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有贵族血统的四大姓 唐姓人口数量

火烧 2021-07-14 03:53:26 1368
唐姓人口数量 唐姓人口数量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约870多万) 寻根溯源 1、出自祁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

唐姓人口数量  

唐姓人口数量

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约870多万) 寻根溯源 1、出自祁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后其国被周成王所灭,子孙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又周昭王时,为奉唐尧之祭祀,封丹朱裔孙在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为唐侯,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唐为氏,此为豫鲁(今属河南、山东间地)唐姓。 2、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氏者,此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时,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氏,此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者;据《元史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另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 唐尧。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諡号。他最初被封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后,又立国号唐,所以称为唐尧。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他死后,帝舜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唐国经历夏商两代,周初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后人为杜伯(把唐公及其后人迁于杜城,降爵为伯),称为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 繁衍播迁 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颖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王景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姓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号 唐姓郡望主要有四个: 1、晋昌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 2、北海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3、鲁国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4、晋阳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堂号: “晋阳”、“晋昌”、“北海”。自立堂号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风”、“梧桐”、“梧封”等。 宗族特征 1、群英荟萃,名人辈出。 2、从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窥其姓氏特征一斑。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为:“福禄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宁聪。”又江苏一支字行为:“本立元孝,起宗节义。” 名人精粹 唐昧:战国时代任楚国(今湖北北部一带)大将。唐勒: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北部一带)辞赋家。唐举:战国时期梁国(今陕西韩城南)相术家。唐寓之:南朝宋时三吴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在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后称帝建吴国。唐慎微: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宋代医药学家,著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寅:江苏吴县人,字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擅画山水,并工画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唐顺之:江苏武进人,明代散文家,官至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宋派”人物之一。唐赛儿:山东蒲台人,明末山东农民起义女首领。唐甄:达州(今四川达县)人,清初思想家,著有《衡书》九十七篇,后更名为《潜书》。宗阳明良知之学,反对空谈心性,主张“富民”。唐英:清代传奇小说家。唐才常: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物之一。早年参与时务学堂的创办,编辑《湘学报》,后被张之洞勾结英国领事将其杀害。唐廷枢:清末广东中山人,曾任职英商怡和洋行总买办、轮船招商局总办,后开办开平煤矿和修建铁路,为洋务运动中主干分子。唐正才:太平天国将领,被封航王,总管水营事务。唐绍仪: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政府时任天津关道、外务部侍郎等职,袁世凯任职临时大总统时,他任国务总理,后任护法军政府代表、国民党政府国府委员等职。唐继尧:云南会泽人,为滇军军阀,曾任职贵州、云南都督。唐澍:河北人,陕西渭华起义的领导人,曾任职西北工农革命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湖南东安人,曾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委会中央常委、建国后任职湖南省副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唐兰:现代文学家、音韵学家、历史学家。

最有贵族血统的四大姓 唐姓人口数量

和姓人口数量排第几?庄姓人口数量排第几?

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93%。

万姓人口数量

万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八十六位,在台湾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源出于姬姓。源自春秋时期的毕万。毕万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在晋国作大夫,帮助晋献公治理国事,又因为有战功,就被封在魏国旧地(今山西芮城北)为诸候国君主。他的后代很昌盛,有一支以万字做姓,世代相传。有传说周武王“以万人而服天下”,所以其后代中就有人以“万”作为姓氏。还有一支万姓。周朝有同姓封国芮国(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国的一位君主叫芮伯万。芮伯万的族人,后来取那个万字作为姓。在古代,万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扶风。 万姓先人还有如:【万章】战国时代的齐国的文士,是孟子的学生,继承孔子的学说。【万宝常】隋朝音乐家,自小跟琵琶演奏家学艺各种餐器都能弹奏,但被朝廷发配为乐工。不过朝廷还是看重他的才华,在制定乐律时请他参与,但利用了他的才华后又排斥他,使得他一生贫因潦倒。【万斯同】清朝大学者,精通历史,地理,著作极多。

崔姓人口数量

崔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居第七十四位,为中国的一百个大姓之一。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黄氏名人
1、黄歇(前320~前238年)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于考烈王,生幽王。后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门刺杀之,卒年寿八十有三。
2、黄霸(前170~前51年)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諡定。
3、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子黄琼曾孙黄琬相继拜相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4、黄凤麟(555~626年)字魁熹号江夏逸叟,系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选举表”和《江夏历代黄氏世恩》中记载:“隋炀帝乙丑科进士第一(即隋朝605年乙丑科状元),黄州江夏人。历官巨集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梁建安公萧渊明乙亥年正月初五日亥时生,唐高祖武德丙戌年十二月十五日戌时病卒,寿七十有二,配胡氏马氏二夫人,葬江夏黄冈山之原金凤披霞穴。
5、黄巢(820~884年)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6、黄仁泽(890~965年)福州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白林)人,黄璞(867-950年)五子,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黄仁泽,又名黄讽,字仁讽号仓山生。据史记载:黄璞第五儿子,唐朝乾宁乙卯(895年)武状元,累官至伪闽谏议大夫、节度巡官,始迁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百林)事蹟载福州志。葬上林。妣文氏子慕华居仓山,慕风徙翁潭前黄。王鸿鹏等主编《中国历代武状元》(解放军出版社)有载。
7、黄中庸(1030~1110年)《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生活原型黄氏先祖,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福建兴化军城西府西巷(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黄侍中第尚存)黄太常卿第。北宋景佑甲戌进士,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薰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年)中福建乡试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此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入朝为中奉大夫、太常寺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后擢侍中兼枢密院副使,与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迁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佑党禁而致仕焉。
8、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著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9、黄道婆(1245~1330年)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10、黄鼎凤 (1830- )壮族民族英雄。
11、黄兴(1874~1916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后改名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父黄筱村是秀才,教馆为生。黄兴早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1898年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署名竞武、庆午。革命时期曾用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时人多称其为黄克强。黄兴与孙中山常被以“孙黄”并称,卒于上海。
12、黄绍竑(1895.12.1~1966. 8.31 )字季宽,广西容县人。著名爱国将领,桂系三巨头之一。曾任民国政府三省主席。
13、黄现璠(1899—1982),原名甘锦英,壮族,祖籍广西扶绥县。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民族学的第一个学派——八桂学派的开派领袖。

邰姓人口数量

邰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0位。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348位,当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1%,总人口大约有13万人。
姓氏源流
1、源于姜姓,是周族始祖弃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邰姓始于尧舜时期,邰氏的始祖就是上古时期有大功于民族进化的贤人后稷,他是帝尧的农官,因治理农业有功,尧就封他为邰国的国君,从此便有了邰姓。根据《说文》上说,后稷为尧的大司农,以功受封于邰这个地方,子孙就以邰为姓氏。当时邰地的位置,根据考证,就在现在的陕西省武功县的境内。中国的邰氏家族,就发源于这个地方。到了唐朝以后,邰氏主要繁衍于山东半岛北部叫平卢的地方。
2、为大利稽氏所改。据《周书》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大利稽氏,入中原后改为邰氏,又据《通志·氏族略》载:“大利稽(三字姓)之为邰。”邰姓望族居平卢(今山东省益都)。

莫姓人口数量

■数量排行
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
■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人较支援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西南巨儒”,精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操守,今暂从专家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① 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
②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
得姓始祖: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著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钜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钜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十国至两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潮州。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明初,山西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清初,清政府移两湖之百姓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两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庆。清中叶之后,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如今,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
■历史名人
莫邪:春秋时期吴国人。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干将回答说:“ 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后人经常用干将、莫邪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
莫含:东汉左将军,穆帝很赏识他的才能,经常让他参与讨论军事机密、国家大事。后来被封为关中侯。
莫云:莫含孙,北魏大臣。兄莫云好学善射,道武帝时,赐爵关内侯。太武帝时以功进爵安定公,迁镇西大将军。
莫题:莫含孙,莫云弟,道武帝时以功赐爵东宛侯。因侍宴不敬获罪,黜为济阳太守。后令其监造平城。因久而懈怠,赐死。
莫琮:宋代的官吏,字叔方。仁和人。历经明、福两州官。他的品行相当高尚,并且教子有方。他有五个儿子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俱登科。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是“燕山五宝”。
莫蒙:湖州人,宋代官吏、学者。在太学读书时,以文鸣京师。就特科出仕,由县丞累官至通化军知府。工诗,词尤婉丽。有《卧驼集》。
莫胜: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书画家。曾任虎贲左卫经历。工书画,善绘鱼。
莫藏:浙江海盐人,字用行,号素轩,明代学者、书画家。其博涉经史,能诗,工书画。有《素轩稿》、《五音字书辨讹》等。
莫骏:广西省平乐人,明代官吏。举人出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做官二十余年,人称廉洁。
莫矜:广西省融水永乐人。1938年加入gcdzg,后来任中共融县支部书记,融县特支副书记,抗日挺进队政治指导员,中共桂黔边区工委书记,桂黔边区人民保卫团政委兼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北总队政委兼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柳州专署副专员、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冶金局副局长等职务。
莫修符:唐朝文人。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他所写的《桂林风土记》,很有文化价值,文才也很好。世传的佳作。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广东省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年),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 。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蹟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
莫君陈: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北宋官吏。仁宗时进士。神宗熙宁年间新置**科,中首选,为王安石所倚重。有《月河所闻集》。
莫伯镕: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少有超乎世俗之志,年五十即归休,请名师教诲其子。子三人皆登科,时号“三莫”。长子莫济后又中博学鸿词科,居官给事中时,因反对外戚张说被罢职,后仕至司农少卿。次子莫汲曾为国子监正,因得罪秦桧被贬化州知府。三子莫冲亦曾中博学鸿词科,官任明州长史,以循良称。
莫如忠:松江府华亭人,明代官吏、学者。嘉靖年间进士,累官浙江布政使。善草书、诗文有体要。有《崇兰馆集》。
莫如足:广州府新会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由庶吉士擢御史,曾经弹劾仇鸾,有直声。官至大理左丞,数伸冤狱。
莫友之:清朝时期道光举人,独山人。少年时期就很喜欢读书精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工于诗,他的书法也很好,在当时与遵义的郑珍齐名,当时号称“郑莫”。著作有:《声韵考略》、《遵义府制》、《过庭碎》、《唐本说文木部芊异》。
莫是龙:明代画家,字云卿,华亭人。后来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十岁就能写诗作对。擅长于书画,著有《石秀斋集》、《画说》等。
莫我愚:湖南省善化(今长沙)人,清代书画家。工诗,不喜为时文。于真、行、草书、指头书、筋头书,皆不学而能。工法山水,尤善写照,所绘莫不神态毕肖。
莫与俦:贵州省独山人,清代官吏、学者。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盐源知县,后改遵义府学教授。有《贞定先生遗集》。
莫仕睽:清朝广西平南人。参加太平军,清咸丰六年为刑部尚书。咸丰十一年升迁为开朝王宗殿前忠诚伍天将,任藩镇统官。曾处理外交事务,后来封为补王。同治三年发觉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在天京阴谋叛乱,与浙江的巡抚曾国荃暗中勾结,于是他当面指责李秀成,并带领军队将宋永祺从忠王府中抓获逮捕。天京陷落以后,他回家乡平南。逝世的时候有70岁。
莫荣新:字日初,广西省桂平人,莫宣卿之孙莫平米后裔,行武出身。早年跟从陆荣廷坐镇梧州,担任广西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民国四年(1915年)担任桂平镇守使。民国五年参加护国战争,升为第三军军长。后来转任广东省广惠镇守使。民国六年任广东督军。后参加护法战争,曾经担任护法军政府代理总裁兼陆军部长。民国九年被陈炯亮所逐,败回广西。
■郡望堂号
1、郡望
钜鹿郡:秦始皇置郡于钜鹿。在今天的河北省平乡、任县以北至晋县一带的地区。
江陵郡:汉代的时候设定了县,南齐的时候改置了江陵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河间郡:汉高帝的时候置郡,因为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2、堂号
钜鹿堂:最早的莫姓堂号。
敦本堂:钜鹿堂的分支。
德荫堂:敦本堂的分支。
威远堂:宋朝莫蒙,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
此外,莫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济堂”、“河间堂”、“安定堂”等。
■【莫姓宗祠通用对联】
〖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钩河适雒;
奉魁承杓。
——清·莫友之撰莫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道光举人莫友芝书题联。莫友芝,字子偲,贵州独山人。目录学家兼书法家。
瑞梅志异;
猛虎敛踪。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
庆衍金缕;
铸出炉神。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莫宣卿,大中间对策第一,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诏赐其乡名锦衣。家居金缕村,有莫状元读书室。下联典指春秋·莫邪干将铸剑事典。
荣分丹紫;
庆衍金缕。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魏·莫云,好学善射,道武时尝典选曹,迁执金吾,参军国谋议,累进爵安定公。下联典指唐·莫宣卿事典。
状元世泽;
剌史家声。
——佚名撰题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德荫堂”祠门联(1)
全联典指唐·莫宣卿事典。
〖莫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登科称五宝;
对策第一名。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官吏莫琮,字叔方,仁和人。历明、福二州幕官,行已俱有可观。子五人: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俱登科。时比“燕山五宝。”下联典指唐代台州别驾莫宣卿,字仲节,封川人。大中间对策第一,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诏赐其乡名锦衣。
三莫皆进士;
六艺俱行家。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
雄雌墨阳剑;
衍源钜鹿堂。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莫氏宗祠“钜鹿堂”联。
〖莫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笑把湖山当孤注;
饱餐风月不知愁。
——李淡若撰莫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节录李淡若题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胜棋楼联语。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明·莫是龙撰莫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书画家莫是龙口占诗句联。莫是龙,字云卿,华亭人。后以字行,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十岁能文,善书画,有《石秀斋集》及《画说》。有一回,他到袁福征家,看桌上有张帖子,写着“琵琶四斤”四字,两人一起大笑起来。随即口占两句七言诗,诗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人们到处夸他有才华。
竹影松涛传道趣;
花香鸟语透神机。
——佚名题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德荫堂”祠门联(2)
〖莫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五伦之中自有乐趣;
六经以外别无文章
——佚名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春晖堂”联(1)
名剑莫邪,威震天下;
爵侯关中,誉满神州。
——佚名题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造剑名人莫邪,相传为吴王阖庐时人,干将之妻。吴王使干将铸剑,铁汁久久不下,干将知欧冶子炼剑,曾遇民样困难。后以女人配炉神,炉乃出铁。她受干将示意,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果得雌雄二剑。一说莫邪即墨阳,越人,男性,仕吴为大夫,善造宝剑,与干将齐名。下联典指东汉左将军莫含,繁畴人。穆帝爱其才,甚为帝所重,常参军国大谋,卒于左将军。封关中侯。
衔其山川,拾其香草;
蒸以灵芝,润以醴泉。
——陆润庠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春晖堂”联(2)
志行勤修,敬抑传为世德;
人伦瞻仰。勋爵命于王廷。
——佚名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春晖堂”联(3)
下里锦衣,寿母邀荣阙下;
南山彩凤,神童发迹岭南。
——佚名题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岭南状元莫宣卿的事典。莫宣卿,字仲节,封川(今属广东省)人。授台州别驾,以母乞归养。诏赐其乡名“锦衣”。
祖德仰当年,秀拔香绵延世泽;
神恩垂此日,灵钟道显荫家风。
——佚名题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德荫堂”中堂联(3)

赵姓人口数量

当代赵姓总人口数量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即1000个中国人中姓赵的至少有23个。

简姓人口数量

简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台湾等省为多。目前简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二十四位。目前并没有对于简姓人数统计的具体资料!

谈姓 人口数量

约41万人,排名第212位
:tieba.baidu./f?kz=76329045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