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竹楼古诗朗读 李嘉祐《寄王舍人竹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1-08 09:13:57 1061
李嘉祐《寄王舍人竹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王舍人竹楼原文: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寄王舍人竹楼翻译及注释翻译傲然不群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在西边的江岸

李嘉祐《寄王舍人竹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王舍人竹楼原文: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寄王舍人竹楼翻译及注释

翻译傲然不群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在西边的江岸伐取竹子,盖起高楼。清爽的南风自然地吹来,而不用蒲葵扇子扇、那戴着凉帽的人对着水鸥,悠然地睡觉。

注释1王舍人:作者友人,生平不详。2傲吏: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达官显贵。3西江:泛指江西一带,其地多竹。起:建造。高楼:指竹楼。4蒲葵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5纱帽:夏季的凉帽。闲眠:悠闲地午睡。水鸥:即鸥鸟。

寄王舍人竹楼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王舍人竹楼」,实际上借对王舍人「竹楼」的赞美,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起句「傲吏身闲笑五侯」,所谓「傲吏」,大约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为「吏」,却丝毫没有俗务缠身,更著不起那些气焰熏天、炙手可热的「五侯」,其生活情趣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后世遂称他为傲吏,如晋郭璞《游仙》诗说:「漆园有傲吏。」这里将王舍人比喻成庄子。接下来,作者紧扣诗题,写王舍人的「竹楼」。这里作者着重强调了两点:其一,「西江取竹」。西江历来为产竹之地,而竹却又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既「直」又有「节」,所以作者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却是在写这位「傲吏」的品格。其二,「起高楼」。本来,以竹为楼,不可能搭得很高,但作者特意拈出「高」字,一下仅能进一步暗示这位「傲吏」非同一般,同时也为下文的「南风」徐来打好了基础。

  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在写竹楼内的生活,实际上仍在写这位「傲吏」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人生态度。「南风不用蒲葵扇」,一是说 「傲吏」在竹楼上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南风,其悠然自得、无争无竞的心情显而易见;另外,它还隐隐借用了「南凤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之句,巧妙地说明只要沐浴王风,宣扬教化,自然可以使所治之民安居乐业,无需多费精神,碌碌多劳。而「纱帽闲眠对水鸥」句,则更进一步写出这位「傲吏」的心态:他头戴「纱帽」,悠然地对着水鸥入睡。此处的纱帽,是指平民和官吏均可戴的凉帽,与后世的「乌纱帽」即官帽不同。纱帽作为官帽,那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唐宋人诗里,纱帽则多指夏季戴的轻便帽子,官民皆可戴。如白居易《夏日作》诗:「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水鸥」在这里可能暗用了典故,据《列子》记载,从前有人在水边每日与鸥鸟为戏,鸥鸟飞临其身而不惊怕。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也用这个典故。当然,此处说他没有用典也是可以的,水鸥在水边自由自在,悠然起飞,与王舍人与世无争的心境正相契合。用典而使人不觉其用典,正是诗家推崇的一种入化的境界。诗人对王舍人的生活情趣及他的竹楼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也就等于表白了自己的心迹:他不仅是这位「傲吏」的知音,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向往这种生活。

  这首诗运用了一些典故,对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诗歌的主题,具有明显的作用。全诗意蕴丰美,耐人寻味。

竹楼古诗朗读 李嘉祐《寄王舍人竹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王舍人竹楼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作者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刺史时,从题目可知这篇作品是写王舍人竹楼的一首赠诗。 诗词作品:寄王舍人竹楼诗词作者:【唐代李嘉祐诗词归类:【写物】、【赞美】、【抒情】、【隐居】、【闲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