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春秋晋国历代国君 春秋晋国上卿缺简介,生年不详,是个稳健的政治家
春秋晋国上卿缺简介,生年不详,是个稳健的政治家 人物简介缺之父芮在晋惠公时为大夫,因反对晋文公归国而被杀。晋文公即位,缺因是罪臣之子,不得入仕,躬耕于冀野。一次,晋文公的大臣胥臣路经冀野,看见缺在田里
春秋晋国上卿缺简介,生年不详,是个稳健的政治家
人物简介
缺之父芮在晋惠公时为大夫,因反对晋文公归国而被杀。晋文公即位,缺因是罪臣之子,不得入仕,躬耕于冀野。
一次,晋文公的大臣胥臣路经冀野,看见缺在田里锄草,其妻送饭到田间,二人相敬如宾,很受感动。胥臣回去以后,对晋文公说,他看出缺是有德君子,可以治民,不能因为他父亲有罪就摒弃他,应该充分利用他的德才为晋国服务。由于胥臣的极力推荐,晋文公任命缺为下军大夫。

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晋与狄战于箕(今山西蒲县东北),缺擒获白狄的首领,使人们认识到他的军事才干。战后,襄公特别赏赐了胥臣举荐缺的功绩,同时任命缺为卿,参与国政。
此后,缺在晋国的地位日渐重要。晋灵公六年(前615年),任上军主将。九年,兼帅上下两军伐蔡,使其订城下之盟。晋成公六年(前601年),任中军元帅,掌晋国大政。
政治主张
缺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他与赵盾论晋国作为霸主所应贯彻的政治路线,就表明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晋国既为诸侯的盟主,自身要“务德”,对各诸侯国要“示德”。不过,他的观点与后来儒家的德治主张并不相同。他认为,霸主之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威与惠。诸侯国不服从霸主,必须武力讨伐,示之以威,诸侯国服从霸主,则应多方怀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惠。由比可以看出,缺是十分成熟的政治家,他的这种政治思想,后来法家用“刑赏二柄”来表述,秦汉以来的封建政治家用“恩威并施”来表述,都是同样的内涵。
缺从政多年,历事数君,未见失误,是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的政治家。
很赞哦!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