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吴三桂后人 吴三桂:一个拿女人当挡箭牌的可耻阴谋家

火烧 2022-10-10 06:34:54 1055
吴三桂:一个拿女人当挡箭牌的可耻阴谋家 我认为要谈近代史,吴三桂这个人必须要谈一谈。背景和过程我想都不必介绍,我主要想谈一谈吴三桂的两种抉择。首先,吴三桂在当时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保明。第二、投降。

吴三桂:一个拿女人当挡箭牌的可耻阴谋家  

我认为要谈近代史,吴三桂这个人必须要谈一谈。背景和过程我想都不必介绍,我主要想谈一谈吴三桂的两种抉择。

首先,吴三桂在当时可以有两种选择:

第一、保明。

第二、投降。

1.保明

崇祯死了,吊死在了歪脖树上,留下名句:“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就凭这些话,崇祯虽死犹荣,保住了明朝的气节。

但是吴三桂对崇祯的死并不一定就感冒,因为他很伤心:伤心的是他自己的偶像袁崇焕就是死在崇祯手里。现在的他如果保护明朝就要受到大顺和大清的两面夹击,最后很有可能就是以身殉国。可我认为吴三桂不愿意:从袁崇焕死的那时候起,吴三桂就对明朝非常失望。从那时起他变成了只为自己活的兵家。

吴三桂曾经年轻过,曾经充满激情;但是他看到的是忠心明朝的袁崇焕是如何死的,死得那么无奈,我认为这对吴三桂的内心冲击性很强——即便后来投清,也不愿意罢休,还是要反。我认为袁崇焕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他。所以他想活下来,但想活下来就得有筹码,失去了明朝的供给,他只有选择投降这一方案。

2.投降

他手里不是没有筹码,他有雄霸一方的山海关,也有装备了最先进火器的部队;可以说他的决定修改了未来的进程,未来数百年的钥匙就拿在他手里。那么他要选谁?

是选择李自成,还是选择皇太极呢?

对于吴三桂来说,两方都冲他伸出了橄榄枝,那么他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清朝而不选择大顺呢?我认为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原因。

如果对比大顺和大清就不难发现他们最大的不同:虽然清朝已经雄踞东北,坐拥富庶的土地和资源,但是大顺却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与实力。俩者很明显的不同就是清朝已经建立一套相对严密的官僚体系形成了有效的管理,而大顺却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他们发展的太快,并没有真正的消化掉残余的明朝势力,内部还矛盾不断。

但是不难看出的是,从表面上看,当时的清朝对大顺的优势很明显,不仅军队组织严明,战法娴熟。可一旦大顺平静下来,建立起威望,其存在了千年的官僚体系一旦开始运作,就会迅速的把资源和人力结合起来,形成战斗力。

很多人怨恨吴三桂的根本之处就在于此,清朝虽然雄踞东北,但他并没有能力吃掉大顺或者大明,那为什么吴三桂就要投靠清朝呢?

因为吴三桂在大顺看到了自己偶像袁崇焕的影子,对于吴三桂来说,他只是一个将军,或者说一个元帅,现在自己是在大清和大顺中间红的发紫,所以他就更要分析出个得失来,然后根据最好的结局来安排自己。

吴三桂后人 吴三桂:一个拿女人当挡箭牌的可耻阴谋家

那么,谁可以给他最好的结局呢?

自然是清朝。

假如吴三桂投降大顺,那么很有可能要么被撤出山海关,要么继续固守山海关,但不论哪一样都有一个一样的结果:那就是自己一旦失去队伍和山海关,那么很有可能被杀。袁崇焕的下场日夜在他眼前环绕,也就是说,吴三桂已经从一个热血青年蜕变成一个痴迷于兵权的人。对手中兵马的渴望已经到达了一种执拗的程度,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更加害怕,那就是大顺对他在北京的家下手了。

是否因为陈圆圆的被玷污让他下定决心呢?我认为吴三桂不管结果如何都早已下定了决心。而陈圆圆的事情,让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那么投降给清朝就一定好么?

对于吴三桂来说投降给清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清朝是否有能力拿下全国呢?我认为吴三桂对清朝看的很清楚,吴三桂守的地方是北方的最后屏障,一旦清军入关,那么自己也就有了机会,清朝想要统一全国就自然需要他的力量,另外大顺在北京大肆抢掠的举动得罪了原明朝的势力,大顺能进京城不是因为他强大的力量,而是因为明朝的衰败。

所以对于清朝来说也是如此,吴三桂和多尔衮必须在李自成没有站住脚的情况下打垮李自成,如果李自成在北京站住了脚跟,得到王朝正统的合法性,那么清朝的野心也有可能将就此戛然而止。

综合来看,吴三桂算得很清楚:大顺需要的是时间,而吴三桂和清朝都没有时间。假如自己投靠了清朝,一旦打败大顺,那么自己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相反投靠大顺,那么一旦大顺站住了脚跟,指不定哪天自己就会步袁崇焕的后尘。

最终吴三桂决定降清,历史也从此进入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