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中赵云到底存在吗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真的赵云这个人物

火烧 2021-06-24 16:23:21 1062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真的赵云这个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真的赵云这个人物有,只是没有演义中那么神奇就是了。不过武功好,加上人长得帅,还深得刘备信任,这三点是毫无悬念的。中国历史上有没有韦小宝这个人物?小宝是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真的赵云这个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真的赵云这个人物

有,只是没有演义中那么神奇就是了。不过武功好,加上人长得帅,还深得刘备信任,这三点是毫无悬念的。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韦小宝这个人物?

小宝是个虚拟的小说人物,按小说推算,小宝应该比康熙小2岁,即出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小说故事大约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左右结束,小宝28岁。但是近来有人研究原型应该是清朝康熙时代的隆科多,只是隆科多没有小说中的韦小宝幸运。韦小宝的母亲韦春芳是一扬州妓院「丽春院」的妓女。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为人好赌、好色,骂人、骗人、赌钱作弊更是家常便饭,又有江湖义气。
韦小宝并不识字,但爱听说书,受说书故事中英雄人物影响,个性颇有义气。
韦小宝有很多不同身份:
因缘际会进入皇宫认识了康熙皇帝并结为好友,曾做过假太监、御膳房总管、御前侍卫副总管、都统、抚远大将军、通吃伯、通吃侯、鹿鼎公等。
曾代康熙皇帝在少林寺出家,法号晦明,在寺中地位仅次方丈晦聪。
天地会青木堂香主。
神龙教白龙使。
韦小宝生财有方。赌钱作弊手段高明,在皇宫生涯初期即以作弊手段赢了赌友太监温有道温有方兄弟等不少银子。在奉旨抄鳌拜家时与索额图协议私吞鳌拜部份家产而发了大财……]
韦小宝曾拜陈近南(即历史上的陈永华)和九难师太为师。他也曾向不少高手如海大富、洪安通、澄观等学过武功, 但因个性懒惰而只学得一鳞半爪。唯独跟九难师太学的「神行百变」却学得不错。
韦小宝有七个妻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为双儿、沐剑屏、曾柔、方怡、苏荃、阿珂、建宁公主,长子韦虎头、次子韦铜锤和三女韦双双。七个妻子本来无分大小,然而在新修版中,康熙下旨把建宁公主配为韦小宝正妻,惟韦小宝心中思量最爱者为双儿。

肯定没有,但有些喜欢附会的人给韦小宝找了几个所谓的原型
1、隆科多
2、金庸说韦小宝的原型是阿Q,
3、御前侍卫托硕
4、一代权臣和珅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纪晓岚这个人物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1]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2]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3]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谢文东这个人呢?

历史上有这个人。
谢文东(1887年-1946年),原名谢文翰,满族,国民党陆军中将。1887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永甸村。以后全家迁入勃利县碾子河村。早年种地,养蚕等;1932年参加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任骑兵旅团长;后曾任民众救国军总司令、东北反日联合军军事委员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1939年3月在日军残酷讨伐下投敌。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新编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五师师长、第五战区中央先遣军第三军军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1946年,所部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11月,被俘虏;12月3日,在勃利县经公审枪决。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貂禅这个人物?

貂禅,三国志中无此人 后汉书也没有,大多史书都没有 所以可以很肯定的得到结论,历史上没有大美女貂禅 要不然,这么有名的大美女不可能不入史册的

历史中赵云到底存在吗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真的赵云这个人物

探究: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花木兰这个人

一代巾帼花木兰的确史有其人,她的传奇不属于哪个统治阶级,而属于广大的老百姓,其孝、其忠、其勇,都是我们民族大家庭共有的美德。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沈万三这个人,他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人

有沈万三这个人,他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有钱的人,曾帮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但我想肯定不是历史上最有钱的人,和绅就比他有钱

中国历史上有李卫这个人吗?有没有介绍呀?

有这个人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他生于康熙26年(1687),死于乾隆3年(1738)年。李卫家庭富有,为此他出钱捐了个监生资格。在康熙56年(1717),李卫出任了兵部员外郎,两年后又任户部郎中。到了雍正即位后,也就是康熙61年(1722)底他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因为政绩显著,在雍正2年(1724)超擢云南布政使,3年(1725)任浙江巡抚,4年(1726)兼理两浙盐政,5年(1727)任浙江总督。10年(1732),任直隶总督,直至辞世。
大字不识
由于李卫的官是捐来的,并不是科举出身,所以他大字不识几个。师爷等人起草公文奏章,都要读给他听,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而且往往能切中问题要害,对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总以为有神相助。李卫的过人机智由此可见一斑。
李卫在公干之余喜好听人说书,他最喜欢听一位叫季麻子的说书人讲汉唐故事。每遇到忠贤遭到不平,李卫就会呜咽、愤恨,甚至拔剑而起。
虽然识字不多,但李卫对文人、对文化事业还是非常看重的。历史上记载,他曾出钱修过浙江通志,建过书院,给在读士子以丰厚的膏火钱。在雍正年间,因浙江人发生多起文字狱,雍正一怒之下停止浙江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以作惩处,后来在李卫的努力下,雍正7年恢复了科考。第二年殿试的一甲3名,即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因此文人对李卫的印象都很好。
喜爱武艺
李卫身体魁梧,身高6尺2寸(合今天2米左右),膀大腰圆,臂力过人。据说,李卫的两个鼻孔中间相通,麻子脸,而且麻点有铜钱大小。李卫好习武,召兵设勇建营,专门练搏击拼刺之法。每当捕盗之时,李卫都要身披金甲,亲自登台指挥。李卫还向雍正主动请缨,要到军前冲锋陷阵,雍正批示说,这些事还轮不到你。
不畏权贵
当李卫还是微末小吏时,就表现出一种不畏权贵的刚直。他任户部郎中时,管理银库事务。有某位亲王的属下对于收缴的白银都要每千两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库平银。李卫坚决反对,但亲王属下执意要收,李卫就将银柜抬到廊下,写上这是某某亲王的“赢余”,指明是非法收入。亲王闻此大惊,下令停收库平银。雍正也正是欣赏李卫的这一点,即位后大加重用。特别是专门为李卫设了浙江总督一职,全权负责这一重要却难于治理的地区。
狂纵傲慢
李卫也有缺点,就是狂纵傲慢。在云南做布政使时,与按察使张谦不和,后更与贵州威宁总兵石礼哈互相参奏。李卫对上司不敬,私下里呼云贵总督高其倬为“老高”、云南巡抚杨名时为“老杨”。每次弹劾他人,李卫还将奏章向弹劾之人展示。李卫在浙江为官时,每次出门都要绣衣衮袍、声乐齐鸣,前呼后拥,引得人们争相观看。
李卫还曾着力改观西湖景色,他把自己的塑像放在供奉花神的主殿里,甚至在一小神龛内放置了一张他和妻妾们的画像,他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乾隆45年(1780),乾隆南巡时,见此十分不悦,下令毁掉。
缉枭捕盗
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在浙江,李卫坚决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制度改革,清查、弥补亏空及各地积欠的钱粮,清丈土地,修建浙江海塘,成就斐然。其中最有名的是缉拿私盐。清代划分十几个盐区,浙江盐区是其中之一,浙盐在浙、苏、皖、赣四省行销。但清代体制僵化,在浙盐区靠近两淮盐区的地方,不能买就近便宜的两淮之盐,只能吃价高的浙盐,因此导致越区贩私盛行,官盐运销不畅。李卫加强缉私队伍力量,重点打击具有强大组织的大盐枭。沈氏是著名的盐枭,其部下数百名,拥有大船数艘,经常击败官兵,走私气焰非常嚣张。李卫任用韩景琦,与沈氏斗法,终于将其擒拿。
李卫最擅长的是捕盗。当时江南盗贼出没、横行,李卫认为青楼妓女、酒坊茶肆等是“盗线”,不能禁绝,否则很难跟踪盗贼。他或是命人乔装改扮混入贼窝,或是令已归诚的盗贼暗通情报,每次出击时,李卫都将一锦囊交与将士,定能直捣贼巢,大获全胜。结果江南“千里如枕席”,社会治安大为改观。
李卫与吕四娘、甘凤池
雍正的死因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逃出了官府的捉拿,长大后拜甘凤池为师,学得飞檐走壁的功夫,取了雍正的项上人头。吕四娘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负责捉拿吕留良子孙的正是浙江总督李卫。
甘凤池武艺高强,江湖之上名气很大。他早在康熙时期曾在浙江参加过反对朝廷的“朱三太子案”。雍正时期,又联系张云如等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他们尊奉侨居在海外“吕宋山岛”的“朱家苗裔”为“真主”,准备于雍正8年秋天举事。雍正7年(1729),李卫侦破了这一集团。据记载,甘凤池并未表现出什么英雄气概,而是在李卫的诱逼之下,叩头乞求宽恕,并出卖了同志。后来甘凤池等人被判处死刑。
李卫当官
李卫与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最欣赏的3个地方官,雍正称他们为“模范督抚”。除了他们对雍正绝对忠诚外,主要是因为他们治国的本领。
“为政之要,全在用人。”古今同此一理。在清初,当时主要与民休息,培植民生元气,因此对于“清廉”的要求无疑居于首位。但当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以及初步解决了西北准噶尔问题后,康熙本应及时调整用人政策,不仅要重“守”即操守,也应重“才”,但康熙未能如此,其结果康熙后期“清官”遍地,官员只图清廉虚名,不做实事,甚至贪官也扮为“清官”,吏治腐败,民生日困。雍正即位后,与李卫谈论用人时,视清官为“木偶”,因此雍正的用人“才”重于“守”,也就不拘成规,不论资格,不重科举出身。特别是李卫,非科举正途出身,但能做到封疆大吏,这在整个清代是不多见的。李卫死后,朝廷赐予的谥号是“敏达”。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卫为官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香妃这个人吗?

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清高宗时为和贵人、容嫔、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岁。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东陵之裕陵妃园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