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有哪些 园林绿化对环境的作用?

火烧 2021-12-14 20:30:10 1067
园林绿化对环境的作用? 园林绿化对环境的作用?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适合的,有不大适合的,有坏的。人的生存,人的寿命长短,同这些条件的好坏关系极大。通过绿化植树,种花种草,改良土壤,改善水质,保证空气清
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有哪些 园林绿化对环境的作用?

园林绿化对环境的作用?  

园林绿化对环境的作用?

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适合的,有不大适合的,有坏的。人的生存,人的寿命长短,同这些条件的好坏关系极大。通过绿化植树,种花种草,改良土壤,改善水质,保证空气清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精神焕发地建设祖国。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是美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城市的美丽,除了在城市规划设计、施工上善于利用城市的地形、道路、河边、建筑配合环境,灵活巧妙地体现城市的美丽外,还可以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市、工厂的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城市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二)净化空气
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菸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这些都对净化空气起了很好的作用。
1. 吸滞烟尘和粉尘 空气中的灰尘和工厂里飞出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这些微尘颗粒,重量虽小,但它在大气中的总重量却是惊人的,许多工业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为五百吨左右,某些工业十分集中的城市甚至高达一千吨以上。在城市每燃烧1吨煤,就要排放11公斤粉尘,除了煤烟尘外,还有由于工业原料的粉碎而产生的粉尘,有金属粉尘、矿物粉尘、植物性粉尘及动物性粉尘。粉尘中不仅含有碳、铅等微粒,有时还含有病原菌,进入人的鼻腔和气管中容易引起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有些微尘进入肺部,就会引起矽肺、肺炎等严重疾病。植树后,树木能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粉尘,树木吸滞和过滤灰尘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树林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减低,气流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树木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或汁液,能吸附空气中大量灰尘及飘尘。蒙尘的树木经过雨水冲洗后,又能恢复其滞尘作用。
树木的叶面积总数很大。据统计:森林叶面积的总和为森林占地面积的数十倍。因此,吸滞烟尘的能力是很大的。我国对一般工业区的初步测定,空气中的飘尘浓度,绿化地区较非绿化地区少10%-50%。可见,树木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
草坪植物也有很好的蒙尘作用,因为草坪植物的叶面积相当于草坪占地面积的22-28倍。有人测试过,铺草坪的足球场比不铺草坪的足球场上空的含尘量减少2/3-5/6。
2. 吸收有害气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是冶炼企业产生的主要有害气体,它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001%时,人就会呼吸困难,不能持久工作;达到0.04%时,人就会迅速死亡。氟化氢则是窑厂、磷肥厂、玻璃厂产生的另一种剧毒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危害比二氧化硫大20倍。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的柳杉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公斤。上海地区1975年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厚皮香、广玉兰、棕榈、胡颓子、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紫穗槐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由于城市人口比较集中,在城市中不仅人的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而且各种燃料燃烧时也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吸收大量氧气,所以有时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05%-0.07%。二氧化碳虽是无毒气体,但是当空气中的浓度达0.05%时,人的呼吸已感不适,当含量达到0.3-0.6%时,人就会感到头痛,出现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增高等现象,对人体就有害了。
树木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也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厂。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们生存必需的氧气,通常1公顷的阔叶树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570公斤氧气。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由此可见,城市中的公园、行道树、庭园、草坪等对调节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们在树木茂密的地方感到空气特别新鲜的原因。
(三)调节气候
树木具有吸热、遮荫和增加空气溼度的作用。
1. 提高空气溼度 树木能蒸腾水分,提高空气的相对溼度。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要形成1公斤的干物质,大约需要蒸腾300-400公斤的水,因为树木根部吸进水分的99.8%都要蒸发掉,只留下0.2%用作光合作用,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溼度比城市高38%,公园的溼度也比城市中其它地方高27%。1公顷阔叶树林,在夏季能蒸腾2500吨的水,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比同等面积的土地蒸发量高20倍。据调查:每公顷油松每月蒸腾量为43.6-50.2吨,加拿大白杨林的蒸腾量每日为51.2吨,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汽增多,空气溼润,使绿化区内溼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2. 调节气温 绿化地区的气温常较建筑地区低,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尤其在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而较建筑物地区可低10℃左右,森林公园或浓密成荫的行道树下效果更为显著。即使在没有树木遮荫的草地上,其温度也要比无草皮的空地低些。据测定:7-8月间沥青路面的温度为30-40℃,而草地只有22-24℃。炎夏,城市无树的裸露地表温度极高,远远超过它的气温,空旷的广场在1.5米高度的最高气温为31.2℃时,地面的最高地温可达43℃,而绿地中的地温要比空旷广场低得多,一般可低10-17.8℃,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
树木防风的效果是显著的,冬季绿地不但能降低风速20%,而且静风时间较未绿化地区长。树木适当密植,可以增加防风的效果。春季多风,绿地减低风速的效应,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这是因为风速大,枝叶的摆动和摩擦也大,同时气流穿过绿地时,受树木的阻截、摩擦和过筛作用,消耗了气流的能量。秋季绿地能减低风速70-80%,静风时间长于非绿化区。
(四)减弱噪声
城市中工厂林立,人口集中,车辆运输频繁,各种机器马达的声响嘈杂,汽车、火车、船舶、飞机、建筑工地的轰鸣尖叫,常使人们处于噪声的环境里,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妨碍睡眠和谈话

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园林若无花,风景如被杀,四处植美卉,声价涨一倍。 恩 说的很准确 没有补充的了

浅谈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浅谈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我国目前正积极加速城市化的程序。城市化带来了现代文明,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给人以健康和美的享受,人们渴望与自然共融。现代社会的人们即向往自然又离不开城市化程序中的一大矛盾。为了改善并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以植物造景为主,融生态、保健、科学、文化和艺术为一体的生态园林成了现代园林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也成为评价园林优劣的重要指标。
花卉是园林植物中最主要的部分,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取其字面含义;广义的花卉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是观赏植物的同义词。本文所讲的花卉主要指草本类和花灌木。花卉种类繁多,形态习性各异,在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花丛、花带、花台、花坛、花境、花卉立体应用和专类园等,现分别作一介绍。
一、 花丛
花丛是用几株或几十株花卉组合成丛的自然式应用,以显示华丽色彩为主,极富自然之趣,管理比较粗放。
花丛适宜布置在建筑物旁、路旁、林下、草地、巖缝和水边,特别适宜于自然式园林中应用。花丛多选用多年生,耐粗放管理的宿根或球根花卉,如蜀葵、芍药、鸢尾、萱草、菊花、百合、玉簪等。由于花丛体量较小,选材时应少而精,以一种或两种花卉为主体。同时,还应根据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选材和配量。花丛要求自然式布置,栽种时各株间距不要相等,也不要成行成列地种植,避免形成直线。同时各种花卉要高低错落、疏密间致,富有层次变化,并注意游人前进的方向,各花丛应有变化,避免千篇一律。
二、 花带
花带是花卉呈带状的种植方式,其宽度一般为1米左右,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
花带可设定在道路中央或两侧、水景岸边、建筑物的墙基或草地中,形成色彩绚丽、装饰性较强的连续景观。花带按栽种方式可分为规则式花带和自然花带;按植物材料可分为专类花带和混合花带。专类花带是由一种或一类观赏花木的不同品种组成的花带;如水仙花带、郁金香花带、鸢尾花带、百合花带、杜鹃花带等;混合花带是由几种或几类花卉组成的连续景观,该类花带设计时必须根据各种花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选材,合理配置,以某种花卉为主调,其他花卉种类配合,并要求所选的花卉开花繁茂、花期一致。
三、 花坛
花坛是一种古老的花卉应用形式,源于古罗马时代的文人园林,16世纪在义大利园林中应用,17世纪在法国凡尔塞宫中达到了高潮。
花坛的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图形轮廓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花卉,运用花卉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花坛应用的植物材料主要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少量的大本观赏植物。广义的花坛还包括盆栽花卉摆设成各种形式的盆花组合。花坛常布置在建筑物前方、交通干道中心、主要道路或主要出口两侧、广场中心或四周草坪上等,与四周形成对比而引人注目,起到美化环境、分隔或联络空间的作用。花坛依布置方式分为盛花花坛和摸纹花坛。盛花花坛又称集栽花坛,是将几种不同种类、不同高度及不同色彩的花卉栽植成花丛状,一般是中间高,四周低,以供全方位欣赏或后高前低供单面欣赏。北方常用的花卉有三色堇、雏菊、金盏菊、紫罗兰、金鱼草、石竹类、瓜叶菊、美女樱、矮牵牛、鸡冠花、凤仙花、翠菊、一串红等。摸纹花坛又称毛毡花坛,是以色彩鲜艳的低矮种类为主,在平面或立面上用植物种植成各种精美图案的一种花坛形式,常用的花卉有五色苋、半支莲、香雪球、地被石竹、彩叶草、四季秋海棠等,平时应经常修剪以保持花坛图案的纹样清晰和整齐美观。
花坛的设计应根据立地条件和周围环境而定。花坛的形状、体量,植物材料的选择,色彩搭配都应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盛花花坛内部色彩不宜过多过杂,一般大面积花坛以3~5种为宜,小面积1~3种即可,且花坛内颜色应有主次之分,主色调在种植面积和体量上要大些。花色还应有随季节而调整,春季多以黄、红、橙和粉色为主;夏季以青、紫、蓝等冷色调为主;秋季为成熟收获季节,应以黄、橙为主;冬季以红色为主。摸纹花坛设计纹样要精细美观,但外形轮廓不宜太复杂,五色苋种植最窄处不小于10厘米才能保证图案清晰。
四、 花台
又称高设花坛,是将花卉种植在高出地面的台座上面形成的花卉景观,一般面积较小,台座高度多在40~60厘米。
花台多用于广场、庭院、台阶旁、出入口两边及窗户下等处。花台按形式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规则式花台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梅花形、菱形等,多用于规则式园林中;自然式花台常用于中国传统的自然式园林中,形式较为灵活,常结合环境与地形布置。植物材料应根据花台形状、大小、及所在环境来选择。规则式花台多选用花色艳丽、株高整齐、花期一致的草本花卉,如鸡冠花、万寿菊、一串红、郁金香等,还可用麦冬类、南天竹、金叶女贞等作配植;自然式花台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更为灵活,花灌木和宿根花卉最为常用,如芍药、玉簪、麦冬、牡丹、南天竹、迎春、竹类等,在配置上可以单种栽植如牡丹台等,也可以不同植物进行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搭配,不同植物种类混植时要考虑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要求。
五、 花境
花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炼而用于园林中的花卉应用形式,是花卉配置由规则式向自然式的过渡。
花境为一次设计种植,可多年使用,并能做到四季有景。此外,它还有分隔、围合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功能。花境多用于林缘、墙基、草坪边缘、路边坡地、挡土墙垣等装饰,故又称境边花坛、花缘。
花境一般为狭长形,常作有变化的重复,其基本组成单元是高矮、花期不同的5~10种花卉。花境边缘可以是直线或曲线,依所处环境而定。花境依游人视线方向可设为单面观赏或两面观赏。单面观赏的花境通常以树丛、绿篱、墙垣或建筑物为背景,近游人的一侧植物低矮,逐远渐高,宽度约为3~4米;两侧植物渐低,宽度约为4~8米。花境植物材料应以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可露地越冬的多年生花卉为宜。花卉配置时应体现出高低错落的自然景观,匍匐生长的在前,无限花序直立的在后。此外,还应考虑花期和花色两方面,以达到生长季节不断有花可赏,且每个季节有突出色调,构成不同的季相景观。镶边材料可选用草坪或其他低矮植物。花境种植床土层深一般为30~50厘米,并有2%~4%的排水坡度。
六、 花卉立体应用
花卉立体应用是相对于常规平面应用而言的一种应用形式,主要是通过适当的载体和植物材料,结合环境色彩美学与立体造型艺术,通过合理搭配,将花卉的装饰功能从平面延伸到空间,从而达到较好的立面或三维立体的绿化装饰效果。根据景观特点及所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将花卉立体景观分为垂直绿化和花卉立体装饰两大类。垂直绿化是用各种攀缘植物对建筑立面或区域性环境、篱垣、棚架、栏杆、灯柱及桥梁等进行竖向绿化,是增加城市绿量的一个重要方法。花卉立体装饰有立体花坛、花钵、悬挂花篮或花箱等形式,立体花坛、花钵广泛应用于广场、公园及街头等处,悬挂花箱、花篮、花槽多用于庭院、墙壁、门厅等处装饰,也可装饰护栏、栏杆等。花卉立体应用可以弥补地面空间不足,增加绿量,并能短时间内形成景观,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花卉应用形式。
七、 专类园
专类园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种植同一类花卉供游赏、科研或科学普及的园地。有些花卉变种品种繁多,并有特殊的观赏特性和生态习性,宜于集中一园专门展示。专类园可分为专类花卉花园和主题花园两大类,专类花卉花园是在一个园中收集和展示著名的或具有特色的花卉,如牡丹、梅花、山茶、杜鹃、蔷薇、丁香、樱花、海棠、桃花、芍药、荷花、水仙、仙人掌类等;主题花园是利用植物的某一固有特征而营建的专类园,突出某一主题,如芳香园、百草园、岩石园、药草园、水果园等。专类园在景观上独具特色,能在最佳观赏期集中展现同类植物的观赏特点,给人美的感受。专类园的规划设计,首先应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可进行适当的地形改造;植物配置可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或混合式,在景观上既能突出个体美,又能展现同类植物的群体美。
我国是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花卉资源,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对于野生花卉的利用,早在公元前就已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开始了。且花卉的装饰范围,几乎与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游乐设施的不断增加同步发展。甚至可以说,凡是有人进行活动的场所与环境,就有花卉装饰,且装饰形式也多种多样,力求达到多层次、多方位的空间装饰效果,使花卉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们,给人以亲近感。现在除了花坛、花境、花丛等常见应用形式外,还有各种室内装饰、艺栽、瓶景、箱景、礼仪用花等形式。不仅花卉应用形式繁多,花卉种类也相当丰富,早已跨越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花卉新品种选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优的花卉种类或品种应用到城市绿化与家庭美化中,应用形式也将不断拓宽。花卉必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生活新增光彩。
楼主自己修改发挥吧!

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有哪些?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卉是百草的总称。狭义概念是指艳丽多彩、千姿百态、气温芬芳的花花草草,主要指草本花卉。广义的范围不仅仅是草本花卉,也包括灌木、乔木,藤本花卉,还包括不开花和花不显著、但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所有植物。
花、草、树能绿化美化环境。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空气清新,有杀菌、防止污染、促进人体健康作用。绿色植物覆蓋地面,防止水土流失,对维持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当前各地都以建立花园城市、花园小区、花园工厂、花园式学校为目标,因此,需要种植大量的c花、草、树。因而,花卉具有广泛的环境效益。
花卉是青春和生命的象征,花卉鲜艳的色彩和沁人肺腑的芬芳,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使人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
1.花坛花卉
可以用于布置花坛的一、二年生露地花卉。比如春天开花的有三色堇、石竹;夏天花坛花卉常栽种凤仙花、雏菊;秋天选用一串红、万寿菊、九月菊等;冬天花坛内可适当布置羽衣甘蓝等。
2.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装饰室内及庭园的盆花。如木瓜海棠、扶桑、文竹、一品红、金桔等。
3.室内花卉
指通过C4途径来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一类花卉。一般观叶类植物都可作为室内观赏花卉。如发财树、巴西木、绿巨人、绿箩、五彩玉米等。
4.切花花卉
⑴宿根类:如非洲菊、满天星、鹤望兰。
⑵球根类:百合、郁金香、马蹄莲、香雪兰等。
⑶木本类切花:如桃花、梅花、牡丹、月季、玫瑰等。
5.观叶花卉
主要根据观赏部位来定的。如绿巨人、铁树、蕨类植物等。
6.荫棚花卉
在园林设计中,亭台树荫下生长的花卉。麦冬草、红花草以及蕨类植物,皆可作为荫棚花卉。

园林绿化面积咋算 园林绿化面积咋算

1、成片绿地(指种植乔灌花草的纯绿化地),按外轮廊线面积计算。
2、花坛按池壁结构外围投影面积计算。
3、小区行道树,当株距不小于4米时,按种植池宽度乘道路长度计算绿化面积;当株距大于4米时按种植池心墙计算绿化面积。
4、供休闲步游用的园路,且平均宽度小于(含)2.7米时,园路面积可计算为绿化面积。
5、喷水池、游泳池按池壁结构外围投影面积计算。
6、绿化地配套建设的以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硬地广场,可计算绿化面积。
7、塑石、亭榭、花架、露天溪流等小品设施,按占地面积计算绿化面积。
8、利用底楼或楼梯下方空间,种植永久性乔灌花草的,按占地面积的50%计算绿化面积。
9、植草砖停车场,按30%计算绿化面积。
10、各类运动场 如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当占地面积小于应建绿化面积的20%时,可计算为绿化面积。

花对环境的作用?

花对环境的作用:
常绿的观叶植物一般都有净化空气的效果。
另外白天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拨出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拨出二氧化碳。不过白天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的多,所以主要是拨出氧气!

园林绿化书?

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书名的书,你去VeryCD或是百度档案库找找,应该有很多相关资料与书籍

概述森林对环境的作用

森林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森林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森林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一些灰尘和颗粒净化空气
森林是一座生物水库,可以保持水土
一般来说,森林可以改善气候环境,降低温差,保持空气溼润
森林还可以防风治沙,改善环境

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作用

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资讯和物质。 绿色植物最为突出的作用,当然就是合成有机物。这个庞大的“吸碳制氧厂”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跟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形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6CO2+H2OC6H12O6+6H2O+6O2 接着葡萄糖分子形成淀粉:nC6H12O6(C6H12O6)n+nH2O 当淀粉在叶子里受酶的作用时又分解为葡萄糖:(C6H12O6)n+nH2OnC6H12O6 总方程式:6CO2+H2OC6H12O6+6H2O+6O2 这样,绿色植物就依靠自身完成了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绿色植物中发生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在矿藏的勘探中,植物有时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金属矿区的土壤中,这种金属的含量特别高,一般植物都无法生长;然而,有些植物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生长得很正常。这些植物就成为那种金属的“指示植物”。比如,酸模、常山或某些石竹科植物丛生之地,常会发现地下有铜矿。地下若有金矿石,上面往往长忍冬,地下有锌矿,上面多长三色堇。兰液树分泌物里,镍含量较高时,它告诉人们:注意,这里可能有镍矿!在美国发现一种豆科植物“灰毛紫穗槐”,是铅矿的指示植物;他们还发现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指示硒矿。通过这些植物的帮助,人们不必通过地质勘探也能够推测地下的矿藏了。 许多绿色植物,还起著化学试剂的作用。杜鹃花、铁芸箕共生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马桑遍野之地,土壤呈微碱性;碱茅、马牙头群居处,是盐化草甸土的标志;如果荨麻、接骨木的叶里含有铵盐,预示它们生长的土攘中含氮量丰富……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不仅人类苦不堪言,就连植物也是深受其害。在南京某处,曾出现雪松因附近工厂排出的SO2和HF引起针叶发黄枯焦的事件。象雪松这样敏感的植物,在有害物质浓度极低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时,起到了大气污染的“报警器”的作用。 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时,一般有害气体都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钻入的,因此叶片上往往出现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则多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植物都可以指示大气污染;一般来说,不同植物所指示的有害气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请注意,这是SO2污染的迹象。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不祥之兆。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多半是讨厌的Cl2在作怪。其他的指示植物还有:紫花苜蓿、胡萝卜、菠菜可以监测SO2污染;菖兰、郁金香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玉米可以监测氯污染等等。而像柳杉、银杏、国槐等植物,甚至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呢! 此外,各种水生和沼生植物对净化污水也由明显的作用。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实验水池中栽培了芦苇后,从水中排除的悬浮物减少了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总硬度减少了33%。水池中的水经芦苇的净化,明显清洁多了。 其他的水生植物在净化污水方面也是各显神通: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植物可以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凤眼莲、浮萍、菹草、金鱼藻等植物有较高的吸收水中重金属的能力……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对于这些植物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养料。它们是人们净化污水的好帮手。 鼠是农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敌——它不仅糟蹋粮食,而且还传染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瘟疫。多少年来,人们不断发明新的灭鼠药物,始终收效甚微。然而信不信由你,有些绿色植物就具有驱鼠的效应。这些驱鼠植物(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植物猫”),包括接骨木、芫荽、闹羊花等,大多可挥发对鼠类有剧毒作用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发出令鼠类无法忍受的气味,达到驱鼠的目的。利用这些植物驱鼠,既有效又环保。 随着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不断枯竭,人们一方面探索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另一方面,开始在绿色植物中寻找能源的替代品“石油人工林”——直接能代替石油的烃类和油脂类的树种,它生产的液汁甚至不用加工就可以用作汽车的燃料。 在植物家族中,有一类植物具有改良土壤的能力,因而被称为“绿肥”。人们常常请它们当开路先锋,到十分艰苦的旱、涝、盐、碱、酸、瘠的盐碱荒地或红壤荒地去“落户”。它们不仅能在这些地区扎根生长,而且还积极地替庄稼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外,绿肥植物多有强大的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它们死亡腐烂后,土壤表层就留下了丰富的养分。据计算,每亩如果收1500公斤苕子,土壤里就相当于增加了57公斤氮肥、12公斤磷肥、13 公斤钾肥!像紫云英、苜蓿等一些豆科绿肥,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化肥厂——它们利用根瘤中的固氮菌,将空气的氮气合成为氮肥,每亩可产氮肥50公斤左右。绿肥植物是多么大的肥料仓库啊! 绿色植物的作用还有很多。无论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其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植物的各个部分经过加工,可用做燃料、肥料,也可以制成大量化工产品;某些植物体内含有特殊的珍贵物质,可提炼出来制作香料、药物等等……绿色植物对于我们,真是太重要了。 葱郁的枝叶,芬芳的果花,无不令人陶然。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些貌似美丽和平的生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化学战呢?植物化学武器的种类很多,几乎都是有机物,酸类有:香草酸、肉桂酸、乙酸、氢氰酸等;生物碱类有:奎宁、丹宁、小檗碱、核酸嘌吟;醌类有:胡桃醌、金霉素、四环素;硫化物有:萜类、甾类、醛、酮、卟啉等等,这些化学武器分布于各类植物中,多集中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中,可随时释放。 植物间的化学战有“空成”、“陆战”、“海战”三类,其手段之多,用心之险,恐怕即使是人类也要自叹弗如。 空战:植物把大量毒索释放于大气中,形成大气污染使其它植物中毒死亡。加洋槐树皮挥发一种物质能杀死周围杂草,使根株范围内寸草不生;风信子、丁香花都是采用空战治敌的。 陆战:这些植物把毒素通过根尖大量排放于土壤中,对其它植物的棍系吸收能力加以抑制。如禾本科牧草高山牛鞭草,根部分泌醛类物质,对豆科植物旋扭山、绿豆生长进行封锁,使之根系生长差,根瘤菌也明显减少。 海战:利用降雨和露水把毒气溶于水中,形成水污染而使对方中毒。如桉树叶的冲洗物,在天然条件下可以使禾本科草类和草本植物丧失战斗力而停止生长;紫云英叶面工的致毒元素-硒,被雨淋人土中,就能毒死与它共同占据一山头的植物异种。 绿色植物是比我们人类古老得多的大家族,我们对它们中复杂多变的化学现象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植物中还有很多祕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揭示。

温度环境调控在园林绿化中有哪些应用?

(1)小而精的原则
在北方比较缺水的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工水景要谨慎考虑,尽量节约用水。对于自然存在的如水塘、水池、河流,应加以充分的利用,尽量减少开挖大的水面,应以小而精取胜,多用点、线状水体。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考虑到水体的养护问题。例如小水体面积小、自身回圈能力差,如何使水回圈起来并便于清理,使其真正做到“流水不腐”,是我们应该谨慎处理的问题。
(2)宜下不宜上的原则
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规律、地势相符合,除了特定的一些旱地喷泉,小面积的喷水外,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因为喷泉大多向上喷涌,是需要能量的支援它们来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因此,为了使水景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和原有的地形,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营造尽可能美的景观。
跌水、小水幕、水墙这些表现形式就比较符合这一观点。这类水景实际上是瀑布的一种变形,通过一系列台阶将水流落差降低,同时降低了水和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噪音,丰富了景观的变化。
(3)宜虚不宜实的原则
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此处的虚水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从而暗示出水的意念。这种表现形式在许多水源丰富的地区也被广泛采用,如澳门通向市督府的大路,采用当地的黑白沙石,以曲线形黑白相间铺装,犹如波浪一般,效果很好。又如台湾基隆河大佳段河川绿地广场设计中,在铺地中拼接海洋生物图案和模型,使人自然联想到海洋,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4)科技为先的原则
现代城市水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的水景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水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自由化。而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也使水景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过去,许多水景由于耗材多、没有先进的水景配置,严重浪费了水资源,让许多水白白的流走。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使水体可以回圈利用,降低了水景的成本,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解决了许多地方的缺水问题,使水景的营造成为可能。许多缺水的城市完全可以利用雨水、中水、海水、太阳能等来满足水景设计的需要,这些都是在过去所无法利用和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有前瞻性的小区纷纷在小区内建设了面积较大的中水处理站和雨水采集回收系统。
(5)遵循自然的原则
不合理的水景规划与设计无疑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时甚至难以弥补。因此,设计师应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进行详尽的调查,从而设计出符合该地区自然生态的水景。其次,许多水景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在水底做很厚的防水层,从而使水与周围的环境完全隔离,这也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设计师应该尽量少的变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络,才能营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水景。
(6)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水景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原则
水景系统的能源消耗应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如不具备使用可再生能源条件,也可采用低能耗设计方案和装置选择。
②采用可持续的构造设计原则
具体为:无害化-采用对环境的负作用及损害最低的方案,避免在使用对其他自然环境掠夺式破坏的材料;如避免大量使用破坏山体的山石。生态化-水体池岸、河道等的设计要有利于水环境的生物、植物、鱼类的生存;节能化-从住区水环境的生命周期来考察、评估设计方案,优选低能耗的方案;综合化-综合审美要求与功能要求、经济与实用、生态效用与日常维护、保养等多方面的要求;
③文化的可持续
体现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本土化的设计等。治理自然环境在很多时候也必须与人文环境的治理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成效。比如,没有城市卫生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中国的7座城市被列入环境污染的前10名,与其说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致,不如说是更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要素。文化是城市环境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居住区不仅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而且必须要有文化内涵,要与民族文化传统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必须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个社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