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春节燃放鞭炮安全宣传 春节燃放鞭炮的心理暗示

火烧 2021-04-27 17:14:59 1039
春节燃放鞭炮的心理暗示 爆竹声声辞旧岁,这是农历新年时最美的一道风景。中国人发明鞭炮,其初衷本就是为了驱邪乞福。随着历史的变迁,鞭炮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它依然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年货。究竟人们燃放烟

春节燃放鞭炮的心理暗示  

春节燃放鞭炮安全宣传 春节燃放鞭炮的心理暗示

爆竹声声辞旧岁,这是农历新年时最美的一道风景。中国人发明鞭炮,其初衷本就是为了驱邪乞福。随着历史的变迁,鞭炮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它依然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年货。究竟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心理情绪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

“这是一种心理投射现象的反映”,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室资深心理师宋玉梅说,春节正值冬春交接,意味着过去一年工作的终结,是个实践总结的时节。此时,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来证明过去一年的丰收,人们获得了物质享受。“仅有这点人们是不会感到满足的,他们更需要一种仪式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为自己全年的付出庆祝一下,于是,具有辞旧迎新的鞭炮就成了人们心理投射的载体。”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放鞭炮?仅仅是为了祭祀、狂欢、营造过年气氛吗?宋玉梅指出,在中国人看来,只有欢庆春节才算真正“除旧迎新”,人们积聚了一年的怨愤、不满、晦气,都希望能在这几天通过一个实物得以释放。同时人们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爆竹正是那个能给自己带来一年好运的事物,燃放烟花爆竹会让自己感觉与众不同。”禁放后,人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载体,因此,总是觉得还是燃放烟花爆竹“带劲”。另外,放鞭炮也是驱除晦气的仪式。传说上古时期有个叫“年”的怪兽,面目狰狞,人们把它看作邪恶的象征。怪兽最怕鞭炮声,于是人们就在它出没的那天放爆竹,把这天称为“过年”。这种习俗沿袭下来,人们就形成了传统的心理,即逢年放鞭炮能驱除晦气,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希望。

宋玉梅说:“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种社会感染现象。社会感染有点像情绪上的‘流感’,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最大的特点是爆发性和接受的迅速性。在烟花禁改限前,人们都在热切地期盼能够喜气洋洋地燃放鞭炮过新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个体喜爱燃放鞭炮的强烈冲动性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他人喜爱燃放鞭炮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原有情绪。这种感染中情绪反复振荡,反复循环,易于爆发。同时,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很容易让人丧失应有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糊涂行为。”

回归童年能减压

宋玉梅分析,放鞭炮还是追忆童年欢乐的手段。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过年,看着明亮的烟花、听着辟里啪啦的爆竹,一切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尤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放鞭炮就是孩子们最大的娱乐。”宋玉梅称,这种弥足珍贵的记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平时各种娱乐方式变得丰富多样,而放鞭炮则成了一种久违的感受。于是,在燃放鞭炮的瞬间,童年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又回来了。“童年必然没有成人后的种种压力,在放鞭炮的同时,就仿佛自己又变成了只体验欢笑和热闹的小孩了。”宋玉梅说,这其实就是摆脱成人角色、回归孩童心态,借此进行心理宣泄的的一种方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