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述山西的历史文化 苏州历史文化ppt

火烧 2022-04-26 11:46:22 1061
苏州历史文化 t 1.说提供苏州文化介绍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

苏州历史文化ppt  

1.说提供苏州文化介绍

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其中苏州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

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苏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云岩寺塔 五代 虎丘 2 瑞光寺塔 北宋 盘门内 3 苏州文庙及宋代石刻 南宋~明 人民路 4 拙政园 明清 东北街 5 留园 明清 留园路 6 太平天国忠王府 1860-63 东北街 7 玄妙观三清殿 南宋 观前街 8 网师园 清 阔家头巷 9 环秀山庄 明清 景德路 10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 北宋 定慧寺巷 11 耦园 清 小新桥巷 12 报恩寺塔 宋~清 人民路 13 盘门 元 城西南 14 狮子林 元 园林路 15 沧浪亭 元~清 沧浪亭街 16 艺圃 明 文衙弄 17 全晋会馆 清 中张家巷 18 俞樾故居 清 马医科 19 保圣寺罗汉塑像 唐宋 甪直镇 20 宝带桥 明清重建 澹台湖东 21 紫金庵罗汉塑像 宋~明 东山西卯坞 22 寂鉴寺佛龛及造像 元 藏书天池山 23 轩辕宫正殿 元 东山杨湾村 24 东山民居 明 东山镇 25 春在楼 民国 东山镇 26 退思园 清 吴江市 27 绰墩遗址 新石器至周 昆山市 28 赵用贤宅 明 常熟市 29 崇教兴福寺塔 宋 常熟市 30 张溥宅第 明 太仓市 31 柳亚子故居 近代 吴江市 32 彩衣堂 清 常熟市 33 太仓石拱桥 元 太仓市 34 师俭堂 清 吴江市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古琴(虞山琴派) 苏州缂丝,宋锦(包含于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包含于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苏州端午习俗(包含于端午节)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苏州园林扩展项目 平江历史街区 中国水乡古镇: 周庄 甪直 苏州以园林与水乡古镇名闻天下,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

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 ”的美誉。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

2.询问苏州的历史以及具体的文化背景、地理等

苏州历史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苏州,虽然已经很老,但当她跨进 20世纪门槛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她依然是那样楚楚动人,充满了古朴典雅的风韵。20世纪初叶的中国,充满风韵的古城又何止苏州一座。很多很多的古都古城 ,都以它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在向世人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然后,整整一个世纪,先是由于战争和动乱,后来又由于空前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许多古城就在这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中,渐渐地面目全非,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神韵。如今,20世纪即将过去,再回首,苏州却依旧古意盎然风情犹在!还是那城墙敌楼,运河古道;还是那水陆相邻,河街并行。两千多年前的格局,两千多年前的位置,尽管风风雨雨,却都遗存到了今天。苏州的命运其实也很坎坷。天下名郡,江南雄州,早在唐宋时候就已经出类拔萃,可惜金兵南侵、蒙古人入主、张士诚兵败、清军屠城、咸丰战乱……,每一次劫难过后留下的都是瓦砾焦士,后来虽得以恢复,但风光却很难再继。

远离了王者和霸气的古城,从此默默地藏匿在小巷深处,终日与文人和庶民为伍,倒也变得平淡质朴,温文尔雅。于是,苏州就有了她别具特色的恬静娟秀、古朴淡雅的风骨。是的,古城饱经沧桑,已经斑驳不堪,但她却是吴地文化的渊源之地。一代一代的人在这小巷里出现,一代一代的人又在这小巷里消失。虽说大浪淘沙,物是人非,可古城却就此有了遍布街巷各个角落的文物古迹,有了足以让后人浏览钩沉的史志书籍。世代沉淀之后的苏州文化,都是这样变得深沉浓郁,令后人回肠荡气铭心刻骨。世纪之末回望古城,这一百年坎坷曲折伴着时光就要流去。然而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是怎样从过去一步步走来。一百年的时间不算太长,因为古城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然而一百年的时间也不能算太短,因为几代人的生命就曾在这里凝聚!

苏州古代名称有匀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夏商有干族建于干国。太伯奔吴,建句吴国,是天之始。越王勾践来吴后,曾置国都于吴五年,至越王翳,又迁都于吴,直至越国灭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苏州。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府为隆平府,都治苏州。历史上的苏州,一度为省会所在地:唐时的江南东道、浙江西道,元时的江淮行中书省,明时的应天巡抚署,清时的江宁巡抚署、江苏巡抚署、江苏布政使,太平天国的苏福省省会,民国时期的江苏都督行署,日伪时期的江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苏南苏州行政专员公署等。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31°19',东经120°37'。

全市面积 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590.97万人,其中市区216.87万人。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487处, 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 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虎丘、盘门、石湖、灵岩、天平、虞山等处,都是著名风景名胜。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木渎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 1998年,苏州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岁月永远向前,古城又将跨进 21世纪的门槛。

论述山西的历史文化 苏州历史文化ppt

3.苏州的历史资料

苏州古时称吴。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历史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传统文化发达、园林风景秀美的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贯境内,太湖在市郊以西,多湖荡河流,而西郊又多山丘,益增胜概。

春秋时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因原为吴地,故名吴县。秦末项梁、项籍在此起义反秦,盖当时江南风俗颇尚武勇,与后世绝异。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东岸地)为吴郡,以吴为治所。汉末孙策、孙权初据江东,亦以吴为驻地,后乃移治京(今镇江),再移秣陵(今南京)。孙吴东晋南朝时,与吴兴、会稽(一说为丹阳)合称“三吴”,为东南富饶之区。梁末改吴郡为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吴州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大业时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苏州。州(郡)名称虽几经变更,治所则均在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县,自此一城遂有两县。唐代后期,吴中人口增加,经济文化都有明显发展,名诗人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都担任过苏州刺史。

唐末苏州曾遭严重兵祸。光启二年(886年),牙将张雄袭踞吴城,次年被逐走。龙纪元年(889年),钱谬取苏州。次年,即大顺元年,杨行密取苏州于钱氏,不久又为孙儒夺去。孙儒军从河南流窜长江南北,到处焚杀,极富破坏性。大顺二年,孙儒焚城而去,钱缪收复苏州。乾宁三年(896年),杨行密军再夺苏州。钱氏大举反攻,于乾宁五年夺回苏州。此十余年间,吴城八次易手,遭祸甚酷。

后梁开平二年和三年(908—909年),淮南杨氏部将周本围苏州七个月而去。此后吴与吴越休战,江南战祸始歇。吴越自动纳土于宋,事在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与周本围城之役相去近七十年。在此期间,吴中承平,钱氏于太湖旁置“撩浅军”,专事兴水利、防水害,农业常获丰收。钱谬之子元琼在苏州造金谷园,即环秀山庄前身。著名的虎丘山云岩寺塔亦建于钱氏统治时的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以吴、长洲二县为治所。徽宗用朱励兴“花石纲”,苏州颇受其害。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完颜宗弼军陷平江,掳掠焚城,是为五代初年以后苏城所遭的唯一的一次兵祸,破坏极为严重。

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吴中。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旧为北宋诗人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亦埋骨于灵岩山麓。余如、范成大之与石湖,史正志之与石卷堂,均为著例。经济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础上,续有发展。范成大著《吴郡志》,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盖南宋之时,苏杭富庶实甲于天下。

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元末,张士诚取平江,改称隆平府,居此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破苏州,攻围近一年,战祸亦复不轻。明初,太祖恨吴人附张氏,赋税特重,并多次迫迁富民赴临濠(凤阳)。宣德年间,周忱、况钟屡请减免,户部均不肯执行。正统元年(1436年),方有所改。明以吴县、长洲为苏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1724年),复分长洲县设元和县,自此一城遂有三县。辛亥革命后,并三县为一,只设吴县。解放后为苏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州所供,冠于各地。文化尤称发达,前后曾出进士二千四百人、状元三十六人。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名贤辈出,而尤盛于文艺。明代绘画有吴门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晚明清初评点小说蔚成风气,评《三国演义》的毛宗岗为长洲人,评《水浒》的金圣叹为吴县人。

苏州园林甲于天下。今之所存多为明清士大夫所建,即源远流长如沧浪亭、环秀山庄等,亦经明清两代增修,余若拙政园、留园、艺圃、怡园、西园等,均明清名园,为国家瑰宝。

4.苏州的古代历史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和留园更跻身“中国四大名园”之列,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00年,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苏州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园林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古村落(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

5.介绍世界名城ppt

花都--巴黎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 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 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 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 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

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

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

金碧辉煌的宫舍 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 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

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 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

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 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

许多青年学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

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 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 们也为"花都"竞添风采。

对称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飞机上鸟瞰北京,人们惊奇地发现,景山犹如一个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对称。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

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到地安门、钟楼、鼓楼和安定门,组成了一 条中轴线。东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条条东西向的胡同纵横交 错,分列在中轴线的两旁。

因为对称,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认。许多象 征封建时代帝王权力的重要建筑,也都整齐对称地分布在中轴线的周围。

如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坛和地坛,筑在轴线的南北两端的东侧; 天安门的东边,有着皇室的太庙(现已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西边,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坛(现已辟为中山公园)。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 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此起彼落,互相对 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 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 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北京有着4 千多年的历史。辽代以后,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很多。如故宫、景山、北 海、中南海、颐和园、天坛、地坛、长城--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周口 店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遗址等。

很多建筑物造型奇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坛是一个圆丘,地坛却成方形,这正符合我国古代的"天圆地 方"的说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东临渤海,面向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热、秋凉、冬寒。 现在的北京市,有10个区,9个县,面积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万。

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北京的现代建筑,在布局上虽已不像过去那样恪守对称的陈规,但市政建 设还是考虑到我国的传统风格。

例如,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城地铁、二环 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都是对称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及 其延长线,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郑公路、北经亚运村,直达燕山奇峰的现 代化中轴路。

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对称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国有"黄袍佛国"的称号,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

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 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

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 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

曼谷众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为著名,被称为泰国 三大国宝。玉佛寺是专供曼谷王朝历代王室举行宗教典礼和礼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坛的墙上和寺四周的矮墙上,各嵌有一列绘着牡丹、莲花、小鸟 图案的彩瓷。据说,这些彩瓷还是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第二次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