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临江之麋原文和翻译 临江之麋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1-07-31 03:32:03 1037
临江之麋详细资料大全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类的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

临江之麋详细资料大全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类的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

临江之麋原文和翻译 临江之麋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临江之麋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柳河东集》文学体裁:散文作者:柳宗元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名家点评,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临江之麋 临江 1人,畋 2得麋麑 3,畜 4之。入门,群犬垂涎 5,扬尾 6皆 7来。其人怒。怛 8之。自是 9日 10抱就 11犬,习示之 12,使勿动 ,稍 13使与之戏。积久,犬皆 14如 15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 16我友,牴触偃仆 17,益 18狎 19。犬畏主人,与之俯仰 20甚 21善 22然时啖其舌 23。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 24,走 25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 26,共 27杀食之,狼藉 28道上。麋至死不悟 2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 畋(tián): 打猎。 麋(mí)麑(ní):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麑,古书上指小鹿。 畜(xù):饲养。 垂涎:流口水。 扬尾:摇尾巴。 皆:都。 怛(dá):惊吓,呵斥。 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日:天天、每天。 就:接近。 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 稍:渐渐,逐渐。 皆:都。 如:依照。 良:的确。 牴触偃(yǎn)仆:碰撞翻滚。牴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 益:更加。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俯仰:周旋,应付。 甚:很。 善:友好,友善。 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时:经常,常常。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 众:众多。 走:跑(过去)。 喜且怒:既高兴又恼火。 共:一起。 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悟:明白。

白话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著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创作背景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这篇寓言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状物摹形生动形象,情景如见。如写主人抱幼麋归家,一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八个字活画出群犬一拥而上,急欲啖食之态。下文写麋与犬狎戏,说“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写犬畏主人,一面与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状,也十分传神。又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也很形象。 第二,虽属寓言,状写动物,叙写却入情入理。见出作者体味物情之细,文字叙述之工。如写麇与犬习熟过程,开始入门,群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后,主人抱麋与犬习熟,由开始之不动,渐至与犬戏耍。进一步写麋渐大,与犬已熟,随意戏闹,竞忘了己之为麋,这个发展过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三,寓意深厚,对讽喻之意不作详尽展开,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可让人从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结尾只一句收束,“麇至死不悟。”寓意深沉。“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 《临江之麋》以揶揄的口吻讽喻了社会上“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忘己之麋”任性妄为,冒犯外物,以寻得快乐,可当它失去了主人的庇护,轻而易举地就被外犬“共杀食之”。更加可悲的是它至死还没有明白个中原因。古往今来,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躺在别人怀抱里讨口饭吃还自鸣得意的人,并不少见。从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揭示出深刻的讽喻意义,正是它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所在。

名家点评

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四:“节促而宕,意危而冷。猥而深,琐而雅,恒而警。”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河东先生集》。柳宗元画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