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课十二条详解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火烧 2023-03-12 01:26:35 1070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1、 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2、 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3、 早起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日课十二条详解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1、 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 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 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7、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 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中: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什么意思?

旷功疲神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的: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 里面的“临功疲神”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临:在这里解释为遇到、遭遇。功:在这里解释用力从事某工作。
临功:遇到努力从事学习工作时。
疲:懈怠、疲劳。神:精神。
疲神:精神懈怠。
临功疲神:当要努力学习工作时,精神懈怠、不起劲。
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夜晚出门应酬,白白消耗精神,以至于白天当努力学习工作时,精神疲倦懈怠。必须避免,必须避免啊。

为什么要学习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心法

张仲超编著的《曾国藩修身十二法》内容介绍: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很多人都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很多成名的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思想薰陶。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md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过《曾国藩文集》,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阶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全集》常置桌旁,终生拜读不缀。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地模仿曾国藩,简直将曾国藩奉为偶像。

曾国藩十二生肖是什么

曾国藩的出生日期是1811年是清仁宗嘉庆十六年,为辛未年(羊年) 十二生肖是羊年

读曾国藩日记之――曾国藩赴国宴吃什么?

闲来无事乱读书,夜读曾国藩日记,发现有赴国宴的记录。有趣的是,曾国藩这个怪老头把国宴的菜谱记得清清楚楚。在古人的日记、笔记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曾国藩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让我们一睹大清王朝国宴的内容。 同治八年正月十六日,曾国藩第三次接受皇帝与西太后的召见,并接受廷臣宴。设宴地点乾清门内。“每桌前有四高装碗,如五供之状。后八碗亦鸡、鸭、鱼、肉、燕菜、海参、方饽、山楂糕之类。每人饭一碗,杂烩一碗,内有荷包蛋及粉条等…旋各赐酒一杯。又唱戏三出,各赐奶茶一碗,各赐汤元一碗,各赐山茶饮一碗。” 这次国宴还算丰盛,有酒有肉,有荤有素。相比之下,第六次接受西太后的召见时赐宴就显得很寒酸了。设宴地点坤宁宫。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日记:“初进钉盘小菜、酱瓜之类一碟,次进白肉一大银碟,次进肉丝泡饭一碗,次进酒一杯,次进奶茶一杯,约两刻许退出。”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清王朝国宴吗?不是满汉全席乎?这可是全清一代奢侈之王老佛爷请客啊,据说她一顿饭要n公斤银子。怎么会这么慢待曾老爷们?还不如《红楼梦》中贾母招待来打秋风的刘姥姥的厚道。 我忍不住说:曾老爷,我受伤害了,你可要负责呵!

曾国藩日记与曾国藩家书是一样吗

曾国藩日记与曾国藩家书是不一样的。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自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曾国藩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曾国藩每天做的十二件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不赖床。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