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统计学中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 众数(统计学/数学名词)详细资料大全
众数 统计学/数学名词 详细资料大全 众数(Mode)是统计学名词,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修正定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

众数(统计学/数学名词)详细资料大全
众数(Mode)是统计学名词,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修正定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用 M 表示。 理性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
基本介绍
中文名:众数外文名:Mode意思:统计学名词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别名:范数、密集数 定义,相关资料,计算方法,观察法,金氏插入法,皮尔逊经验法,定义
众数是样本观测值在频数分布表中频数最多的那一组的组中值,主要套用于大面积普查研究之中。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如数据2、3、-1、2、1、3中,2、3都出现了两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中的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3,3,4的众数是3。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1,2,3,4,5没有众数。 在高斯分布中,众数位于峰值。相关资料
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当数值或被观察者没有明显次序(常发生于非数值性资料)时特别有用,由于可能无法良好定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例子:{鸡、鸭、鱼、鱼、鸡、鱼}的众数是鱼。 众数算出来是销售最常用的,代表最多的。计算方法
观察法
若数据已归类,则出现频数最多的数据即为众数;若数据已分组,则频数最多的那一组的组中值即为众数。用观察法求得的众数,一般是粗略众数。金氏插入法
根据计算公式: 或 式中L 表示众数所在组的精确下限,U 表示众数所在组的精确上限,f a 为与众数组下限相邻的频数,f b为与众数组上限相邻的频数, i 为组距。皮尔逊经验法
根据计算公式: 可求众数。 式中ξ 为样本均值, Md 为中数,用皮尔逊公司计算所得众数近似于理论众数,常称为皮尔逊近似众数。众数是皮尔逊(Pearson,K.)最先提出并在生物统计学中使用的,以上是数据出自于离散型随机变数时求众数的方法,对于连续型随机变数ξ ,若机率密度函式为 f ,且 f 恰有一个最大值,则此最大值称为ξ 的众数,有时也把 f 的极大值称为众数; f 有两个以上极大值时,亦称复众数。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