲的打扮出现。没想 到,她这身打扮竟赢得在场来宾大大的赞赏。 渡边灵机一动,马上抓住机会来改变她的形象。从此以后,小短群,半筒袜和厚底鞋就成了美龄 的“注册商标”了。
由于服装的改变,唱歌方式也由坐改为站,手也不拿吉他了。随着当时歌手流 行的唱歌方式,配合着旋律还加上一些手势动作(主要是左手)。这样一来,把她在香港民谣歌 手的形象就彻底的改头换面了,一个全新的雅格丽诗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但是,一些不和谐的感 觉渐渐在她心中浮起。。。 美龄的新形象一出现,马上一炮而红,相当成功。粉丝的来信激增,唱片销路直线上升。她一下 子就挤进青春偶像歌手的行列了。 4.5 个人演唱会和开学 1973 27日,美龄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在东京新桥的益力多大厅揭幕,有日场和夜场。 在演唱会前,她既紧张又焦虑,虽然工作人员对她信心十足。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演 唱会上人潮汹涌,甚至连当地的消防队都不得不向观众提出警告了。 美龄登台唱日文歌 ひなげしの花【虞美人之花】演唱中,表情僵硬的美龄 压力令她感到呼吸困难 29号,就是开完演唱会后的两天,美龄进了调布市的美国学校就读,开始了学生和歌手的 双重身份。当时另一个长有小虎牙的日本歌手叫南沙织,低她一年级。因着同校的缘故,两人成 了朋友。 ---------------------第五章---------------------- 在日本走红 美龄在日本越来越受欢迎,与她同时的新人有所谓 百惠。

但美龄一直是“单打独斗” ,而且有成为顶尖偶像的潜力。在七零年代初,日本人气最旺 的偶像是天地真理,她与美龄同在渡边旗下。 5.1 天地真理 天地真理是在电视剧“正是时候” (直译: 试镜时被发掘的,她在该剧中饰演“二楼的陈真理”。(直译: 直译:水色の恋), 名气渐渐响亮起来,成了顶尖的偶像了。日文里偶像一词的发音是“Aidoru”,源自英文的外来语 “Idol”。日本人经常将歌手先归类为“歌星”,走红之后才称之为“偶像”。天地真理受到各种年龄层 的喜爱,不分男女老少,小学生和初中生对她更是着迷。接着,一些有关她的个人产品也应运而 生,开始风行了。连美龄都不得不承认,天地真理受欢迎的程度是非比寻常的。 在76 年之后,天地真理的名气就渐渐走下坡了,绝大原因是由于美龄的走红。根据记者森原稻 敏书中所描述的,日本年轻人一直在寻找流行乐界里的新偶像,而美龄的兴起正能满足他们的梦 想,这对天地真理的盛名是严重的一击。碰巧的是,两人都同属渡边旗下。美龄与众不同之处是, 她生于香港,个子娇小又可爱,脸上永远带着甜美的笑容。故此,原属天地真理阵营的小学生和 初中生就很快地转移到美龄之下了。 像天地真理一样,美龄很受年轻人的支持和喜爱,特别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是美龄暂退出 歌坛前,她最信任的一位经纪人之一尾木彻先生所说的。
仿照天地真理的模式,有关美龄的产品 也陆续推出,像是洋娃娃,自行车,书桌等等。不久,她就开始在许多广告中出现了。 在日本的饮料广告 5.2 排行歌曲和唱片销售 但美龄最主要的活动还是演唱歌曲,并且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往上冲。在日本出道后,她平均每隔 四到五个月之间,就有单曲发行(参考表格一)。录制第一张日语唱片时,她演唱的风格已经给 公司定型了,成了所谓“雅格丽诗”独特的嗓音-- 就是充满喜悦的民谣风。美龄在日本的成名曲“虞 美人之花”(ひなげしの花)和“仙女之诗”(直译: 妖精の詩)曾达到流行歌曲排行榜的第五名, 第三张单曲 “草原光辉”( 草原の輝き)是第三名,终于在第四张单曲“小小的恋爱故事” (直译: 小さな恋の物語)夺冠,冲到排行榜的第一名。这张单曲总共销售了五十八万张,换句话说,有 五十八万人接受她的歌曲。 到了第五张唱片“美龄的小日记” (直译:アグネスの小さな日記),指定了以下几位歌手作她 的“合音天使”,包括了 Caramel Mama 和加藤和彦,之后又有Moon Ri ders,Hi -Fi Set 包括74年发行的第八张单曲“爱的迷失子”(直译: 愛の迷い子),美龄总共有五首单曲在流行 歌曲排行榜上蝉联数周甚至数月不下。
75 年之后,盛况就渐渐冷却了,除非有新歌发表,否则 排行榜上见不到名次。即或如此,唱片销售量仍保持在十万到十九万张之间。总的来说,还是够 得上顶尖的流行歌曲类。 5.3 唱歌风格和特殊荣誉 美龄刚开始唱的日文歌曲都是满有诗意和梦幻的,起初她相当抱怨这种风格的改变,因与她民谣 歌手的路线回异。之后的歌曲虽试过几种不同的主题,至终就都转成情歌了。由于不是她本人作 词作曲,有时不见得能融入她的感觉和感情来演唱。但美龄后来还是庆幸自己能够慢慢地适应这 种改变来演唱这类的歌曲。平尾先生倒是对美龄一直赞不绝口,说她不尽是个偶像,更是不可多 得的音乐才女。平尾为她写了不少曲子,像是“向星星的祈祷”(直译:星に願いを)。 日本唱片新人奖 73 年11 月,在日本出道才十二个月的美龄,勇夺日本的唱片新人奖,之后又出现在红白歌曲大 战的节目中。这个节目同时在香港和其他国家播放。日本歌手都以上红白歌曲节目为荣。当时“花 的三人组”都还没有机会上此节目,美龄便以新人的身份参加。这对她是个极特殊的荣誉和成就。 美龄连续在74 和75 年的红白歌曲节目中出现。 24 届红白战 5.4 美龄的时间表 美龄当时持的是日本演艺人员的签证。
当局规定每六个月必需出境一次,重新签证后才能再入境 日本。所以她不时要在香港和日本两头跑。以下是她在这两地的时间表(72 年到75 地点日期 天数 日本 72 香港73 日本73 香港74 日本74 香港74 日本74 香港74 日本75 75年11 香港75 日本75 年12 美龄共回了香港六次,时间并不和日本学生休假的日期冲突(译注:日本是三学期制)。虽然她暂时离开日本银光幕一段时间,却一点儿不影响她的盛名,照样红得发紫。加上她周中必需专心 学习,心无旁怠,她的演唱会只能限于一些大城市而已。尽管如此,她仍旧受大家的喜爱。休假 回港照样忙碌,还得应付尾随而到的一些日本记者的访问。正如前章所提,在香港她必需自己负 责策划和宣传的工作。不过,她还是很珍惜每半年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