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轴的结构和作用 友情或许只是阶梯,真正的目的是在一起!
友情或许只是阶梯,真正的目的是在一起!
记忆里的莫干山几乎不曾放晴。阴雨绵绵略带着缱绻的灰色迷濛,一直是我的冬日印象。“我的鞋底都是水耶。你看你那把伞,果然是一把自私的雨伞。”我脚下那双号称全部都是星星的鞋子,看样子已经变成全部都是黏腻的水和雨渍。
“我的也是啊!而且我这件修身韩板衬衫也都湿透了。噢,姑娘,您瞧瞧这透明的程度,完全可以饱览我青春的肉体与结实的胸肌。这次先算你免费,下次就要收钱啦!”他用一如以往的打闹语气说著,这张油嘴不知道欺骗了多少良家妇女。一边拌嘴,我们一边走向山边的蒋介石官邸。
这样看似爱情小说式的开头,却缺乏一个动人的结尾。而我终究不知道,自己该对这样的结尾,负起多少责任。
一开始,我以为在结束前一段感情之后,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再开启一段新的感情。当初是如此竭尽心力地爱一个人,好像要把下辈子的灵魂一起刨出来去爱的那种,于是身体变得像空壳子一样。或者至少,油腔滑调的他不可能是我喜欢的那一种类型。可随着认识的时间长了,如此坚强的决心似乎也产生了一些不确定。他的孩子气,有时候也让人感到挺窝心。
我们一直习惯不太花时间说话,静静的是我们的相处模式。“在别人面前我总是需要武装自己,让自己很搞笑,很幽默。好像借由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是存在的一样。幸好,在你面前我不用这么累。”七月我们一起去看海时,他这样跟我说。那次我们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几乎是什么也没做地站在金山海滩边,看着海上远方的看似几乎不会移动的货船。
回程的火车上,车厢穿过外围的黑暗,他突然停止玩弄手中的iPhone,抬起头来打破沉默。“喂,小P他们都在那边起哄说我们很暧昧,你觉着呢?”他说。“那是开玩笑的吧。”我说。一边说著这句话的时候,却感觉这话语本身并不是我说出来的。只是在某种机缘与巧合下,透过我的嘴顺势地流泻出来似的。
“是啊,怎么可能。我们是好朋友啊!”不知道为什么,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胸口的某一处不明的地方像是被柠檬汁滴到一般酸。直到很后来,傻傻的我才知道原来他问的那句话还有别的意思。而且,那时的我也有别的意思,但这样的领悟,似乎已太迟。
我们只是普通朋友?似乎没那么简单!
憨人都知道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我们也知道一段感情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感情的庭院究竟要深深深至几许,才能累积跨出下一步的勇气。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沙漠都能寻获解渴的绿洲。并不是每次的无心插柳,都能天雷勾动地火,成为爱情的源头。有时候,对方只会一杯奶茶或柳橙汁,来表达她感激不尽又能力有限的谢意。所以我们变得战战兢兢,步步为营。害怕向前一步会粉身碎骨,又担忧等待后退会让自己委屈痛苦。
表白所冒的最大风险,并不是说破后惨遭拒绝;而是担心会因此丧失了原先亲密的感觉,彼此变得尴尬、难堪、充满忌讳。因此我们尝试用一些隐晦的方式去探索那若隐若现的朋友界限,有时候反而模糊了自己的感觉,也丧失了某些机会。
□ 究竟,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确定彼此的关系究竟进展到什么地步?
□ 如何确定自己对他,究竟是浅浅的喜欢还是深深的爱?
□ 又该如何知道,对方是否跟自己怀有同样的感觉与期待?
□ 而我是否该相信,他口中所谓的“普通朋友”?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首先必须解决的仍然是那个古老的问题:男女之间真的有纯友谊吗?虽然过去读到的一些文章常常充满不确定性;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总是不小心(?)把简单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种种爱情的论述更是喜欢在各种模糊上添加高斯模糊;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
大量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明确地显示,我们打从小P孩及青少年时代,就天杀地在结交异性朋友。或者说,没有异性朋友的人,反而可能会感觉到一些心理上的压力,甚或产生认同上的危机。毕竟,我们总是需要和别人比较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透过认识与结交异性朋友,我们逐渐地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检视自己,学会男女的思考是多么的不同,并试着在这些不同之中,找到两性都能够接受的平衡点。所以异性之间是存在友谊的。完毕。
发现了吗?我这里巧夺天工(?)地偷走了一个字。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纯”这个字。就像所有写着“纯”的按摩店都给人另一种遐想一样,异性间的“纯”友谊也常常难以取信于大家。
我以前其实也相信男女之间真的有纯友谊的,真的。可是在几次经验下来,我发现许多男生接近我其实都是有企图的,或者说,他们不是‘只’想当朋友。久了以后,我变得比较小心谨慎……唉,我猜会不会和外貌或吸引力有关?有鉴于此,身为一个实事求是、追本溯源、打破砂锅的研究者,我当然不可能满足于猜测,于是认真地去查了数据。遗憾地是,这个问题果然不是把脚毛贴上来就能了解的。
■ 首先,如同先前所说,那些年我们对异性的认识与交往,不论是普通朋友或男女朋友,不论是打扫时的打闹、课桌椅间的粉笔线、男孩衬衫上的原子笔墨迹、女孩背上被顽皮弹伤的瘀青,着实都稳固了我们的自我概念。
■ 再者,虽然大部分的女生都有至少一位的异性亲密朋友,但“几乎所有”的男生都有异性朋友。根据Rose的研究,73%的女生、100%男生认为自己有“至少一位”异性密友。
■ 最后,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异性“纯友谊”的确对两性来说是一种挑战,而这种挑战对于男生来说将更为艰难——尤其是在性吸引力上。
事实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把友情当阶梯,真正的目的是在一起。对女生来说,异性朋友最重要的功能是陪伴一起吃饭或受到保护。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窃自下一个结论:“看来男人果然都是色胚。”
虽然我实在无法为男性的精虫充脑反驳,毕竟进化论总是强大地几乎可以解释所有的事情,却常常无法提出改变的建议。不过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不论是同性的朋友或异性的朋友都提供给我们信赖、忠诚与支持,只是有些人比较偏好和异性当朋友,有些人比较习惯和同性当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